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引子

1.1 印歐人的遷徙

文明史

農業革命使人類開始告別石器時代野蠻的部落文化,邁入文明社會,歐亞大陸和北非先后出現諸古代文明。這些古代文明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始于約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文明(始于約公元前3100年)、古印度河文明(始于約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文明(始于約公元前2500年)、中國古代文明(即商文明,始于約公元前1500年)。諸古代文明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建立政府并形成階級分化,各自發明出不同的文字系統。這些古代文明就如同黑夜中的燈火一樣,點亮了大地上的幾點文明曙光。然而這曙光卻都孤立而微弱,被周邊巨大的蠻荒和眾多野蠻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團團包圍。這些游牧民族主要有三個集團,分別是:來自中歐大草原的古印歐人部落、來自阿拉伯沙漠地帶的閃米特人部落、來自亞洲大草原的蒙古—突厥人部落。

然而,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內,諸古代文明大部分開始衰落,并且在周邊游牧民族的入侵下紛紛崩潰。入侵的結果是五個古代文明逐一凋零,而取代這些古代文明的,則是數百年后所興起的諸古典文明,其主要有: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諸古典文明大約都開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之間。在古典文明時期,人類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彼時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輩出,中國也有諸子百家爭鳴,這些思想文化成為我們今天科技和各種學術的基礎,一直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諸古典文明的崩潰同樣可以歸因于游牧部落的入侵。在公元200至600年之間,諸古典文明紛紛崩潰,世界格局又產生了巨大的變遷。這數百年的動亂起初是因為中國北方匈奴人的崛起和壯大。公元220年,東方的漢帝國在與北方的匈奴等蒙古—突厥部落的長期對峙中命數耗盡,內憂外患使得漢帝國最終分裂為魏、蜀、吳三個王國。之后經歷了短暫的晉朝,中原漢族政權卻再一次敗于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者,失去一統,進入紛亂的南北朝時期。直到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為止。(1)而早在漢匈對峙的年代,一些匈奴部落也因遭漢軍挫敗而不得不沿著歐亞大草原西遷,彪悍恐怖的匈奴人在西遷的過程中打敗了居住在西羅馬帝國邊境的哥特人、阿蘭人等民族,倉惶逃竄的邊境民族沖破了西羅馬帝國的防線,終于導致這一帝國的滅亡。諸邊境部落紛紛趁機涌進帝國廣袤的疆土,給自己占據生存繁衍的地盤,于是歐洲政局大變。法蘭克人占領了法國、盎格魯人占領了英國、西哥特人占領了西班牙、東哥特人占領了意大利……歐洲從此進入各蠻族據地統治的時代,即中世紀時代(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與此同時,東羅馬帝國在歐洲東部存活了下來,但卻被閃米特人的后裔——阿拉伯人所建立的穆斯林帝國重重包圍。

促使中世紀時代消亡的原因,仍然來自中國北部的大草原。公元1000年至1500年間,中國北方的突厥和蒙古民族先后崛起。首先是十一世紀突厥人的興起。突厥人在西遷途中皈依了伊斯蘭教,并先后征服了印度和西羅馬帝國,他們還建立了領土廣闊的土耳其帝國。十三世紀時,蒙古帝國更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和壯大,這些勇武彪悍的野蠻戰士橫掃了歐亞諸國,消滅了東方的宋王朝、金王朝、西夏王朝,中東的花剌子模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等眾多實力強大的王朝政權,并將歐洲文明擠壓入彈丸之地。當蒙古帝國的統治者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后,處于基督教統治下的歐洲文明就變得更加岌岌可危,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在內憂外患之下逐步瓦解。歐洲人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尋找出路,迫切地尋求生存和發展空間。于是便有了大航海時代的大發現,有了西歐的資本主義革命,有了翻天覆地的技術和科學進步。世界近代史終于拉開了序幕。

印歐人的遷徙

古印歐人最初棲息在黑海和里海之間的地區。這個游牧集團由很多個小部落組成,這些部落形成一個共同的語言文化群體。他們主要靠畜牧為生,為追逐理想的放牧環境而遷徙。在遷徙時,一個部落內的所有成員集體行動,參加遷徙或戰爭。在諸古代文明被諸游牧民族入侵的時代,這些遷徙中的游牧部落主要有:

