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計劃與作業控制指南(實戰圖解版)
- 涂高發主編
- 1430字
- 2021-12-17 23:28:49
一、何謂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一)智能制造廣義的內涵
智能制造作為廣義的概念包含了五個方面,如圖1-1所示。

圖1-1 智能制造的五個方面
1.產品智能化
產品智能化是把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塊、傳輸系統等融入各種產品,使得產品具備動態存儲、感知和通信的能力,從而實現產品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計算機、智能電視、智能手機、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都是物聯網的“原住民”,這些產品從生產出來就是網絡終端。而傳統的空調、冰箱、汽車、機床則都是物聯網的“移民”,未來這些產品都需要連接到網絡世界。
2.裝備智能化
裝備智能化是指通過先進制造、人工智能、信息處理等技術的集成和融合,形成具有感知、自主學習、分析、推理、決策、執行及維護等自組織、自適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以及網絡化、協同化的生產設施,這些生產設施都屬于智能裝備。裝備智能化的進程可以在兩個維度上進行:其一,單機智能化;其二,由單機設備的互聯而形成的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當然,單純的研發和生產端的改造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因為基于渠道和消費者洞察的前段改造也是重要的一環,只有兩者相互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鏈條智能制造改造。
3.生產方式智能化
少批量生產、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以及云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其本質是在重組供應商、客戶、銷售商以及企業內部組織的關系,重構生產體系中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運行模式,重建新的產業價值鏈、生態系統和競爭格局。
在工業時代,產品價值由企業來定義,企業生產什么產品,消費者就買什么產品,企業定價多少錢,消費者就花多少錢—主動權完全控制在企業手中。而智能制造則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不僅減除了中間環節,還加快了商業流動,產品的價值不再由企業來定義,而是由客戶來定義—只有客戶認可的,客戶參與的,客戶愿意分享的,客戶不說質量不好的產品,才具有市場價值。
4.管理智能化
隨著縱向集成、橫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的不斷深入發展,企業數據獲得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也在不斷提高,這必然使企業的管理更加智能、更加準確、更加高效、更加科學。
5.服務智能化
智能服務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已經意識到從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型的重要性。今后,將會實現線上與線下并行的在線到離線/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服務,兩股力量在服務智能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傳統制造業不斷拓展服務,另一股力量是從消費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比如微信未來連接的不僅是人,還包括設備和設備、服務和服務、人和服務。個性化的研發設計、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服務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會伴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不斷出現。
(二)智能制造的構成
智能制造集軟件、電子、控制、機械于一體,以智能生產終端為核心,主要由“云”“網”“端”三方面構成。
1.云
云是指工業大數據及云計算。自動化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通過傳感系統等路徑,被全面地采集,用于管理預測,形成大數據,幫助制造企業形成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閉環。
2.網
網是指工廠內物聯網及覆蓋產業鏈的工業互聯網。目前,國內制造業信息化升級,可采用傳感器、RFID、機器視覺、人臉識別等20余種方式來實現工業數據的采集和匯總。
3.端
端是指智能機床、傳感器、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智能生產設備,AGV、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物流設備以及智能制造在其他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