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育苗與建園

一、育苗

桃樹育苗一般以培育嫁接苗為主,首先培育砧木,然后進行嫁接繁殖。

1.砧木苗的培育

1)砧木種子的處理 嫁接育苗常用的砧木為當年毛桃、山桃,都是喬化砧。毛桃耐旱、耐瘠薄,根系發達,種粒大,200~400粒/kg,適應溫暖多雨、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區,嫁接親和力好,成活率高,常用于我國南部和西部地區。山桃耐寒、耐旱、耐堿力強,但不耐濕,種粒較小,250~600粒/kg,適應山地及干旱地區,嫁接親和力好,成活率高,常用于我國東北和北部。另外,隔年種子因其發芽率降低,盡量不用。

采集充分成熟的砧木種子,洗凈晾干。秋播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進行,即土埋結凍前。播前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3~4天,每天換一次水。種子在田間越冬,完成休眠。春播種子要進行沙藏處理(層積),打破休眠。沙藏處理的方法是:以重量計,一份種子兩份濕沙(手握似散非散)充分混合。量少時,置一木箱瓦罐內,埋在背陰處或放入地窖;量大時,露地溝藏,溝深60cm,寬50cm,長度依種子量而定,混沙的種子在溝內距地面10cm,上面蓋濕沙。沙藏期間防止溝內進水或鼠害。2~3周左右檢查一次,如發現過干時,適當向沙內加水。為保證出芽整齊,沙藏時間要在100~120天以上。若購種較晚,必須去殼沙藏,這樣45天即可。若購種過晚,只有15天左右的沙藏時間,在少量育苗時可去殼沙藏后,將種尖部分的種皮去掉,然后再播種。一般沙藏的種子在第2年土壤解凍后,種子冒芽時播種,大約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層積處理后仍未萌發的種子,要進行催芽處理,即把沙藏后的種子和濕沙混合,放在背向陽處進行催芽。每2~3天翻一次,將發芽的種子挑出集中播種,這樣可節約用地,使出苗整齊,嫁接率高;也可用冷水浸種和赤霉酸處理的方法進行快速催芽。

對沒有進行沙藏的種子,可去外殼后放入清水中浸3~4小時,待種皮吸水后,去掉全部或種子尖端部分(占全種長的1/3)的種皮,放入60mg/L的赤霉酸溶液中浸種6小時,用清水清洗后播種。

2)播種及砧苗管理 山桃每畝播25kg,毛桃35kg,條播行距40~50cm,溝深6~10cm,種子播在溝內,或按株15cm進行點播,點2~3粒種子,如用萌動的種子只需一粒,覆土3~4cm厚。干旱地區,要在開溝后打底水以防幼芽干枯死亡,播種不經催芽的種子,播種后要保持種子處于濕潤狀態,否則易引起再度休眠,使沙藏作用消失,不能發芽。砧木苗出齊后要及時間苗,使株距在15cm左右,有缺苗斷壟時,可在5月帶土補栽,當苗高達25~30cm時進行摘心,以促進加粗生長。要注意苗的病蟲防治,在老苗圃或菜地,遇低溫潮濕的早春季節,幼苗易倒,可噴3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2.嫁接

1)嫁接時期 桃樹嫁接常采用芽接法,一般在6~9月進行,只要砧木粗度達到0.4~0.8cm,砧木和接穗均離皮即可。嫁接前疏掉芽接帶(即距地面)5~15cm內的副梢,以便于嫁接操作。為了提高成活率,減少流膠病的危害,可適當提早嫁接或晚接。

為培育出速生苗,需當年出圃時,可采用蓋膜提早播種,嫁接時間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嫁接7~10天后折砧,當接芽長出10片葉時,剪掉砧木。若直接剪砧,則要適當提高嫁接部位,接口下要有5~6片葉,并在芽上留一片葉剪砧,待萌芽后去掉余下部分。培育2年出圃苗,要在8~9月嫁接。若砧木、接穗或者兩者均不離皮時用嵌芽接,離皮時用“T”字形芽接,不宜早接,否則接芽易被愈傷組織包裹而死在砧木皮內。在8月中旬嫁接后,前期不澆水,10月結合施肥再澆水。春季也可以采用帶木質部芽接法,但需在冬季剪取接穗,在菜窖或陰涼處用濕沙土保持。3月底4月初樹液開始流動后嫁接,接后剪掉上部砧木苗,以利于接芽的萌發生長。

