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中童年最偉大

我非常喜歡泰戈爾的一句話:“在人生中童年最偉大。”

從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難忘的童年,童年的經歷深刻地影響著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乃至命運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充滿陽光的雙休日早晨,熟睡中的女主人突然被一只小手搖醒。女主人睜開惺忪的雙眼,一看時間還早,然后不耐煩地推開那只小手說:“你怎么這樣搗亂,好不容易睡個懶覺,一邊玩去,讓媽媽再睡一會兒。”孩子也許會失望地走開,也許會站在床邊不知所措,也許會在床邊默默地等候。有不少年輕的父母經常給我講述這樣的場景。講完后,大多是伴隨著一種抱怨:“好不容易熬到雙休日,想睡個懶覺,卻被孩子給吵醒了!”

我有早起鍛煉的習慣,所以我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幸福”時刻。每當想起這個畫面,或者聽完年輕父母的抱怨,我心里都會有些發酸,一半嫉妒,一半難過,還有些許感慨:可憐的媽媽呀,你怎么沒有意識到這一時刻的美好,沒有意識到這雙搖醒你的小手是改變你生活的一個有力臂膀。“在我們的生命中,還有誰一睜開眼睛就想和我們在一起?還有誰那么不怕麻煩,只因為想看看我們、親親我們,而特別小心翼翼地不把我們吵醒?這樣的事情在生命中又能夠發生幾次呢?”“孩子一早醒來,愛的不僅是陽光明媚的早晨,他們愛的還有老是睡著、一輩子不怎么清醒的爸爸媽媽。我們總有睡過頭的傾向,但是,孩子的到來給我們一個全新的開始。孩子用我們不懂的方法叫醒我們,喚醒我們的感覺,并讓我們保持清醒。每天早上,他出現在我們面前,好像是在說:‘看,你可以過另外一種生活,你可以過得比現在更好。’”(1)真的,我們完全可以過得更好,孩子就是能讓我們變成更好自己的動力。我們可以嘗試著在孩子的幫助下迎著朝陽開始灑掃,可以在孩子的喚醒下克服懶惰而積極上進,可以在孩子的感召下戰勝自己去享受朝陽。

有哪一個母親不愿意享受這份童真帶給自己的幸福呢?又有誰能夠有如此仁愛之心和動人之舉呢?只有兒童,只有我們那可愛的孩子。那么我們就應該馬上起床,牽著那只小手一起去看陽光,一起去迎接新的一天。而那位推開孩子小手的母親,她一定會錯過孩子的童年帶給她的美好享受,以及孩子的童年對其成長的意義。

童年期具有獨特的價值

童年期是一個人生命展開的初期,是人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是人生中享受純真樂趣的時光,是成人生活的準備階段,它奠定了一個人后期發展的基礎,其價值是不可替代的。作家余華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世界給我們的最初圖像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每個人其實都一樣,童年會左右他的人生,雖然他長大以后可能會做這樣那樣的工作,但無論做什么,世界的圖像是不可能更改的,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些修改而已。只不過有些人修改得多一點,有些人修改得少一點。決定命運的最好時機是童年。”

1964年,英國大導演邁克爾·艾普特開始記錄14個7歲的英國小孩的生活,之后每隔7年他會找到這些孩子,拍下他們的最新情況。直到2013年,邁克爾·艾普特把多年的記錄經過加工,整理成了紀錄片《56UP》,孩子們都變成了《56UP》里的老年人。在這部影片中,講述了14個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經歷。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話開篇:“讓我帶一個孩子到7歲,以后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已是注定。”作者通過影片追問決定人生走向的答案:幼時的家庭影響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是難以磨滅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大都取決于我們的童年。我們每個人特有的心理基礎、性格特點、人格特質,乃至生活習慣的養成,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童年的視角是細膩而敏感的,一切大道理還沒有懂很多,但對周圍事情有了觀察和想法。這個時期所處的環境,所有的經歷,就形成命運的底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所以,今天的幼兒將成為什么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如何度過童年,童年時代由誰攜手領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2)

可以說,童年期是兒童用獨特的、無法以任何別的東西相比擬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世界的時期。基于此,重視童年期的獨特價值,為孩子的成長打好基礎,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秉持的基本理念。

童年是一個人能力獲得的最佳時期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幼兒期是心智發展的敏感期,即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兒童在某個年齡階段,對某種刺激最敏感,其對應的某種能力的發展也最快。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錯過這一時期,發展將會變得非常緩慢。

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孩子的發展有九大敏感期,包括語言敏感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敏感期(0~6歲)、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動作敏感期(0~6歲)、社會規范敏感期(2.5~6歲)、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文化敏感期(6~9歲)等。(3)在不同的敏感期,孩子有不同的表現特征。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孩子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技能感興趣,并且敏感期很短暫,稍縱即逝。敏感期一旦消失,不可重復,也就是孩子以后不會再在其他時期對現在相同的興趣點有同樣強烈的興趣感。

