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樹栽培實用新技術
- 劉慧純主編
- 6917字
- 2021-12-31 20:51:19
第四節 整形修剪
一、常用樹形
目前的蘋果樹常用樹形有多種,如何選擇適宜的樹形,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如品種特性、砧穗組合、栽培管理水平等,同時栽培密度也是確定樹形的重要依據。如以喬砧密植為主的栽培,定植密度為2m×4m(83株/畝),應選擇主干形;定植密度2.5m×4m(66株/畝),應選擇細長紡錘形;定植密度3m×4m(55株/畝),應選擇自由紡錘形;定植密度3m×5m(45株/畝)或4m×(4~5)m(33株/畝),應選擇三主枝小冠開心形;定植密度4m×6m(28株/畝)或4m×6m(22株/畝),應選擇四主枝“X”開心形。對稀植的三主枝鄰近半圓形,原樹體骨架已經固定,要對其主枝伸展長度及結果枝組進行改造與整合,對輔養枝進行處理,限定樹高,以達到整形目的。
二、蘋果樹整形修剪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樹
(1)主干基部枝條明顯 由于栽植的苗木在40~60cm處定干,發出的枝達到4~5個,新梢生長勢強,影響了樹形的構建和培養,而導致一、二層不能選留,樹勢生長旺,結果晚,質量差,作業不便。
(2)樹形選擇不當 沒有根據品種的特征與特性及砧穗組合、栽培密度,選擇適宜的標準化樹形。幼樹整形基本相近,樹形特征不明顯,從而導致株間及行間郁密,冠內通風透光不良,花芽形成質量差,果品質量下降。
(3)主枝數量偏多 大部分密植幼樹已固定的主枝數都在20個以上,稀植的幼樹已固定的主枝都在12個以上,導致枝條密度大,全園通風透光條件差,葉片光合效率下降,營養生長占主要地位,經濟產量不高。
(4)主枝角度偏小 由于在修剪時剪口下1、2、3競爭枝控制不利及拉的角度不到位,而導致著生在主干上的主枝基角偏小,出現了主干與主枝頭齊頭并進的現象,樹體營養達不到合理分配,難以培養良好的樹形。
(5)主枝與主干粗度比例不適宜 由于主枝生長失控,粗度過大,與主干形成養分的競爭,加粗生長迅速,主枝與主干粗度比例失調而出現“掐脖”現象,失去了中央領導干優勢。
(6)主枝層間距小 矮化密植樹層間距在40cm左右,喬化樹在60cm左右。冠內的光照條件不斷惡化,相對光照僅在20%~25%之間。
(7)結果枝組密度偏大 大部分距離在10~30cm之間,光照條件差導致無效枝增多,花芽形成質量差,開花不整齊,坐果率低,果品質量差。結果枝組特別是背上直立結果枝組占30%以上,形成了營養競爭,影響了水平和下部枝的形成,出現了樹上長樹的現象。
(8)主枝方向選擇不當,新梢短截過重 第一層主枝大部分選留在行間方向,沒有形成“X”方向,而導致了行間枝條交叉,郁密,行間入射光受到明顯影響。主枝新梢短截過重,外圍一年生營養枝生長過旺,造成內膛葉片光合效能下降。
(9)忽視夏季修剪 外圍新梢平均長度在50cm以上,直立枝、徒長枝比例占總枝量的30%以上,夏季修剪措施應用不到位。
(10)落頭不及時 大部分樹在10年生時落頭不及時或不落頭,導致上部枝多,樹體高大,作業不方便,影響下部光照,葉片光合效能低,花芽形成質量差,產量低,果品質量下降。
2.結果樹
(1)主干過低 生產上稀植或密植的結果樹主干高度大多數都在40~60cm,密植樹主枝12~20個,稀植樹一般主枝6~12個,輔養枝3~5個,而導致枝組覆蓋地面,作業不方便,主枝上部的直立枝、徒長枝多?;恐l和花芽凍害嚴重。
(2)樹體過高 大部分樹沒有及時落頭,導致樹體高大,一般在6~7m,嚴重影響樹冠內光照,使得花芽形成質量、果品質量下降。
(3)主枝過粗 稀植樹下層主枝一般3個,基部粗度略低于中心干,基角偏小(60°~70°)。密植樹下層主枝一般4~6個,粗度與主干相近,基角在45°~70°。臨接安排的樹占較大比例,嚴重削弱了中心領導干的優勢及上層主枝的安排。
