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塊根。主產于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

【別名】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

【性味歸經】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質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臨床應用】

(1)用于熱入營血之舌質絳煩渴、斑疹吐衄 本品甘寒入營血分,為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藥,又由于其性甘寒質潤,能清熱生津止渴,故常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之壯熱煩渴、神昏舌質絳者,多配伍玄參、連翹、丹參等藥應用,如清營湯;若治療血熱吐衄,常與大黃同用,如大黃散;若治療血熱便血、尿血,常與地榆同用,如兩地丹;若治療血熱崩漏或產后下血不止、心神煩亂,可配伍益母草應用,如地黃酒。

(2)用于陰虛內熱、骨蒸勞熱 本品甘寒養陰,苦寒泄熱,入腎經而滋陰降火,養陰津而泄伏熱。治療陰虛內熱、潮熱骨蒸,可配伍知母、地骨皮應用,如地黃膏;若配伍青蒿、鱉甲、知母等用,可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津已傷、邪伏陰分,癥見夜熱早涼、舌質紅脈數,如青蒿鱉甲湯。

(3)用于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甘寒質潤,既能清熱養陰,又能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陰之煩渴多飲,常配伍麥冬、沙參、玉竹等藥應用,如益胃湯;治療陰虛內熱之消渴,可配伍山藥、黃芪、山茱萸應用,如滋膵飲;若治療溫病津傷之腸燥便秘,可配伍玄參、麥冬應用,如增液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使用注意】脾虛泄瀉、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玄參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根莖、幼芽、須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復數次至干燥。

【別名】元參、烏元參、黑參。

【性味歸經】甘、苦、咸,微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用于熱病傷陰之舌質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臨床應用】

(1)用于溫邪入營、內陷心包之溫毒發斑 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熱涼血。用于溫病熱入營分之身熱夜甚、心煩口渴、舌質絳脈數者,常配伍生地黃、丹參、連翹等藥應用,如清營湯;若治療溫病邪陷心包之神昏譫語,可配伍麥冬、竹葉心、連翹心等藥應用,如清宮湯;若治療溫熱病氣血兩燔之發斑發疹,可配伍石膏、知母等藥應用,如化斑湯。

(2)用于熱病傷陰之津傷便秘、骨蒸勞嗽 本品甘寒質潤,功能清熱生津、滋陰潤燥,治療熱病傷陰之津傷便秘,常配伍生地黃、麥冬應用,如增液湯;治療肺腎陰虛之骨蒸勞嗽,可配伍百合、生地黃、貝母等藥應用,如百合固金湯。

(3)用于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本品味苦、咸,性寒,既能清熱涼血,又能瀉火解毒。用于肝經熱盛之目赤腫痛,可配伍梔子、大黃、羚羊角等藥應用,如玄參飲;若治療瘟毒熱盛之咽喉腫痛、白喉,可配伍黃芩、連翹、板藍根等藥應用,如普濟消毒飲;取本品咸寒,有瀉火解毒、軟堅散結之功,配伍浙貝母、牡蠣,可治療痰火郁結之瘰疬,如消瘰丸;若治療癰腫瘡毒,可以本品配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應用;若治療脫疽,可配伍金銀花、當歸、甘草應用,如四妙勇安湯。

(4)治療慢性咽炎 用金銀花、冬凌草、浙貝母、玄參、桔梗、茯苓、木蝴蝶、蟬蛻等配伍治療慢性咽炎,具有滋陰降火、潤燥利咽、化痰散結之功效1。此外,本品配相應藥物,還用于治療小兒高熱、慢性前列腺炎、淋巴結腫大、乳腺增生等病證。

【用法用量】

(1)內服 煎湯,9~15g;或入丸,散。

(2)外用 搗敷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脾胃有濕及脾虛便溏者忌服。不宜與藜蘆同用。

參考文獻

[1] 張毅,田廣永,李婷.清咽合劑治療慢性咽炎150例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04(03):19.

