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節 執筆時,叩問初心

作為個人而言,說服自己持續執筆,并非易事;作為管理者而言,激勵鞭策隊伍執筆,難上加難。大家都知寫材料難,挖個成手難,但對文稿起草的本質、缺寫手的實質或者知之甚少,或者深有體會但卻諱莫若深。很多時候,都在抱著尋找“老實人”的心態,不愿、不屑深挖根本。若想從根本上解決不愿寫材料、無人寫材料的問題,唯有叩問初心,科學應對。

一、文稿起草的本質是什么?

關于材料的本質,很多前輩給出的不同答案,都曾給愚拙很大啟發。隨著文稿起草的逐步深化,愚拙逐漸形成這么一種認識:稿起草的價值在于研究解決問題,其本質就是將深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用文字形式予以呈現。具體到某一文稿任務,就是在深度研究工作、研究人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場合、背景,用恰當的體例、方式通過文字形式予以呈現。

總體看,要寫好材料,離不開四個深度研究。

1.深度研究事

把事搞透是寫好材料的基本前提。

寫材料,重在研究事。材料擬寫的深度、廣度、溫度,最終取決于對事的研究程度。從這個角度講,與其說是“寫”材料,不如說是“謀”工作。

只要能把工作搞透、兜全,即便寫不出流暢圓潤的好材料,也能提供翔實的一手素材,成為一域一地的業務通。這樣的業務通,只要稍加注重理論的學習和不同體例文稿的研究,很快就能成為一域一地的筆桿子。

要成為綜合領域的筆桿子,至少是半個業務通,或者具備短時間搞清搞懂業務的學習能力、專業素養、意志品質。

如何短時間熟悉陌生領域業務呢?

那就要迅速從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四個維度全面梳理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大集成地動態梳理相關工作的歷史沿革、發展現狀、理論前沿、形勢問題、對策思路,確保材料始終站位高、視角廣、思路新、措施實。

梳理過程中,不妨像寫畢業論文那樣做個文獻綜述。梳理明白了,弄懂弄透了,就知道大概怎么寫了。

比如,寫專項活動部署稿,就需要迅速梳理各級有關文件、講話,做好理論儲備;寫總結稿,就需要把來龍去脈厘清楚,尤其是把做法成果兜全、厘清、提煉好。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成熟的筆桿子,不應讓自己如此被動,而應把功夫下在平時。只有平時多研究業務,關鍵時刻才能從容執筆。相關實戰經驗,我們將在中篇(實戰篇)的第5章“磨刀子”等章節中詳述。

2.深度研究人

把人搞透是“寫得好”的關鍵所在。

寫材料,貴在研究人。要研究代誰寫材料(講者)、誰會聽材料(聽者)。在呈現共性特點的同時,也要注意體現個性化差異。

要站在“講者”角度,體現其站位、其思維、其關切。

要站在“受眾”角度,見人說人話,說其能聽得懂、習慣聽的話。

工作中常見到,一些寫手文字基本功和業務能力都非常好,對總結、方案、政務信息等公文可謂駕輕就熟,在單位里也算是小有名氣的筆桿子,但一遇到稍有個性和難度的講話稿、黨課稿、理論中心組發言、生活會發言、致辭,就寫得有些不盡如人意,難入領導法眼了。

原因何在?

就在于只停留在研究事的層次,而沒有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人。

那么,如何研究人呢?

搞綜合的同志平時需要多花些功夫,深度研究領導的共性思維特點和個性特點,錘煉領導共性思維,洞察領導日常關切,體驗領導應有視野,對標做好儲備工作。

寫稿時,要帶著強烈的角色意識。總體上看,領導講話等材料通常是8分共性、2分個性,即:80%是通用的,與之相應,我們可花80%的時間、精力研究廣義上的技法;20%是個性化的,與之相應,我們要花20%的時間、精力研究領導本人特點。

研究廣義技法,可以動態跟進并研習不同層級的幾個領導同志的講話材料,這對于錘煉領導共性思維、開拓公文寫作視野、研究有關業務工作、增強公文寫作語感、做好平時資料儲備大有裨益。

研究自己單位領導特點,主要是多收集領導以前的講話等綜合材料,多從領導的講話、談話中悟,多從領導參與的政務、事務活動中悟,多從領導閱讀的書報、關注的信息中悟,多從領導批示、交辦的事項中悟,研究其文風特點,研究其業務關注點,對標儲備努力即可。相關實戰經驗,我們將在中篇(實戰篇)第6章“定盤子”第2節“‘用戶’體驗第一!”中詳述。

綜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我們在單位里可能是綜合人員,但在上級單位眼里,就是業務人員了。

