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南宋沙場
  • 陳勝利
  • 2413字
  • 2021-12-10 18:58:56

二、四十三年后再興北伐之師

嘉泰三年(1203),宋臣鄧友龍使金,有人夜半到驛所求見他,說金朝為北方蒙古所困,饑饉連年,民不聊生,若宋軍來伐,定會速勝。鄧友龍回朝后向韓侂胄報告,并上書寧宗倡言北伐。

兩年后,歷史學家李燾之子李璧赴金,歸來后也說金朝赤地千里,一斗米要賣上萬錢,與“韃”(指漠北蒙古諸部)為仇且國內政局有變。

韓侂胄的啟蒙老師、右丞相陳自強,以及位于前線的安豐(今安徽壽縣)守臣厲仲方等人均支持北伐。

按韓侂胄的意思,寧宗追封岳飛為鄂王,下令削去秦檜死后所封王爵和“忠獻”謚號,改謚“謬丑”,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

寧宗取太祖“開寶”、真宗“天禧”年號的頭尾兩字,改元開禧。開寶間,太祖趙匡胤東征西討,每戰必勝;天禧間,真宗御駕親征澶州,迫使遼朝簽訂澶淵之盟。

韓侂胄加封平章軍國事,總攬軍政大權,位居丞相之上。令各軍備戰,出朝廷封樁庫金萬兩作軍需。

開禧二年(1206)三四月間,南宋不宣而戰。

北伐,恢復,這已是久違的概念。此時,距離南宋上一次的北伐——隆興北伐已時隔四十三年。

東路,南宋以鄧友龍為兩淮宣諭使,改宣撫使,以鎮江都統制郭倪兼山東、京東路招撫使,試圖由兩淮進軍山東。

中路,以薛叔似為京西湖北宣諭使,改宣撫使,以鄂州都統趙淳兼京西北路招撫使,準備從襄、漢進軍中原。

西路,以程松為四川制置使,吳曦為副使;改程松為宣撫使,吳曦為副使并節制財賦,又命吳曦兼陜西河東招撫使,這一路擬從漢中進軍陜西、秦鞏地區(今甘肅南部天水市、隴西縣一帶)。

宣撫使、制置使、安撫使分別是南宋三種不同的地方軍政長官。宣撫使通常是頗具資望的宰執級重臣出外擔任戰區長官,到南宋中后期,已不常見,與之相應的職務多稱制置使。安撫使權力小于宣撫使、制置使,掌一路兵民之政,是一路的最高長官。宋廷將三路主將改任宣撫使,體現了對此次用兵的重視。

東路主將郭倪遣武節郎畢再遇和鎮江都統陳孝慶進兵泗州。

畢再遇要求率敢死隊打頭陣,郭倪只給了他八十七個兵。

泗州金軍偵知南宋進兵,關閉榷場、城門應戰。泗州有東、西兩城,畢再遇佯攻西城,自己率眾沿著陡峭山路直趨東城,第一個登上城墻,殺死城頭金兵。金軍驚慌,開北門倉皇而逃,南宋軍占領泗州東城。畢再遇見西城仍在抵抗,豎起南宋軍旗幟,大喊道:大宋畢將軍在此,你們這些中原遺民,還不快快投降!西城很快也被拿下。

郭倪聞捷,親自到泗州犒師,拿出御賜的刺史牙牌賞賜給畢再遇。畢再遇推辭說:河南失陷八十一州,才奪泗州兩城就當上刺史,往后有人立下更大功勞,還能用什么來賞賜呢?

陳孝慶繼續進兵,攻下虹縣(今安徽泗縣)。

中路的江州統制許進攻下新息縣(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潢川縣)民間武裝攻下褒信縣(今河南息縣包信鎮)。

南宋出師告捷,韓侂胄大喜,五月,令直學士院李璧草詔,發布伐金檄文,其文曰: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孰無忠義之心,為人子,為人臣,當念祖宗之憤!