牡丹皮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干。

【別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藥、條丹皮、洛陽花。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消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臨床應用】

(1)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之高熱、舌質絳、身發斑疹,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熱等癥 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療陰虛發熱。清血分實熱,常與鮮地黃、赤芍等同用;治療虛熱,常與生地黃、知母、青蒿、鱉甲等藥相配伍;治療血熱妄行,常與鮮茅根、側柏葉、梔子等同用。

(2)用于經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 經閉、跌撲損傷,皆有氣血瘀滯,由于絡道瘀阻,常發生疼痛。牡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滯散而氣血流暢、疼痛得解,常和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同用。治療瘡癰可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之類。治療腸癰初起未成膿者,可和大黃、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膿者,配伍紅藤、連翹、敗醬草之類應用。

(3)治療過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ml,10天為1個療程,治療過敏性鼻炎31例,痊愈12例;又治療9例,服藥后癥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1。

(4)治療高血壓 取牡丹皮10~15g,水煎成120~150ml,每天分3次服;或初次量用15~18g,如無不良反應增至30g。治療高血壓20余例,一般患者服藥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癥狀改善;經服藥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mmHg,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mmHg。本組病例近期內血壓均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癥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個別患者服藥后有惡心、頭昏等不良反應,無須停藥即能自然消失2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虛有寒者、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參考文獻

[1] 林新.牡丹皮水治療過敏性鼻炎初步報告[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57(02):99.

[2] 黎明.牡丹皮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02(7):222-223.

赤芍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

【別名】山芍藥、草芍藥。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臨床應用】

(1)用于溫毒發斑、血熱吐衄 本品苦寒入肝經血分,善清瀉肝火,泄血分郁熱而奏涼血、止血之功。治療溫毒發斑,可配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黃等藥應用;治療血熱吐衄,可配伍生地黃、大黃、白茅根等藥應用。

(2)用于目赤腫痛、癰腫瘡瘍 本品苦寒入肝經而清肝火,若配伍荊芥、薄荷、黃芩等藥應用,可用于肝經風熱目赤腫痛、羞明多眵,如芍藥清肝散。取本品清熱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瘍,可配伍金銀花、天花粉、乳香等藥應用,如仙方活命飲,或配伍連翹、梔子、玄參等藥應用,如連翹敗毒散。

(3)用于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打損傷 本品苦寒入肝經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治療肝郁血滯之脅痛,可配伍柴胡、牡丹皮等藥應用,如赤芍藥散;治療血滯經閉、痛經、癥瘕腹痛,可配伍當歸、川芎、延胡索等藥應用,如少腹逐瘀湯;治療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可配伍虎杖應用,如虎杖散,或配伍桃仁、紅花、當歸等藥應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虛無瘀之癥及癰疽已潰者慎服。不宜與藜蘆同用。

紫草

本品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或內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生用。

【別名】硬紫草、軟紫草。

【性味歸經】甘、咸,寒。歸心、肝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

【臨床應用】

(1)用于溫病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本品咸寒入肝經血分,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治療溫毒發斑、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者,常配伍赤芍、蟬蛻、甘草等藥應用,如紫草快斑湯;若治療麻疹不透、疹色紫暗,兼咽喉腫痛,可配伍牛蒡子、山豆根、連翹等藥應用,如紫草消毒飲;若治療麻疹氣虛、疹出不暢,可配伍黃芪、升麻、荊芥等,如紫草解肌湯1

(2)用于瘡瘍、濕疹、水火燙傷 本品甘寒能清熱解毒,咸寒能清熱涼血,并能活血消腫,治療癰腫瘡瘍,可配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應用;若治療瘡瘍久潰不斂,可配伍當歸、白芷、血竭等藥,如生肌玉紅膏;治療濕疹,可配伍黃連、黃柏、漏蘆等藥應用,如紫草膏(《仁齋直指方論》)。若治療水火燙傷,可用本品以植物油浸泡,濾取油液,外涂患處;或配伍黃柏、牡丹皮、大黃等藥,以麻油熬膏外搽。

(3)治療急慢性肝炎 用涼血解毒法治療急慢性肝炎熱毒蘊結證,以紫草配伍生地黃、金銀花、赤芍、玄參、茵陳、白芍、白茅根、牡丹皮等,在改善患者癥狀的同時,還能保護肝功能1

(4)治療過敏性紫癜 用紫草治療過敏性紫癜療效顯著,能減少復發率,同時一定程度上對過敏性紫癜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體液免疫功能的亢進起到改善作用,有一定的抗過敏、抗變態反應作用,能減輕黏膜、組織的水腫2。

(5)治療嬰兒皮炎、外陰濕疹、陰道炎及宮頸炎 紫草菜油浸劑,或用紫草乙醚提出物配成制劑,局部應用可治療嬰兒臀部皮炎、陰部的濕疹、糜爛、潰瘍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陰道溢液增多,而且復發率很低。宮頸炎如合并盆腔炎或重度糜爛、充血,并有膿性分泌物者,易引起流血、感染及盆腔炎急性發作,可采用紫草油涂抹3。

【用法用量】

(1)內服 煎湯,5~10g。

(2)外用 適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胃腸虛弱、大便滑泄者慎服。

參考文獻

[1] 張功祥.涼血解毒治療急慢性肝炎1000例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6):1552-1553.

