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陽謀與陰謀

一、公元1200年

公元1200年在西歷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它標志著一個新世紀的開始。

對南宋和金朝而言,這卻不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年份,是為南宋慶元六年、金承安五年,兩國已分別走過了七十三年和八十五年,兩國內部沒有出現大的變亂,兩國之間也未爆發戰爭。

南宋時值第四代皇帝寧宗趙擴在位,韓侂胄當政。三月,理學宗主朱熹去世,享年七十歲。這算是一年中南宋歷史上發生的最大的一件事。

此前,在參知政事京鏜的幫助及言官彈劾下,韓侂胄的政敵、與朱熹交厚的當朝丞相趙汝愚被罷相,貶死。韓侂胄繼而發起“慶元黨禁”,打擊理學。朱熹即將下葬時,右正言施康年上書稱:為防止他的學生們聚會,妄談世人之短長,謬議時政之得失,應對葬禮進行監視和限制。宋廷采其議,送葬者寥寥。

作為此事的反彈,九月,婺州進士呂祖泰擊登聞鼓上書請斬韓侂胄,驅逐韓黨、簽書樞密院事陳自強,要退休在家的故相周必大接替。施康年等認為周必大是呂祖泰的幕后指使,對他攻訐了一番,呂祖泰被杖一百,流放。

趙宋皇室流年不利。

六月、八月,太上皇后李氏、太上皇光宗,也就是寧宗的雙親先后去世。

十一月,寧宗韓皇后病死。韓氏系韓侂胄的侄孫女。

另據史料記載,這年出生的寧宗第二子趙坦在八個月大時夭折,而這個趙坦竟是他所有八個兒子中壽命最長的一個。

寧宗心情大壞,詔明年改元嘉泰。

金朝一方,這年最大的事是,在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完顏璟主持下,修成了壕塹。壕塹又稱“界壕”“成吉思汗邊墻”,亦即我們俗稱的“金長城”。

中外史家公認,13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蒙古實現了崛起并稱雄世界。

湊巧的是,《續資治通鑒》在卷一五五即1200年的紀事中第一次提及蒙古:

先是金有司議于西南、西北路沿邊筑壕塹以備蒙古,役未就;御史臺言所開旋為風沙所平,無益于御侮而徒勞民。

并繼續寫道:適逢天旱,金章宗咨問原因,平章政事張萬公說是因勞民已久,傷了祥和之氣,應按御史臺的意見停止修筑。章宗后來以司空完顏襄為樞密使巡視北邊,督促軍人、民夫將壕塹修成。由于工期急迫,只草草筑了城墻,缺少女墻等設施。章宗于是再令西北路招討使通吉思忠繼續增繕,用工七十五萬,不用百姓,只用軍人,終于將這個浩大工程完成。章宗下詔對通吉思忠予以嘉獎,厚賜銀幣。

13世紀是一個刀光劍雨的世紀,但它的開局之年看上去卻波瀾不驚。

所謂“風起于青萍之末”。許多大事往往在若干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回頭看時,才會發現當初的端倪。

韓皇后的去世便是一例。

韓皇后去世三年后,寧宗寵信的楊貴妃被冊立為新皇后,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冊立會對南宋朝堂政治產生那么大的影響。

議定新皇后人選時,韓侂胄主張立性格柔順的曹美人,反對立楊氏,理由是,她熟讀歷史,性格警敏,善弄權。但楊氏一通枕頭風吹下來,寧宗最終還是立她為后。

楊皇后由此記恨韓侂胄,心底與他結仇。她認一個叫楊次山的大臣為義兄,網羅朝中同黨,組成了一個反韓侂胄的集團,南宋朝堂政治由此進入到一段波譎云詭的時期。

金長城的筑成又是一例。

一個征服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竟也筑起了長城,其發出的信號是多么異乎尋常!

金長城長達數千公里,它不只是就地挖溝,而是由壕溝、城墻、邊堡構成的多層次防御體系。先要挖一條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溝內側夯筑一道邊墻。在有些重點地段,還要在邊墻的內側再挖內壕、筑內墻。在界壕的一定距離內,通常在五至十里筑起邊堡,設馬面、烽火臺,由軍人把守。

自金熙宗時開始,金朝便在西北、西南邊境與蒙古諸部的交界處修筑長城。

金世宗時進一步加快修筑進度,在金蒙邊界的泰州(今吉林白城子南)、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撫州(今河北張北縣)、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形成四個中心防御據點,面向西北蒙古高原呈放射狀分布。

金長城最初修筑在較平緩的草原地帶,后來繼續修筑的也多選擇在山麓緩坡和平地上,到金章宗時,由于塞北多風沙,金長城大都被埋,不得不多次增繕。

大修長城,給金軍將士帶來巨大消耗。而正如漢人王朝的歷史經驗,長城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安全問題。秦始皇大修長城,匈奴照樣南侵。明朝大修長城,雖一度阻遏了蒙古諸部、清兵的進攻,但吳三桂不戰而降,獻出山海關,令長城防線頃刻瓦解。

大修長城,并不意味著金朝國防的加強,恰恰相反,它意味著此時的金朝正面臨來自北方蒙古的嚴重威脅,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老大帝國行將沒落。在記述金長城修成這件事后,《續資治通鑒》卷一五五緊接著寫道:“論者謂金之國勢自茲弱矣。”而就在金長城修成的十余年后,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輕易越過它,對金朝展開凌厲攻勢。

韓皇后的去世以及長城的修成,對宋金兩國的歷史走向均產生了不小影響。而有些影響后世歷史的因素甚至于發生得相當早、相當久遠,這些因素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并不見得有多么明確、強烈,而是若隱若現。

在《續資治通鑒》公元1200年的紀事中,宋金之間并無半點開戰跡象,但戰爭說來就來。

戰爭的發動者、主政南宋的韓侂胄對內打擊異己、理學,對外力主北伐、恢復。

韓侂胄為什么力主北伐、恢復呢?

有人認為,韓侂胄之所以要北伐,是為繼承四十年前孝宗皇帝隆興北伐的遺志。

有人推得更遠,認為韓侂胄的曾祖是北宋中期名臣、長期主持對西夏戰爭的魏國公韓琦,這個出身,促使他致力于北伐、恢復大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贵溪市| 镇坪县| 社旗县| 辉南县| 德昌县| 突泉县| 松溪县| 蕲春县| 邹平县| 乳源| 滨海县| 沂水县| 广东省| 庆云县| 上犹县| 错那县| 屯门区| 南皮县| 西充县| 从化市| 克什克腾旗| 长宁区| 行唐县| 正安县| 赣州市| 将乐县| 绥中县| 丰原市| 江门市| 芜湖市| 襄垣县| 兴义市| 涟水县| 邹平县| 陇西县| 仪征市| 蒙山县| 双辽市| 通海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