我們經常會接到為上級擬寫專題業務類發言稿的任務。比如,處室人員為廳領導代擬發言稿,廳里人員為省領導代擬發言稿。這就需要我們跳出自身業務,去深入研究上級領導特點。

能不能寫好這樣的稿子,關鍵不在于自己是否足夠專業(肯定比上級領導的文秘人員要專業),而在于對上級領導的站位、思維等體驗是否準確。

愚拙曾代擬過一篇省長專項領域發言材料(見第6章第4節“一次代擬省長講話稿復盤”)。當時,為了找到感覺,曾把一年以來有關省長的所有政務信息、講話材料找來通讀了一遍,把省長近幾年相關工作論述搜來通讀了一遍。當找到當省長的感覺時,才敢動筆去寫,而且也寫得相對從容、暢快。

除了要研究領導,研究受眾也很重要。要搞懂他們的關注點,甚至要從中找到提綱的具體切入點。比如,擬寫匯報稿,研究聽者甚至比研究講者更重要,因為他們是更大的東家。相關實戰經驗和全過程復盤,我們將在中篇(實戰篇)第6章“定盤子”第3節“‘受眾’感受至上”中詳述。

3.深度研究體

寫材料,要善于研究“體”。要想“寫得像”“寫得是”“寫得好”,最基本的還是搞清體例,如此才能對路。

在網絡發達的當下,研究體例不是一件難事。

平時可多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利用網絡多去搜索和深度掌握15種公文、政務信息、總結稿、匯報稿等常用文稿的體例。

其實,即便是同一類型稿子,在不同場合,根據不同需要,也會有不同的寫法。

這就需要我們多去主動挖掘、積累,多去學習同一個稿子的N種寫法。

只有平時多去琢磨不同的體例、形式,才能在關鍵時隨心所欲,不拘于形式,不受所謂體例、形式的限制,真正做到內容大于形式。

另外,有時我們也會接到不常寫的文種,這就需要現學現賣,利用好網絡搜索功能,趕緊找幾篇經典范例,琢磨其基本體例,以免貽笑大方。

一些文稿體例,我們將在中篇(實戰篇)講解一部分,更多的內容可到微信公眾號“公文選萃”中查閱動態集錦,那里有鮮活范文。

4.深度研究景

寫材料,要主動研究具體的場景、背景。

同樣的事項,如面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具體要求,擬寫起來可能有很大不同。

這就需要多見世面,多些人情味,多些煙火氣。

要有畫面意識,多些走心的“現掛”。

要有發展眼光,體現出階段性的現狀和思考。

具體而言,就是要搞清具體背景、具體要求,把通知搞來,甚至打電話問問組織者,問清議程、時長、主題等有關情況,在文稿中集中體現。

關于這一點,需要我們在日常積累中多品味同一主題下的不同文稿,具體體會在表達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共性規律可供遵循,又有哪些個性化特色值得借鑒,以提升文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愚拙有個培養深度感知景、深度研究景能力的小技巧,那就是研讀高質量的通訊稿、致辭稿。這類稿件通常融入具體場景,主動進行互動,多加研讀是儲備這方面技法的捷徑。

5.結語

依靠現在發達的網絡技術,平時做好以上四個研究,多搜集材料,多琢磨共性的方法技巧,并運用到自身寫作實踐中,進而大集成地建構起自身寫作體系,不斷錘煉能時刻擔當起完成單位大材料任務的能力,關鍵時刻就能寫出既高大上又接地氣,還有鮮明特點的材料。

仔細觀察一下,每個單位能叫得響的筆桿子,都是以上四個深度研究的最好踐行者。

但是,做好四個深度研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舍得花精力、花時間。

這是個痛苦的過程,需要付出極多的時間、極大的心血。

所以,要成為筆桿子,不見得是天賦問題。沒有一個材料是好寫的。大家在寫材料時遇到的困難,筆桿子們也會遇到。大家在寫材料時面臨的孤獨,筆桿子們也都深有體會。

有個段子說科比比別的籃球運動員要牛,是因為他經常看到早上4點鐘的城市。

不知道是否屬實。

但很多筆桿子,確實經常看到4點鐘城市的樣子。

畏寫、鄙寫、厭寫,說到底就是缺乏深度學習的勇氣及支持深度學習的土壤。

好的材料,從來都是良心材料,都是基于深度研究事、人、體、景,把各方面情況搞清搞透,恰到好處地有機提煉,用相對合理的觀點統率起來,且能夠在不同場合、不同背景下,面對不同受眾,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二、缺寫手的實質是什么?