文章寫得很漂亮,但,往后的仗卻是越打越難看。隆興和議后,南宋承平既久,朝中并無多少能戰的將帥,隨著戰爭的深入,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郭倪再派馬軍司統制田俊邁率步騎兩萬攻宿州,令池州副都統郭倬、主管軍馬行司公事李汝翼率兵五萬助戰,以陳孝慶為后應。又派畢再遇率四百八十騎為先鋒,攻徐州。

南宋進兵后,金朝一面向南宋提出外交抗議,一面派平章政事仆散揆為河南宣撫使,駐南京開封,調集各路軍隊應對。金章宗又以仆散揆為左副元帥、完顏匡為右副元帥,下詔南征。

仆散揆派納蘭邦烈、抹捻史乂搭率精騎三千增援宿州,擊退田俊邁軍。郭倬、李汝翼率軍五萬隨后趕到,這時,天降大雨,南宋軍一路勞頓,納蘭邦烈遣二百騎偷偷潛行至南宋軍背后發動突襲,南宋軍大亂,潰走。郭倬退守蘄縣(今安徽宿州市蘄縣鎮),金軍圍追,郭倬為乞和,竟將田俊邁綁了送交金人,說他是挑起戰端的主謀,換得自己逃脫。

畢再遇領軍至虹縣時見到郭、李潰兵,聽說田俊邁被俘,不為所動,繼續率軍疾馳。到達靈璧時,遇到陳孝慶,他也正準備撤退,畢再遇要替他守靈璧,郭倪派人送來將令,要求班師,畢再遇只得聽從命令,但要求為陳孝慶斷后。

《大駕鹵簿圖》中的北宋重裝騎兵,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金軍五千騎分兩路殺來,畢再遇率四百余騎沖向敵陣。金軍望見“畢”字大旗,紛紛掉頭而遁。畢再遇揮舞雙刀奮力追殺,殺敵甚眾,戰袍盡赤,逐敵三十里。一員金將手持鐵锏躍馬來戰,畢再遇左手持刀架住其锏,右手一刀猛砍其肋,將他砍下馬來。南宋軍從靈璧安全撤退。

畢再遇因功由普通軍官超擢為武功大夫、左驍衛將軍。開禧用兵時,畢再遇年已五十八歲,當他揮刀殺敵時,誰會想到,這位勇冠三軍的驍將竟然年近花甲!

中路軍皇甫斌打唐州(今河南唐河縣)時失利,打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時又大敗于溱水。

西路軍吳曦受挫于秦州(今甘肅天水市)。

韓侂胄罷兩淮宣撫使鄧友龍,以江南東路安撫使丘崈代之。皇甫斌、李汝翼等將被貶。郭倬執送田俊邁事泄,被斬首。

丘崈放棄泗州,撤軍回到淮東。畢再遇率軍駐守淮河以南與泗州對岸的盱眙(今江蘇盱眙縣)。

在短暫的防御作戰后,金軍統帥仆散揆率十四萬五千大軍分兵九路南下,以西路兩淮為重點,在兩淮、荊襄和川陜戰場同時對南宋軍發起反攻。稍后,集河南壯丁十七萬入淮,十萬人入荊襄,補充兵力,總兵力達四十余萬。

西路金軍渡淮,攻克安豐、霍邱、滁州等地,接著進攻六合(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威脅揚州、建康。

畢再遇揮師增援,剛抵達六合便偵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距六合僅二十五里的竹鎮,令全軍偃旗息鼓,伏于南門。金軍以為城中守軍已潰,毫無防范,抵近時遭南宋軍突襲,死傷甚眾。金軍聚兵十萬將六合團團圍住,拼力攻城。畢再遇令用強弩射擊,并不時派兵偷襲,金軍晝夜不得休息,狼狽退去,被畢再遇軍追擊至滁州。畢再遇因功授鎮江都統制,兼權山東、京東招撫司事,封驍衛大將軍。

金軍圍困楚州(今江蘇淮安市)三個月,列營六十余里。畢再遇派軍分道出擊,金軍撤退,楚州圍解。畢再遇兼任揚州知州、淮東安撫使,升左驍衛上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蒙阴县| 楚雄市| 岐山县| 昆山市| 蒙山县| 英超| 孟津县| 东兴市| 汝城县| 尼木县| 龙胜| 青阳县| 濮阳市| 瑞昌市| 龙口市| 峡江县| 宁安市| 清河县| 伽师县| 宜宾县| 江西省| 浦城县| 孙吴县| 海盐县| 静海县| 上蔡县| 玛多县| 射洪县| 长岛县| 五指山市| 泰来县| 泾阳县| 二连浩特市| 吉木乃县| 江永县| 昌黎县| 白山市| 蒙城县| 盈江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