(4)枝組過密 下垂結果枝少,主枝背上結果枝組占30%以上,平斜及下垂結果枝組僅占40%~50%,大型結果枝組排列距離僅在30~40cm,中型及小型結果枝組僅占5%~15%。通風透光條件差,病蟲發生嚴重。
(5)枝量過大 盛果期樹畝枝量達到11萬~12萬個,長枝比例超過30%,短果枝比例偏大,而中長果枝比例偏小,枝類搭配不當,壯枝壯芽少,寄生枝多,優質果率低。
(6)短截過多 主枝頭及背上的一年生枝多采用極重或重短截,導致枝量多,樹冠外圍郁閉,影響樹冠內膛光照,主枝背上出現枝條徒長現象,影響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果品質量與產量下降。
(7)主側枝不分明、競爭枝處理不當 由于培養主枝時采用重短截,形成了把門側,而導致其營養截留,加粗生長過快,使主枝與側枝出現了齊頭并進、主次不分的現象。剪口下形成的3個競爭枝控制不利,嚴重影響了主枝的生長和發育。
(8)輔養枝處理不當、層間距不明顯 進入盛果期樹輔養枝還仍然保留,層間距僅達到60~70cm,甚至層次不明顯,嚴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發育,降低產量和質量。
(9)花葉芽比例失調 花葉芽比例大年時達到1∶(2~3),小年時1∶(8~10),導致大小年結果幅度超過20%。
(10)夏季修剪措施不到位 只重視冬剪,而忽視夏剪,導致樹體營養消耗過多,營養生長旺,花芽形成少,光照不良,果實品質差。
三、蘋果主干形樹形簡化修剪的原則
針對目前蘋果矮密栽培普遍采用的主干形整形修剪,試驗研究表明可遵循以下八個原則(簡稱“八個基本”)。
1.基本不短截
短截是早結果的敵人,除幼樹骨干枝延長頭前期延伸階段需要短截外,其余時期基本不短截,少短截不但樹勢穩,而且省工,易成花、結果。
2.基本不回縮
除延長枝過長、過弱外,基本不回縮,縮剪對局部有刺激作用,易冒條子,過去用回縮開張角度,有時新頭不但沒開張,反而梢頭又翹起來了。
3.基本上采用疏枝法
要有足夠的枝間距離。本著去低留高、去長留短、去大留小、去粗留細和去密留疏原則,達到大枝(骨干枝)間距大于1m,大型枝組間應在60cm以上,中型枝組在40cm以上,小型枝組在20cm以上。
4.基本上采用長放法
可連續放5~7年。長放有利于緩勢促短枝,早成花,有利于培養單軸、細長、下垂、松散型枝組,結果早,樹勢穩,控冠好,通風透光,優質豐產。
5.基本上用角度調節生長勢
拉枝要及時、到位,按不同樹形主枝角度要求進行。幼樹、初果期樹角度意味著產量和效益,盛果期用角度調節樹勢、枝勢和樹冠范圍,效果顯著。
6.基本上不留背上旺壯直立枝
防止樹上長樹。幼樹期不控制,幾年以后很可能樹上長樹。背上可以用的枝可拉到兩側空缺處,背上適當保留一些中小枝組、平斜枝組,以防冒條和枝干、果實日燒。
7.基本上不采用戴帽修剪
避免縮短枝軸。戴帽剪,使長枝變短,不利于單軸、細長、松散、下垂型枝組形成,局部發枝多,呈郁閉狀,枝細弱,結果個頭小,果型不正。
8.基本上不采用齊花剪(花上剪)
對長放后形成的串花枝,過去提倡在適當的部位進行縮剪,其目的是提高坐果率和使得剪口芽上結的果大。這種方法逢枝必打工作量大,而且顯著減少單枝枝量、葉數、總葉面積和結果預備枝數,對消除大小年結果極為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單軸、細長、松散、下垂枝組。
其實主要的修剪方法就是拉枝、疏枝、緩放3種剪法,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其他用得不多。
四、常用樹形的整形方法
1.主干形
(1)樹體結構 干高80cm,有中央領導干,在主干上直接著生15~20個側分枝,樹高3.0~3.5m,枝的角度100°~120°,側分枝長度1~1.2m,主干與主枝粗度保持1∶0.3的比例,冠徑2.0m左右,樹頂部呈銳角(彩圖1-19)。