無論是寫材料還是干業務,要想干得特別好,都離不開深度研究、深度思考。具體些,就是離不開深度研究掌握情況、深度謀劃設計、深度進行推動。

1.體制內單位缺寫手的本質

從網上一些信息及讀友在公眾號“公文選萃”的留言中可以感受到:一些體制內單位嚴重缺乏寫手。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

究其根本,從個人微觀層面看,主要是缺乏骨子里愿意深度研究工作的決心,缺乏行動上愿意花精力廣泛調度調研、深度掌握上情下情內情外情的執著;缺乏執筆時愿意熬心血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提煉、比較、集大成呈現的鉆勁。

從單位宏觀層面看,主要是缺乏支持深度思考的激勵手段,缺乏深度思考的氛圍和價值追求。誰愿寫能寫就統統讓其寫,誰愿寫不能寫、能寫不愿寫或不愿寫不能寫就放任自流,存在著嚴重的“年輕人”依賴癥、“骨干”依賴癥、“政研室”依賴癥、“辦公室”依賴癥、“文字綜合”依賴癥。從管理上看,這是典型的“鞭打快牛”式管理。

久而久之,原本愿寫能寫的,戰線越拉越長,既成為急難險重任務的先鋒,又成為雜七雜八任務的清道夫。隨著體力、腦力、精力、心力透支和“草料”的缺失,逐漸轉化為能寫不愿寫的。原本愿寫不能寫的,隨著時間推移,因缺乏指導,工作激情式微,越來越畏寫怕寫,越來越邊緣化。原本能寫不愿寫的,優哉游哉,徹底沒了再拿起筆的勇氣和動力。原本不愿寫不能寫的,樂于在跑跑顛顛中坐等退休。

2.體制內最理想的狀態

寫和干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誰也不比誰更優越,更辛苦,很多時候是沒有可比性的。

但寫和干又各自可分為若干等級。負責文稿起草的同志,可粗分為寫得特別好的,寫得一般好的,寫得不太好的。負責干業務的,也可粗分為干得特別好的,干得一般好的,干得不太好的。

但凡寫材料寫得特別好的,肯定是對業務進行了深度研究,去干業務也基本能夠干得好。同樣,干業務干得特別好的,也能夠寫出特別好的稿子或者是基礎稿,稍微加上些“人”和“景”的因素,就是好稿子。

因為無論是寫材料還是干業務,要想寫得特別好、干得特別好,都離不開深度思考。具體些,就是離不開深度研究掌握情況、深度謀劃設計、深度進行推動。

《西游記》中有句很經典的話:“縱然是塊鐵,下爐能打得幾根釘?”同樣,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能耐再大,也很難把所有材料都寫好。

因此,體制內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人人都能干,人人都能寫。

不能一有急難險重任務,就著急“鞭打快牛”,任快牛八小時內外孤獨耕種、孤軍奮戰。不能一味想著做老好人,任懶牛慢牛上班優哉、下班走人。也不要總想著招幾個能寫的年輕人就能解決全部問題。這樣循環往復,快牛期會越縮越短,人浮于事會越來越重。

只有厚植樂于深度思考的土壤,激發樂于深度思考的意愿,才是正道,也才是根本之道。

3.如何破解體制內缺寫手的難題

這個土壤如何厚植?這個意愿如何激發?

從單位組織的宏觀角度看,要當好深度思考的示范者。無論是文稿起草方面的調度調研、布局謀篇、分塊撰寫、統稿改稿定稿,還是具體開展工作方面的謀劃設計、推動落實及總結提升,在關鍵節點上都要盡量積極參與、全程指導。要及時選拔一批深度思考、成果豐碩的實干家、謀略家,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

從中層領導的中觀角度看,要當好深度思考的推動者。隊伍硬不硬,中層很關鍵。要避免只當“通訊員”、只干扳道岔,要鼓勵其帶頭鉆業務,真正做好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真正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帶好隊伍,實現扁平化管理和質效雙提升。

從干部個人的微觀角度看,要當好深度思考的踐行者。應將深度思考作為職業操守和工作標準,以深度思考的勇氣、果敢和精神,將分內工作干到極致。希望愿寫的繼續保持對寫的熱愛,花心思琢磨,下力氣積累,動腦筋練習。希望能寫的繼續保持對寫的初心,做好以文敘事、以文輔政、以文鼎新。希望做事務性工作的,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研究如何優化流程、完善制度、形成文字。沒有一定的務虛能力,事務性工作也不可能干得太好。希望能寫愿寫的,在秉持初心、任勞任怨的同時,也要適度放輕松。在累的時候,不妨沏杯熱茶,看看窗外的風景。

三、寫材料真的是“能者多勞”嗎?

