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多接觸良師益友
經典原文

字詞解析
子:子女。
方:正當,正值。
少時:年幼的時侯。
親:親近,尊敬。
師:良師。
友:益友。
習:學習。
禮儀:禮節。
古文今譯
做子女的,從小就要親近良師益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更多為人處世的禮節和知識。
趣味鏈接
劉向《說苑·說叢》:“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于前,棄而為不善者,鮮矣。”
釋義:有良師益友在身旁,有詩書禮樂在面前,把這些東西都拋棄而去做壞事、做惡事,這樣的人還是很少見的。

五更叔叔說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qīngtuí)也。”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的原因。大家看看,親近誰,疏遠誰,這是一門科學,如果古代的帝王做不好這一點,弄不好連江山都能給丟了。
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這一點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特別重要。你每天親近的人、接觸的人都是什么人呢?是德才兼備的君子?還是一幫阿貓阿狗?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給你說過,孩子,你別跟那誰一起玩了,你看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偷雞摸狗,小心把你給帶壞了。當爸爸媽媽給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就要引起注意了,小心這些人身上的惡習,會慢慢腐蝕到你,一點點偷走你的幸福人生。所以,媽媽說不讓你跟誰玩,那一定是有原因的,除非你自己很有本事,能把他給影響好、改造好。但五更叔叔覺得,你年齡這么小,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量,你本來想拉他一把,結果呢,卻被他帶進溝里了。所以,這個工作還得他的爸爸媽媽去做,或者老師去做。
“親師友,習禮儀。”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從古至今,我們最重視禮儀。禮,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車上噴寫著“禮讓三先”,“三先”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嗎?先讓、先慢、先停;另外呢,家長和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形容一個人行為舉止非常得體的時候,也經常會用“彬彬有禮”。
另外,我們說“禮儀”,其實“禮”和“儀”意思是不一樣的。“禮”,多指個人性的,我們都是少先隊隊員,都會行少先隊隊禮,身體要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攏,手掌放平,手腕自然挺直,前肘彎曲,掌心向里,經前胸高舉頭上,距前額上一拳,掌心向左前,注視受禮者,表情莊重嚴肅。敬禮至少敬兩秒。你看,這就是禮,規定得非常細致。“儀”呢,是指集體性的,人很多,像我們在電視里看過的閱兵、奧運會開幕式等等,這些就叫“儀”。我們一聽就知道人很多,人多了才有儀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