目前生產上為了快速出苗,一般都采用當年播種、當年嫁接、當年出圃的“三當”育苗方法。

2)嫁接方法 接穗的質量是影響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接穗要求芽體飽滿,處于生長狀態。剪取的接穗要及時剪去葉片(留葉柄),以防水分消耗。去葉后的接穗不要用力捆扎,以防接穗間壓傷。若需遠途運輸,最好用木箱等硬質包裝材料,不要用軟包裝,以防揉壞,并要填充青苔或包塑料膜保濕。需要保存的接穗應置于冷涼處,下部浸于清水中,一般可保存3~5天。有時葉柄自行脫落仍可使用。在田間嫁接時,用濕布保濕,不可長時間日曬。

① “T”字形芽接(圖2-1) 先削取芽片,在芽的上方0.4cm處橫切一刀,從芽的下方1.0~1.3cm處往上切削,超過芽上部的切口,取下不帶木質部的接芽芽片。再在砧木距離地面以上10cm左右部位,選光滑部位,橫切一刀(但不要深達木質部),寬約1cm左右,切開皮層,在切口下縱切一刀,使切口呈“T”字形,用刀尖撬開皮層,接芽的頂部與切口對齊,砧木切口兩側的皮層包嚴接芽。用窄塑料條綁縛。一般10天左右即可成活,如有未成活者需進行補接。

2-1 “T”字形芽接(引自馮學文著《桃樹高效益栽培》)

1接穗;2削取芽片;3削好的芽片;4砧木切口;5插好的芽片;6綁扎

② 嵌芽接(圖2-2) 在接芽上方1.5cm處向下削,直到芽的下方1cm處,然后在芽下方1cm處斜(約30°)切一刀,取下帶木質部接芽,在砧木上則是由上向下切,寬度和深度與已取的接芽相近,長約2.5cm,下部用刀斜切,取下與接芽相似的帶木質部的盾片,將接芽嵌入砧木,下端的切口要對準,左右兩側至少有一側對準形成層,然后用塑料條扎緊。之后對砧木摘心,保留接口以下的砧苗葉片。

2-2 嵌芽接(引自馮學文著《桃樹高效益栽培》,單位:cm

1削接芽;2削砧木;3嵌芽接

3)嫁接苗的管理 接芽的越冬能力較差,如果用塑料條包扎芽時,越冬前可不解綁,以保護接芽越冬。最好于越冬前在芽部培土保護。土壤結凍前應澆水防干旱。春季土壤解凍后,在接芽尚未萌動前剪砧,時期大約在3月上、中旬,即在接芽上方0.5cm處剪截,不要留高樁。砧木過粗時,不要將砧木剪劈裂,否則影響接芽生長。隨時剪除接芽下方的萌蘗,因為砧木上的萌蘗過多、過大,會影響接芽的萌發生長;隨時剪除嫁接苗下部的副梢,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生長期間要防治卷葉蟲、紅蜘蛛和蚜蟲。在苗圃噴藥時必須注意藥液濃度,否則易造成落葉。此外,要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追肥澆水,但注意不要使苗徒長。

4)苗木出圃、運輸與貯藏 一年生成苗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落葉后出圃。起苗時不要碰傷樹皮,并盡量保存較大、較完好的根系,不要把根起劈裂了。良好苗木的標準是:主側根在4條以上,根群分布均勻,不偏向一方。主根長25cm以上,側根長20cm以上。苗高80cm以上,苗干基部粗度在1cm以上,距基部50~80cm范圍內,有良好的芽眼7個以上或有良好的分枝。嫁接部位完全愈合。為了保證苗木質量,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苗木的分級標準。苗木出圃時,要檢查去除根癌苗,根系劈裂苗和未接活的砧木苗。然后將苗木分級,起出來的苗木注意防止晾曬根部,要及時進行臨時覆蓋、假植等處理。

短途運輸可用汽車等散裝拉運,但必須用苫布包嚴,運到目的地立即假植,不能過夜。遠途托運時,可根據苗木大小,打成50~100株的小捆,用草袋等包扎根系,內填濕草或沾上泥漿等,然后進行根系包裹,以使根系保濕。在運輸和假植過程中,要避免-5℃以下低溫凍根。

5)苗木越冬貯藏 可用溝藏或窖藏,窖藏只需在普通菜窖內用濕沙埋好根系即可。溝藏時,挖深、寬各1m的假植溝,苗木斜放在溝內,但須注意兩點:一是必須散放,且苗木上不能有葉片,不能成捆假植;二是苗木根系間均須填充濕沙,不留空隙。將苗木散放埋在溝內,根據天氣情況逐漸加入濕沙土,使整形帶以下部位的枝干在土內安全越冬。越冬期間假植溝內不要進水,以免濕度過大,引起根系腐爛。第2年春季土壤化凍后,要及時檢查,特別是貯于庭院的苗木,因升溫快,于3月上、中旬從假植溝內取出重新假植,否則苗木易過早萌發或因濕度大造成爛根。苗木栽植前仍須進行檢查,凡根系變黑腐爛、根皮脫落的苗木均不能栽植。