彩圖1-19 主干形
(2)整形方法 一年生苗定植后,于90cm處定干,第二年冬春修剪時,除中央領導枝進行輕短截外,其余側生分枝全部疏除(彩圖1-20),并修剪為馬耳斜式(彩圖1-21)。對當年全株發出的側分枝(彩圖1-22),待9月下旬進行拉枝成120°角,使樹形成傘狀。第三年冬春修剪時,對中央領導枝頭進行輕短截,并將剪口下第2、3競爭枝全部疏除,對超過1∶0.3比例的枝也全部疏除,其余的枝進行緩放,形成傘狀的垂簾式結果枝組,在拉枝時枝條發出的基部徒長枝要及時疏除,春季當新梢長到20cm時,對拉枝的側分枝在主枝基部5cm處進行環割,抑制生長促進成花。對第三年新長出的側分枝同樣在秋季進行強拉枝,開張角度,翌年春季進行環割。第四年冬春修剪時,與第三年相同,但對一些結果枝組要進行整合復壯,保證中心干的絕對優勢。第五年進行落頭。

彩圖1-20 疏除所有側分枝

彩圖1-21 馬耳斜

彩圖1-22 疏枝后萌發的側分枝
2.細長紡錘形
(1)樹體結構 干高80cm,樹高3.5m,在主干上分布12~15個主枝,向四周延伸,無明顯層次,主枝角度100°~110°,主枝長度1~1.2m,在主枝上配有中小型結果枝組,主干與主枝粗度保持1∶0.4的比例,全樹修長,樹頂部成銳角,中央領導枝彎曲延伸,整個樹冠成細長紡錘形(彩圖1-23)。

彩圖1-23 細長紡錘形
(2)整形方法 一年生苗定植后,于90cm處定干,第二年冬春修剪時,用剪口第二芽做中央領導枝,并在1/3處短截,使中心干彎曲延伸,其余側分枝全部疏除。對修剪后當年發出的枝條達到半木質化時拉枝開角。第三年冬春修剪時,第二年主干上發的枝條一律不剪,只進行緩放,對生長較旺,粗度較大,影響到中心干生長的枝條要疏除,利用競爭枝作頭,其余競爭枝疏除。第四年冬春修剪時,同樣選競爭枝作頭,并輕短截,疏除競爭枝下面的1~2枝,留中庸枝。第五年冬剪時,樹體達到一定高度不再進行轉主換頭,使其自然緩放生長,待枝條結果壓彎后及時進行更新,保證頂端優勢。
3.自由紡錘形
(1)樹體結構 干高80cm,樹高3.0m,在主干上分布8~10個主枝,向四周延伸,無明顯層次,主枝角度70°~80°,主枝長度1~1.5m,主枝上配有中、小結果枝組,主干與主枝粗度保持1∶0.5的比例,樹冠豐滿,通風透光良好,樹體呈紡錘狀(彩圖1-24)。