圖1-1 印歐人的遷徙

1.約公元前3300年,安納托利亞分支開始向小亞細亞遷徙。其中的一支赫梯人于約公元前2100年入侵安納托利亞高原,并在那里建立了強大的赫梯帝國。

2.約公元前3000年,印度-伊朗分支開始向伊朗高原遷徙。其中,波斯人于約公元前2000年在伊朗高原定居下來,并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建立起古波斯帝國。雅利安人部落約于公元前1700年入侵印度。他們征服了處于古代文明的古印度人,并吸收印度古代文明的精華,建立起了印度古典文明。

3.約公元前2250年,亞該亞人抵達希臘半島,并開始在半島上定居下來。到了約公元前1600年,入侵者建立起了希臘半島南部的邁錫尼文明。他們還多次入侵并最終摧毀了克里特島的古代文明。

4.約公元前2100年,凱爾特人遷徙至歐洲。至公元前1200年,凱爾特人已經占領了中歐和北歐的大部分地區,如高盧、伊比利亞半島、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等。約在公元前700年,他們入侵并占領了不列顛島。

5.約公元前2000年,古日耳曼人遷徙到中歐和北歐,并在當地定居下來。

6.約公元前2000年,意大利人入侵亞平寧半島,到了公元前八世紀,意大利人中的一支——羅馬人興起,并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羅馬帝國。

7.約公元前1400年,斯拉夫人遷徙至東歐地帶,在第聶伯河和奧得河之間的地區繁衍壯大起來。

8.約公元前1200年,手持鐵器的多里安人再度入侵希臘半島。他們摧毀了亞該亞人建立起的邁錫尼文明,并將希臘文明帶入持續了近400年的“黑暗時代”,直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臘諸城邦一一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印歐人的遷徙促發了眾多古典文明的出現。其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語為載體的印度文明;亞該亞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臘半島,并建立了以古希臘語為載體的古希臘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亞平寧半島,并在半島上建立了以拉丁語為載體的羅馬文明。后來,羅馬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歐洲,并將仍處于游牧狀態的諸民族,如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擋在帝國的邊境之外。

印歐人的第二次大遷徙因公元三世紀起匈奴人的西進而引發。當匈奴人離開東亞草原進入歐洲腹地之后,這個游牧部落迅速得到發展壯大。公元374年,匈奴人渡過頓河,毫不費力地擊敗了阿蘭人和東哥特人。羅馬帝國東部邊境的眾多游牧民族驚訝地發現,不論是勇敢的阿蘭人還是野蠻的哥特人,在匈奴人排山倒海的進攻面前都是一觸即潰。于是敗北的阿蘭人、哥特人壓迫著邊境上驚慌失措的民族紛紛向西逃奔。難民們沖破羅馬帝國邊境,并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全線崩潰。原本被安置在帝國東部、北部的邊境游牧部落紛紛涌入,并占領西羅馬帝國崩潰后的廣袤領土,各自據地為王。這些民族大多數來自印歐人中的日耳曼分支,其中:

1.法蘭克人占領了高盧地區,從此該地區被稱為法蘭西亞Francia【法蘭克人之地】,英語中稱為France,即今天的法國。

2.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占領了不列顛島大部分地區,從此不列顛島被稱為英格蘭England【盎格魯人的土地】。而部分不列顛人則逃向海峽對岸的歐洲大陸,并在后來的布列塔尼地區Brittany【不列顛人之地】定居下來。

圖1-2 羅馬帝國內的民族大遷徙

3.阿拉曼人雖也深入帝國境內,但仍未放棄其對萊茵河與多瑙河之間土地的占領,這片土地也就是后來的德國。拉丁語中將這個國家稱為阿拉曼尼亞Alamannia【阿拉曼人之地】,法語中表示德國的Allemagne即來自于此。

4.汪達爾人一度占據了西班牙南部,因此這片地區也被稱為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汪達爾人之地】。

5.西哥特人和阿蘭人也曾經占據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共同占領過的一個地方現在稱為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哥特—阿蘭人之地】。

在此之后,北方日耳曼部族則建立了眾多北歐國家,從而也有了今天的丹麥、瑞典、挪威、冰島等。

關于語言

原始印歐語大約形成于公元前4500年以前。約自公元前3500年起,繁衍壯大的印歐人開始分裂為多個部落,并開始向外遷徙。征服者帶著自己的家眷、習俗和武器來到一個個陌生的地方,同時也帶去了他們的語言。被征服的民族被迫接受征服者的語言和習俗,大多數時候兩種語言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響和混合。其結果是,各個部族在遷徙和定居后,其語言開始發生較大變遷,隨著年代流逝而與其他親屬方言越加疏遠,直到變成各種相差甚遠的語言。當然,雖然這些語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因有著共同的起源,各同源語言之間依然有很大的相似性。對這些相似性對比研究,則衍生出了印歐詞源學這門學問。這門學問至今已經囊括了數百種語言,其中不少仍是現代國際上非常重要的語言,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俄語、印度語、瑞典語、愛爾蘭語等。

