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長期以來,清華大學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將其看作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環節。早在1916年清華學校時期,清華就開展了擇業指導,幫助學生“用其所學,為國效力,使民富國強”。新中國成立后及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就業工作先后從“統包統分”發展到畢業生“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為社會主義事業輸送了大批畢業生。2002年起,清華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提出和開展就業引導工作,鼓勵和支持畢業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干大事業”,“祖國至上,人民為先,事業為重”的職業價值觀在校園蔚然成風。

2012年6月,習近平同志視察清華大學,勉勵即將畢業的同學們“要將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報效祖國的過程中成長成才”。清華牢記囑托,堅持將服務黨和國家人才戰略需求作為基本原則,大力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對到重點地區、行業和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扶上馬、送一程、關心一生”。清華畢業生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持續提升,到重點單位就業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三成提高到現在的八成,京外簽約就業比例連續八年超過五成。過去12年清華累計輸送的2200余名選調生,近一半在西部和東北地區工作,近百人扎根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艱苦邊遠地區。一大批清華畢業生做出了具有方向性意義的職業選擇,代表著當代青年的未來方向。

眼下這本書所呈現的,是過去十年里,同學們從清華離開后的選擇與堅持。新聞學院本科畢業生仁增頓珠牢記“走出來是為了更好地回去”,放棄了薪資優厚的大國企等工作機會,選擇到藏北草原當一名基層工作者建設家鄉。機械系碩士畢業生李金璽是2012年6月向習近平同志匯報就業選擇的畢業生代表之一,近十年他一直堅守徐州重工,承擔了全球首款8軸千噸級起重機底盤的總體設計任務。土木系畢業生胡黎俐在親歷汶川地震后,立志建出更牢固、更安全的房子,畢業后她在國內高校從事土木工程研究,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過去的十年,是清華新百年的開局十年,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十年。隨著黨和國家事業格局的變化,以清華畢業生為代表的青年學子個性更加鮮明、興趣更加多元,有更多機會和條件去聚焦自己的興趣,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就業選擇也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

生命學院博士畢業生蘇宏偉讀博期間在學校和導師支持下遠赴少有國內學生訪學的南非開展結核病研究,電子系本科畢業生姚頌剛畢業就與導師、學長聯合創立“深鑒科技”,人文學院本科畢業生范煜群在追夢戲劇的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新聞學院碩士畢業生王曉亞從校園主持人成長為江蘇電視臺優秀主持人,教育研究院碩士畢業生沈曉東選擇到山村擔任救助和教育流浪兒童的學校校長,人文學院本科畢業生李曉東投身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傳播事業,工程物理系博士畢業生李姝瑩選擇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希望用專業知識參與全球治理,捍衛人類和平……這些清華畢業生的多樣化成長也印證了,只有國家發展、時代變革、社會進步,才能真正承載青年學生五彩斑斕的個人志趣,真正成全青年學生豐富多樣的選擇自由,更好地引領青年學生將個人價值融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事業之中。

由此,110個名字,110個選擇,匯聚成為《離開清華的110種方式》,獻禮清華110華誕。但這110個故事依然僅僅是十年來清華近十萬名畢業生成長成才的一個小小縮影。個體的生涯發展選擇也遠遠不止110種,我們更希望以這樣一個富有象征意義的數字,寓意每一位離開清華的學子,心系家國,都在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事業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最獨特、最閃亮的青春詩篇。

是為序。

過勇

2021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深州市| 建瓯市| 西畴县| 奇台县| 太保市| 凤阳县| 巴林左旗| 土默特右旗| 达州市| 宁德市| 健康| 梁平县| 阿城市| 丹巴县| 通辽市| 河津市| 保山市| 高青县| 沙田区| 淅川县| 东明县| 和顺县| 来凤县| 准格尔旗| 安宁市| 馆陶县| 明水县| 合水县| 竹山县| 临澧县| 塘沽区| 营口市| 北碚区| 台中县| 南郑县| 大港区| 讷河市| 铅山县| 临武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