看過非常精辟的一句話:哪有那么多“能力問題”,在牛到一定程度之前,全是“態度問題”。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寫材料。

體制內,與其說是“能者多勞”,不如說是“愿者過勞”。

單位里,在對寫材料任務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大材料任務進行分工時,通常傾向于安排給極少數“筆桿子”,并在私底下不疼不癢說一句“能者多勞”。

短短幾個字,風輕云淡間,就把本應該業務處室干的全面梳理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及工作謀劃、設計、推進、落實推得干干凈凈。

實際上,一個單位里的“能者”是不少的。比如,直接呈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的材料,通常都寫得不差,黨委會、黨組會上的匯報材料通常質量都很高。

因此,拋開是否“能者”先不談,其實那些整天加班熬夜的“筆桿子”,其最寶貴的品質應是一個“愿”字。這也是體制內單位里比較稀缺的品質。說得通俗一點,所謂“愿”,就是態度端正,心存敬畏,胸懷理想,愿意為事業吃苦受累。

“負責文稿起草的人”一般對應的是“負責事務性工作的人”。最理想的情形是:能寫好材料的人也能干好事務性工作;能干好事務性工作的人也能寫好材料。當今時代,亟需既能寫又能干的全面型機關人才。

但在現實中,愿寫能寫的人極少。有的能寫不愿寫,有的愿寫不能寫,有的既不愿寫又不能寫。總之,大多數人更愿意干事務性工作。同很多朋友、讀友閑聊時,大家普遍認可材料界存在的“二八法則”:一個單位里,通常能寫的占20%,愿寫的占20%,能寫愿寫的僅占4%,這4%的同志可能要承擔80%的重要文稿寫作任務。

個別同志追求養生式工作,樂于干些跑跑顛顛的事務性工作,跑完就干完,干完就休息。領導安排文稿任務時,他們或者以年齡或者以家庭或者以能力為由不愿承擔。久而久之,有文稿任務時,哪怕是其業務范圍內的文稿任務,也不得不讓其他“愿者”承擔。

有的同志伏案埋首,一坐一整天,一天又一天,直到住進醫院。因為他們既要干好本職工作,又要因“能”而承受一些過勞的任務。干完一件,還有若干件。忙里偷閑,還得充電,閱覽報紙雜志,查閱政策文件,及時儲備素材,動態掌握情況。表面上看到的“能”,實際上是大量的精力消耗、時間付出以及家庭犧牲。

其實,除了必要的綜合部門,業務處室就不該設文字綜合這樣的崗位,而應該扁平設計、各干一攤、各負其責。承擔業務工作,就應該全面梳理業務內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動態搞清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下步對策;就應該承擔起掌握情況、謀劃設計、研究推動、具體落實的全流程、全環節,并在不同環節,負責用文字準確全面表達。干工作的極致,就是把事兒研究通透。只要事兒研究通透了,干明白了,寫文字也不會是什么難事。

現實中,負責文稿起草的人,尤其是任職于綜合部門的人,在調度、研究及謀劃工作中,經常和不同層面的同志打交道,練就了嚴謹、干練的辦事能力,往往也能勝任事務性工作。而單干具體事務性工作的人,卻不一定能勝任寫材料這項工作。所以,常常會看到負責文稿起草的人被緊急派去干事務性工作,卻很少看到干事務性工作的人被緊急派去寫材料。于是,負責文稿起草的人,特別是“筆桿子”,因其多面手屬性,可能會承擔更多的任務。

有誰不想工作輕輕輕松,多些時間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呢?又有誰愿意加班熬夜,熬出精力體力疲勞,熬出一身病,熬出“過勞肥”呢?那些老老實實、默默承擔的,比起那些養生式工作的,多的其實更多是“愿”的態度和品質!

不“愿”花精力花時間深度研究事兒,怎能寫出厚實的材料?遇到稍微復雜些的材料,就以“能者多勞”為由退居二線、到點下班。本該負責的業務,基本情況掌握不清,存在問題一問蒙圈,未來措施心中無譜,能寫出有深度的材料就怪了。這個深度研究工作的過程,不該簡單由“筆桿子”來搞。更有甚者,活兒沒干,直接簡單粗暴讓“筆桿子”來編。

其實,從管理者角度講,職責劃分、工作擺布、人員使用也是極考驗管理智慧的事情,要敢于從“鞭打快牛”怕出錯的思維,扭轉到扁平管理、各守各攤、謀劃設計、推進落實寫稿一體化的思維上,要逼著慢牛“愿”起來、“能”起來。必要時,要舍得花精力“帶跑”“陪跑”,這對營造良好氛圍、提升團隊戰力很有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翁源县| 鄂托克前旗| 龙川县| 隆子县| 手机| 湘西| 涪陵区| 扎囊县| 镇雄县| 常宁市| 白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滕州市| 桂平市| 霍邱县| 塘沽区| 肥乡县| 遵化市| 衡东县| 河东区| 镇雄县| 大洼县| 曲松县| 敖汉旗| 新宁县| 惠州市| 探索| 利辛县| 大方县| 临漳县| 寻乌县| 礼泉县| 乡宁县| 锦州市| 南安市| 遂昌县| 普陀区| 苍南县| 都昌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