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內,印歐人在遷徙中憑借武力奪取了歐亞大陸上眾多的地盤,他們所操的語言也因此分化為不同的古語,這些古語又在后來的發展中各自衍生出了一些子語言。后來的學者們將這些語言組成的語言體系總稱為印歐語系,而將印歐語系下的諸語支稱為各種語族。其中:

1.雅利安人入侵并征服了古印度人,他們的后代建立了印度古典文明。雅利安人的語言最終發展為后來的梵語,并通過各種宗教經典流傳了下來,成為研究共同印歐語的一門重要古語。梵語后來衍生出了印度語、孟加拉語等現代語言。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印度語族。

2.亞該亞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臘地區,他們的后代建立了希臘古典文明。其語言最終發展為古希臘語,并成為燦爛深邃的古希臘文化的載體,也深刻影響了歐洲的諸后代語言。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希臘語族。

3.意大利人入侵了亞平寧半島,他們中的一支建立了著名的羅馬文明。后者的語言最終發展為拉丁語,并成為古羅馬文明的載體。在羅馬帝國崩潰后,拉丁語則分裂為各種方言,并衍生出后來的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這些語言因為源自拉丁語而被統稱為羅曼語。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意大利語族。

4.古日耳曼人遷徙到中歐和北歐,其語言最終發展為古日耳曼語。當日耳曼民族發展壯大后,又分裂出了東部、西部和北部三大分支,其中西部分支衍生出了英語、德語、荷蘭語,而北部分支則衍生出了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冰島語等。這些語言因為源自古日耳曼語而被統稱為日耳曼語。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

5.波斯人入侵伊朗高原,并建立起古波斯文明。其語言最終發展為古波斯語,后者發展演變出了現代的波斯語,為伊朗的官方語言。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

6.凱爾特人遷徙至中歐,其語言最終發展為古凱爾特語。后者衍生出了今天的威爾士語、蘇格蘭蓋爾語等語言。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

7.斯拉夫人遷徙到歐洲大陸的東部,其語言最終發展為斯拉夫語。后者衍生出了今天的俄語、波蘭語、保加利亞語、烏克蘭語等諸語言。因此也有了印歐語系的斯拉夫語族。

當然,印歐語還有安納托利亞語族、波羅的語族、亞美尼亞語族、阿爾巴尼亞語族、吐火羅語族等分支。因為這些語族的語支已經消亡或者相對不重要,此處不再細講。

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后,駐守在帝國邊境東邊和北邊的日耳曼各部落開始了大遷徙,并在羅馬帝國曾經的領土上建立起了眾多的王國。入侵者與當地居民在語言文化上相互融合,于是在靠近羅馬帝國中心羅馬文明較深入的地區,蠻族語言屈從于先進的拉丁語,從而發展出諸羅曼語族,因此有了后來的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在羅馬帝國的邊境和羅馬帝國控制薄弱的地區,拉丁語屈從于蠻族統治者們的語言,故有諸日耳曼語言,如英語、德語、荷蘭語等。部分位于北歐的日耳曼民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發展壯大,并逐漸發展為各種獨立的王國,于是就有了后來的瑞典、丹麥、挪威、冰島等國家,他們使用的語言也由日耳曼語衍生而來。

當帝國東部邊境的日耳曼蠻族遷徙至帝國境內后,原本居住日耳曼東部的斯拉夫人迅速尾行而至,填補了東部邊境留下的空缺。此后,斯拉夫人開始發展壯大,分裂為眾多的部族。他們的語言也衍生出了今天的俄羅斯語、烏克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波蘭語、保加利亞語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娄底市| 伊通| 柘城县| 泰安市| 蒲城县| 宜兴市| 陆丰市| 涡阳县| 巴青县| 昆山市| 宁波市| 华安县| 九江市| 吉安市| 平和县| 上虞市| 中阳县| 江口县| 昂仁县| 巨野县| 凤冈县| 普定县| 西贡区| 鄂温| 上饶县| 吴忠市| 招远市| 寿光市| 白山市| 高要市| 鲁甸县| 故城县| 横山县| 基隆市| 龙岩市| 上高县| 青铜峡市| 三穗县| 兴山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