我們經常講童子功,童子功對一個人某種能力的培養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武亦姝在飛花令環節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現場專家拍案叫絕:“這肯定是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兒童期的發展,掌握其敏感期的發展規律,適時地教育和引導,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當敏感期來臨時,家長要有相應的活動來配合或引導孩子,使得孩子的這種能力能夠真正地發展起來。例如:繪畫。當繪畫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喜歡用筆到處涂涂抹抹,而很多父母會從潔凈的角度出發,不讓他們亂涂抹,阻止他們。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再讓他畫可能就沒什么興趣了。同樣,孩子的語言、閱讀等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掌握孩子的敏感期。如果成人能夠正確把握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并給予孩子針對性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太多的人感慨:“如果能夠回到過去,如果能夠回到童年,我會……”人生沒有如果。這些感慨,大都是錯過了成長的敏感期而引發的遺憾之嘆。因此,作為父母一定不要錯失孩子教育的良機,不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遺憾,做孩子發展關鍵時期的守護者。正如蒙臺梭利所說的:“像所有的人類一樣,兒童本身也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兒童美妙而應該受到尊重的創造力,絕對不能被抹殺;兒童純真敏感的心靈,更需要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4)

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每當說起童年,我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一幅畫面:山坡草地、小河流水、鳥語花香,一群天真爛漫的兒童,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在快樂自由地奔跑、追逐、嬉戲……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童年的快樂,未來的希望。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指出:“在兒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身心的純潔和道德的純粹,看到了他們特有的生命特質——純潔、樂觀、富有生命力、擁有未來。”美國教育家杜威也指出,兒童期生活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不可把它當作人生中一個未成熟階段,只想讓它快快地過去。

對于很多童年的往事,無論是開心的事還是難過的事,大家都會刻骨銘心。這足以說明,一個孩子的童年是多么重要。對于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所謂的“等你長大了,就……”,最好的辦法就是珍惜孩子的童年。因此,每一個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給予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為成就他們幸福而美好的人生打好基礎。

童年對成人世界的啟示

中外許多哲人都強調孩子對于成人的啟示,童年對于人生的價值。中國道家摒棄功利,崇尚自然,老子眼中的理想人格是“復歸于嬰兒”,精神典范是“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儒家推崇道德上的純粹,《孟子·離婁下》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圣經·新約》中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在天國里兒童最偉大。”帕斯卡爾說:“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成人之父。”愛默生說:“嬰兒期是永生的救主,為了誘使墮落的人類重返天國,他不斷地重新來到人類的懷抱。”(5)畢加索說:“用畢生時間學習像六歲孩子一樣作畫。”(6)愛因斯坦說:“在對真與美的研習和探究中,我們可以永葆赤子之心。”(7)古羅馬詩人朱維諾爾說過:“應該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兒童。”這些在說明童年的價值時,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童年是生命中的隱形寶藏,它為人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有人說,天才便是時時能夠保持童年心境的人,因為人在童年時最具天性。“兒童的偉大在于用一雙沒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在于用一個沒有任何功利的大腦在思考這個世界。”(8)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童年時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為擁有一顆童心。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曾說:“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童心,純真得沒有半點雜質,像明媚的春光里吹泡泡般簡單快樂。如果我們也有一雙孩童般純粹而毫無功利的眼睛,我們看到的世界會變得多彩又多情;如果我們也像孩子一樣敏感而專注,不顧盼猶疑而是心無旁騖,我們自己的生活將變得簡單而美好。當我們拋卻冗雜,回歸童真,世界也會敞開懷抱,擁抱我們。

童心是一種境界。雖然光陰流轉,時間永逝,我們在年紀上不可能永遠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但是無論你正值豆蔻年華,還是已人生遲暮,每個人都可以向孩子學習,每個人都能永葆童真,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當一個人以孩子般單純而無所希求的目光去觀看,這世界是如此美好:夜空的月輪和星辰很美,小溪、海灘、森林和巖石很美,山羊和金龜子、花兒和蝴蝶都很美。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于當下,毫無疑慮地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9)一個人只要童心未泯,哪怕人生中遭受多少挫折、磨難,人生快樂的底色也永遠不會消失。

可以說,童年為每個人的成長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值得永久回味。它不僅記錄了一個人成長的足跡,也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礎。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兒童,珍惜孩子的童年,重視兒童期的發展,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磴口县| 靖西县| 马山县| 长阳| 卢氏县| 金阳县| 大同县| 五河县| 娄底市| 宜州市| 内江市| 增城市| 织金县| 余庆县| 广汉市| 彰化县| 思茅市| 会理县| 梁河县| 富宁县| 庆云县| 清河县| 洛南县| 肃宁县| 芷江| 永胜县| 双城市| 瓮安县| 洮南市| 陆丰市| 神池县| 宁乡县| 绥中县| 聊城市| 怀集县| 华池县| 滁州市| 陆川县| 遂昌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