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導型父母的16個原則
- 陳百加
- 953字
- 2021-12-10 18:59:36
為什么孩子不確定父母真的愛自己
在我的青少年訓練營里,我常常問孩子們:“你的媽媽愛你嗎?你的爸爸愛你嗎?”大多數人給我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愛吧,應該是愛的吧!”
我也在我的課堂上問過很多父母:“你愛你的孩子嗎?”
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
我繼續問:“愛到什么程度?”
他們的回答也幾乎一致:“我可以把命給他!如果子彈來了,我會為孩子擋子彈!”
我繼續問家長:“你的孩子認為你愛他嗎?”
這時,他們都會露出困惑的表情,并回答道:“為了孩子,我能想的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可是孩子卻不領情,親子關系還是很不好。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更關鍵的是,那些不篤定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內心是沒有力量的,他們會由此不認可自己、不相信自己,并因此會不夠勇敢,且常常不快樂。這從某種程度上會造就孩子不自信、怯懦的性格,對孩子的未來會有摧毀性的影響。
是啊,為什么?為什么同樣是來自父母毫無保留的愛,有的愛能讓孩子獲得幸福感,促進孩子成長,有的愛卻讓孩子感到痛苦,令孩子反感呢?
反觀那些讓孩子痛苦、反感的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就能找出原因。
比如,有的父母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然后嘮叨孩子做什么都不行,結果孩子就真的不行了。
比如,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是一個接受愛的大口袋,卻不給孩子愛他人的機會。結果孩子不僅感覺不到愛,反而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覺得父母生了自己就理所應當愛自己,于是變得自私、冷漠。
比如,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還認為“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結果把孩子的心打傷了,把與孩子的關系罵遠了,隔閡產生了。
比如,有的父母總是不斷為自己不正確的愛披上“華麗”的外衣——“我都是為了你好,你不可以說不”。結果孩子的心備受壓抑,窒息到隨時想爆發。
……
其實,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才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禮物,也是父母修行自己的一個方向。那么,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呢?
無條件的愛就是無論孩子怎樣,父母都會愛他且永遠愛他,不附帶任何條件。“我愛你,無論你是否滿足了我的要求,無論你做得怎么樣,我都愛你這個人,愛你原本的樣子;不是因為你可愛、你做得好我才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愛你,你不需要擔心自己因為做錯了什么或者哪些方面沒做好,這份愛就少了甚至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