二、建園

1.園地選擇

由于桃原產我國西北部,有抗旱不耐澇特性,因此,在園地選擇時,首先要考慮排水通暢,如果地下水位高于1m以上時,需要采取高畦或臺田種植,增加土層厚度,并開深溝排水,使水遠排,降低地下水位,以利根系生長。土壤鹽堿含量大的地區,應采取降低土壤鹽堿量的措施。重茬桃園往往生長發育不良,或植株易死亡,其原因較為復雜,多數認為重茬園土壤中殘腐根含扁桃苷,水解時產生氫氰酸和苯甲醛,抑制根系生長,殺死新根。也有人認為是老根的周圍線蟲密度大,為害桃根,根部能分泌扁桃苷酶等,影響新植幼樹的根系生長。老桃園砍伐后宜休閑曬垡,種植其他作物,并行深耕,挖穴換土,再種植幼樹。在丘陵地種植桃樹,應選擇坡向,一般南坡日照充足,同時要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干旱地區如在西和西南坡面建園,易引起日灼病。

2.品種配置

應根據建園所在地的市場需要、距離城市遠近以及交通運輸條件等情況來進行選擇。要從品種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耐貯性和品質等方面進行多重考慮。在一個生產果園中,品種不宜過多,應根據不同用途,確定適宜的早、中、晚熟品種比例。大中城市近郊、游覽區、工礦區,人口密集和交通運輸方便,對品質的要求也較高,宜栽植不同成熟期的水蜜桃品種,以達到延長供應期的目的。遠郊區或中小城市,和交通運輸條件較差的地方,宜多栽植耐貯運的水蜜桃或硬肉桃品種,以適應遠途運輸。罐藏加工品種的種植,則應與各地罐頭加工廠的原料基地相結合,依據加工廠的生產能力,安排不同成熟期的黃肉罐桃品種,達到排開供應、延長生產時間的目的。桃品種中多數為自交結實,但也有花粉不育或自交結實能力差的,因此,需要配置授粉品種。

3.栽植密度

由于桃樹喜光性強,栽植距離應考慮樹冠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桃樹在北方反而比在南方生長勢旺盛,樹冠較大,行向以南北為宜。在我國南方株行距以4m×4m或4m×5m,每畝40株或33株為宜,山地種植的株行距可適當縮小至3.2m×3.2m,每畝66株。北方以5m×5m或5m×6m,每畝27株或22株為宜。

4.栽植方法

建園定植前,先根據栽植方式進行規劃設計,做出栽植規劃圖,在地面標明定植位置,然后挖好定植穴。定植穴直徑60cm,深50cm,表土與底土分開堆放,每穴將腐熟有機肥料20kg,過磷酸鈣0.5kg,與表土充分拌和后施入穴底,分層踏實,上部再填入15cm左右的熟土,填好后略高于畦面5~6cm,以防雨后下沉凹陷,造成定植過深。

苗木應選用根系好、芽飽滿、無病蟲害及無機械損傷的健壯苗。先剪短垂直根,修平根系傷口,定植時使接口朝夏季主風向,舒展根系踏實,澆透水。幼苗定植后距地面60~70cm處剪截定干,其高度因品種和生態條件而異。樹姿開張品種在肥水條件良好地區定干宜高;直立品種在風大地區定干宜低。剪口下15~30cm為整形帶,整形帶內要有5~9個飽滿芽,以便在帶內培養主枝。若用芽苗,萌芽前,在芽上方0.1cm處剪砧;萌動后,及時抹除砧孽。從萌芽期始至7月間,每月澆薄糞水1~2次,促進接芽迅速生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松溪县| 伽师县| 大余县| 元谋县| 扶沟县| 潮安县| 靖宇县| 新乡县| 民勤县| 抚顺县| 全州县| 平泉县| 湖南省| 南木林县| 仪征市| 钟山县| 鹿泉市| 井冈山市| 龙山县| 南充市| 桂阳县| 宁南县| 潼关县| 诸暨市| 咸宁市| 江津市| 筠连县| 同德县| 乡城县| 临桂县| 新巴尔虎左旗| 义马市| 清苑县| 邻水| 海盐县| 水城县| 临清市| 乌兰浩特市| 绥芬河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