彩圖1-24 自由紡錘形
(2)整形方法 一年生苗定植后,于90cm處定干,在萌芽后剝去剪口下第二芽,減少競爭枝。第二年冬春修剪時,中央領導枝在1/3處短截,其余側分枝全部疏除。對修剪后發出的枝條達到半木質化時拉枝開角,第三年冬剪時,對第二年主干上發的枝進行定向選留,位于樹冠“X”方向的枝條在1/3處短截,行間方向的枝不剪,進行緩放。位置不好、生長旺盛、粗大的枝疏除。第四年冬剪時中央領導干不短截,只疏除競爭枝,多選留的主枝也不再進行短截,嚴格控制主枝的數量、長度、角度,以培養下垂結果枝組為主,平斜結果枝組為輔。當樹齡達到五年時,樹體高度達到一定高度,基本成形,要進行落頭,或將主頭拉平,控制樹高。
五、喬砧蘋果中密栽培盛果期樹調冠改形技術
蘋果樹調冠改形是蘋果樹整形修剪過程中的一項常規技術,根據品種特點、栽培密度,不同階段對樹形進行有計劃的調整,主要是解決樹冠內的光照狀況,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促進花芽形成,提高果品質量,達到省力化栽培的目的。調冠改形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4~5年內完成。代表樹形為三主枝小冠開心形和四主枝“X”開心形。
1.三主枝小冠開心形
(1)樹體基本結構與特點 干高1.4m,樹高3.0m,冠高2.7m,冠徑3.5m左右,主枝3個,主枝均勻分布,平均120°,垂直角度為60°~80°,第1主枝著生在主干南部,第2、第3 主枝在東北部及西北部,每個主枝上著生2~3個大型立體下垂枝組,并呈“垂簾狀”。畝枝芽量7.0萬個左右,中心干留30cm平衡樁,樹勢強健均衡,樹體開張,形成了單層水平冠層模式,具有良好的葉幕層次,葉片光合能力增強,光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松散的下垂結果枝組群能充分利用空間,發揮結果枝組的增質潛能。這種樹體結構,解決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光照矛盾,樹高與行間之間的比例適宜,光照良好,管理作業更方便。
(2)調冠改形修剪技術
① 提干與降高 選擇適宜的干高與冠高是改形的第一步,涉及樹冠下的光照狀況、垂簾式結果枝組的培養利用及立體平面化葉幕層的構建。干高由原來的0.6~0.8m,通過2~3次提干提高到1.4m左右(彩圖1-25);冠高由原來的4.0~5.0m,通過2次調整降至2.7m左右為宜,落頭時留30cm 的保護樁,緩和頂端枝的生長勢,改善樹冠內的光照狀況,構建標準化改形樹體結構基礎。

彩圖1-25 提干
② 減數與減量 主枝減少數量是隨著“提干”與“降高”進行的,主枝減數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4年內完成。主枝減數的大小與速度,對樹勢及產量有明顯影響。主枝減數遵循2-3-3-1的原則,即第1年減2個主枝、第2年減3個主枝、第3年減3個主枝、第4年減1個主枝,最后保留3個主枝。主枝的修剪要培養堅固適度、長度適宜的主枝軸,以提高主枝的尖削度。因此主枝確定以后,對主枝頭在2~3年內進行短截,促進分枝,以后要輕剪或緩放,使主枝頭平穩或下垂生長。減少畝枝量,原則主要依據全園單位面積內總枝芽量的大小與全園覆蓋率、光照狀況等,與其他調冠改形技術同步進行,在4年內完成。在全園畝枝量12萬的基礎上,第1年畝枝量減少2.0萬個、占16.67%,第2年減少1.8萬個、占15.0%,第3年減少1.0 萬個、占8.3%,第4年減少0.2 萬個、占1.67%,改形后畝總枝芽量保留7.0萬個左右,但要根據樹齡、樹勢、樹冠大小及地下管理水平來確定。在畝枝量調控的同時,要對各類枝及花芽進行相應調整,長中短枝的比例在原來2∶1∶7 的基礎上調整為2∶3∶5 ,適當加大中枝量的比例,為培養中果枝結果打下良好的基礎。花葉芽比應控制在1∶3.5較為適宜。
③ 縮裙與疏密 在主枝確定后,可留臨時性輔養枝1~2年,對這一類枝,要進行“縮裙”,回縮部位在2~3年生枝基部的輪痕處,疏除枝上部的強旺枝條,減緩生長勢。暫留的臨時性輔養枝在影響光照時要及時疏除?;乜s群枝,有利于花芽形成,保證樹體產量。對于主枝上靠近基部的把門側及多余的臨時性側枝要進行疏除,保證距離80cm左右,對于一些超大型、影響光照的斜式大型枝組進行疏除,保證其之間距離30~50cm,中型枝組在20~30cm,保證冠內通風透光。
④ 垂簾與夏剪 主枝上結果枝組的配置要求做到大、中、小搭配合理,高、中、低錯落有序,形成通風透光條件良好的立體枝組體系。對背上的大型結果枝組在1~2年內疏除,培養平斜及下垂結果枝組,形成結果枝組群,大型結果枝組的間距為80cm左右,中型結果枝組間距為50cm左右,小型結果枝組間距20~30cm,形成“垂簾狀”或“松散形”。垂簾狀結果(彩圖1-26),果形更正,結合地下鋪反光膜,下部著色更好,品質更優。下垂結果枝組群,由于枝組位置改變了其營養運輸的部位及方向,光照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其更新復壯時,要選擇壯枝或壯芽,生長勢較弱的要疏除,一般枝組在6~7年生后進行枝組回縮。如果生長勢過強,要進行疏剪,減緩生長勢,對一些直立、生長勢較強的枝要在春、夏季進行強拉枝,對一些斜生較旺的枝要進行環割、拿枝,及早抹除一些生長位置不好的芽。疏除生長勢較旺的徒長枝、直立枝。對于一些光禿帶較長的枝進行刻芽,以促發枝芽。對生長勢較強的樹要進行主枝環割,促進成花。