[2] 王玲玲.紫草清癜湯加減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觀察[D].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2015.

[3] 黃東明,呂坤.中藥紫草治療皮膚病的臨床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1):113.

水牛角

本品為??苿游锼?i>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主產于華南、華東地區。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鎊片或銼成粗粉。生用,或制為濃縮粉用。

【別名】沙牛角。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肝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解毒,定驚。用于溫病高熱、神昏譫語、發斑發疹、吐血衄血、驚風、癲狂。

【臨床應用】

(1)用于溫病高熱、神昏譫語、驚風、癲狂 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能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定驚,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之高熱神昏譫語、驚風抽搐,可以水牛角濃縮粉配伍石膏、玄參、羚羊角等藥應用,如紫雪散;若治療熱病神昏,或中風偏癱、神志不清,可配伍牛黃、珍珠母、黃芩等藥應用,如清開靈注射液(口服液);若治療血熱癲狂,可配伍石菖蒲、玄參、連翹等藥應用,如抗熱解痙丸。

(2)用于血熱妄行之斑疹、吐衄 取本品清熱涼血之功,可配伍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等藥應用,如清熱地黃丸。

(3)用于癰腫瘡瘍、咽喉腫痛 取本品清熱解毒之功,可配伍黃連、黃芩、連翹等藥應用,如水牛角解毒丸。

(4)治療慢性胃炎出血 治療慢性胃炎有黏膜糜爛出血或充血患者56例,治療25天后復查胃鏡,黏膜糜爛、出血及充血全部消失者35例,好轉18例,無效3例。水牛角能有效殺滅幽門螺桿菌1。

(5)治療痤瘡 治療該病用加味犀角地黃湯加減(用水牛角代犀角),全方涼血解毒、活血消腫、清熱疏風,能針對痤瘡的主要病機血熱瘀滯、熱毒蘊結而治,故療效較好。治療80例,2周為1個療程,1~3個療程后,治愈48例,好轉28例,總有效率95%2。

【用法用量】

(1)內服 煎湯,15~30g,大劑量60~120g,先煎3小時以上;研末,每次3~9g;水牛角濃縮粉,每次1.5~3g。

(2)外用 適量,研末摻或調敷。

【使用注意】中虛胃寒者慎服。大量服用,常有上腹部不適、惡心、腹脹、食欲不振等反應。

參考文獻

[1] 劉勤,張全良.水牛角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經驗體會[J].黑龍江中醫藥,1996,6:47.

[2] 鄭建本,王光富.加味犀角地黃湯治療痤瘡8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4,20(1):18.

余甘子

本品是藏族習用藥材。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至次春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干燥。

【別名】土橄欖、余甘、滇橄欖。

【性味歸經】苦、甘、酸,性涼。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之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臨床應用】

(1)用于降血糖 在應用余甘子制劑治療糖尿病及高血脂的臨床觀察中發現,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患者其視網膜微血管瘤及出血斑消退,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其體征明顯改善。另外,余甘子可在體內外抑制醛糖還原酶,從而預防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

(2)用于降血壓 通過觀察二十六味余甘子丸和藏紅花粗提物對缺氧大鼠肺動脈壓及血液流變學的作用,發現兩種藥物均可以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和減輕右心室肥厚,但對紅細胞壓積、全血黏度、紅細胞膜流動性和紅細胞變形性無明顯影響。表明這兩種藥物的降低缺氧大鼠肺動脈高壓作用,主要是通過改善肺循環而實現的。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取汁。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许昌县| 成安县| 辉南县| 铜鼓县| 武鸣县| 大埔区| 正宁县| 化隆| 孟村| 台湾省| 雷山县| 若尔盖县| 丹棱县| 织金县| 龙海市| 阿克苏市| 侯马市| 晋中市| 砚山县| 菏泽市| 长治市| 西吉县| 昆明市| 怀远县| 洛南县| 慈利县| 阿图什市| 雅安市| 洪洞县| 勃利县| 浏阳市| 墨竹工卡县| 苏州市| 古丈县| 彭阳县| 基隆市| 洛浦县| 三门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