彩圖1-26 垂簾狀結果
2.四主枝“X”開心形
(1)樹體基本結構與特點 干高1.6m左右,樹高3.5m,冠高2.9m,冠徑3.5m左右,中心干上著生4個主枝,錯落排,均勻分布,枝與主干夾角為90°,分布方向為第1主枝著生在主干東南部,第2主枝著生在西南部,第3、第4主枝著生在東北部及西北部,呈“X”形,第1、第2主枝上各著生2~3個側枝,第3、第4主枝上各著生1~2個側枝,第一側枝距中心干80~100cm,第二側枝距第一側枝60~80cm。主枝與側枝的粗度比以1∶(0.5~0.6)為宜。每個主枝上面著生大量自然下垂的結果枝組群(彩圖1-27),葉幕厚度為1.4m左右,畝枝芽量7.5萬個左右,中心干上留30cm平衡樁。其樹體有效地利用了空間,解決了原樹形低干、高冠、主枝多、輔養枝多、樹體內光照不良、主枝上部結果枝組過大、上部及斜射光受阻等諸多問題,確定了主干、主枝、側枝、枝組四級構建模式,具有“波浪式”的葉幕層次,松散的結果枝群布滿了樹冠的空間,達到了立體結果的目的。

彩圖1-27 培養下垂結果枝組群
(2)調冠改形修剪技術
① 提升主干 干高由原來的0.6~0.8m,通過4年提干提高到1.6m左右,改變低干、基部優勢明顯、枝干比例失調、營養分配不均、冠下光照條件差等現狀。
② 落頭開心 根據樹體高度,通過2次落頭,冠高由原來的4.0~5.0m控制在2.9m左右為宜,落頭時留30cm保護樁,改變樹體過高、樹冠內部光照條件惡化、花芽形成質量差等問題。
③ 主枝選留 在主干1.6m高度左右選留4個主枝,錯落著生,呈“X”形排列,主枝選留遵循2-3-2-1的原則,即第1年減2個主枝、第2年減3個主枝、第3年減2個主枝、第4年減1個主枝,最后保留4個主枝。在主枝選留過程中要重點加強對保留主枝的培養,疏除主枝上直立枝,對側枝頭及主枝頭進行輕短截,疏除競爭枝,保持先端的優勢。
④ 枝量調控 枝量是構成產量的重要因素,枝量調控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情況下,第一年畝枝量減少2.0萬個、占16.67%,第二年減少1.5萬個、占15.0%,第三年減少0.8萬個,占6.67%,第四年減少0.2萬個、占1.67%,改形后畝總枝芽量保留7.5萬個左右。長、中、短枝的比例由原來的2∶1∶7調整到2∶3∶5?;ㄈ~芽比例控制在1∶3.5。
⑤ 枝組配置 按照主枝及側枝的級次合理配置結果枝組,同時要按樹冠空間合理配置大、中、小枝組(枝群),達到高、中、低錯落有序,空間較大時,要配備大型下垂結果枝組群,空間較小時,要配置中、小型結果枝組群。結果枝組要保持縱向生長,減少橫向生長。大型結果枝組距離在80cm左右,長度在0.5~1.3m,形成龍爪槐狀的下垂結果枝群。結果枝組群在5年前多采用疏剪的方法,利用果臺副梢結果。5年后多采用交替更新、輪流結果的修剪法,提高結果能力。
⑥ 夏季修剪 春季對剪鋸口及背上萌發的無用枝及時抹除,減少營養消耗。對生長較旺的樹進行主枝環割,以緩和樹勢、促進成花。對一些生長角度較直立、斜生旺長的枝在4月上旬進行拉枝,緩和枝勢,促進萌芽,增加枝量和花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