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例1-1 回不去的家
——如何避免給孩子婚前全款買的房子離異時被分割?

1 案例重現
(本案例中的名字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年近六十的李巧姑是個苦命的女人。她從小是孤兒,在農村寄人籬下;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得已嫁給縣城有殘疾又酗酒如命的張建軍,并時常遭受其拳打腳踢。結婚第二年,李巧姑生下了兒子張大明。兒子三歲的時候,張建軍酒后凍死在街頭。李巧姑和兒子張大明相依為命,李巧姑為了兒子而未再結婚。兒子也很爭氣地考上了大學。

原以為兒子成才后能過上好日子,沒想到后來發生的事氣得李巧姑想死的心都有了。怎么回事兒呢?

張大明大學畢業后在省城找了工作,交了女朋友梁婷婷。但因為沒有房子,梁婷婷不同意結婚。思前想后,李巧姑拿出自己的養老錢即全部積蓄26萬元,同時賣掉自己在縣城的老房子得到15萬元,一共41萬元給兒子交了房款。

為了防止自己老年兩手空空沒人養,李巧姑提出來:房子只能寫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和兒子的名字。此事遭到了梁婷婷的堅決反對。面對兒子的苦苦哀求,李巧姑只得妥協,房子最終只寫了兒子張大明的名字。

李巧姑的全部家當都給兒子買了房子,所以只能和兒子媳婦一起住。可是隨著孫子的出生,各種矛盾多了,李巧姑和梁婷婷的關系變得勢不兩立。而張大明天性懦弱,沒有主張。終于在又一次的婆媳爭吵后,梁婷婷抱著孩子回娘家了。

為了緩解矛盾,李巧姑只好主動提出回縣城親戚家住些日子。當她在外面游蕩了一個多月再回到省城的家,媳婦梁婷婷根本就不讓她進家門了!當時兒子不在家,無處可去的李巧姑一怒之下報了警。事情鬧大了,經受不起道德審判的夫妻二人決定離婚。

房子本應是張大明的婚前財產,然而房產證上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梁婷婷的名字。原來,剛開始結婚的時候,張大明經不住枕邊風,就背著李巧姑在房產證上加了梁婷婷的名字。

梁婷婷向法院起訴張大明,要求離婚。梁婷婷的訴訟請求為:(1)請求解除婚姻關系;(2)請求依法分割房產。李巧姑氣得想死的心都有了。對于這種情形,法院該如何判決呢?

法院認為:首先,李巧姑出錢購買房屋的事實雖有銀行轉賬記錄為證,但房產證上的所有權人為李巧姑的兒子張大明一人,該種情況應當視為李巧姑對自己兒子的贈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贈與合同只能在財產權利轉移前撤銷,本案中,因房產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給張大明,所以不可以撤銷,該房產為張大明的個人財產。結婚后,張大明在房產證上添加了梁婷婷的名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的規定,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贈與,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情況處理。本案中,張大明已將房產贈與給了梁婷婷,房屋所有權也已經轉移,該套房屋現在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當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予以分割。

經過法院的判決,張大明和梁婷婷的夫妻關系予以解除;同時,法院遵循夫妻共同財產平均分割的原則,將李巧姑給張大明買的婚房分了一半給梁婷婷。此后張大明提起的上訴也被二審法院駁回,維持了原判。

人物關系

本案風險點

婚前個人財產有可能變夫妻共同財產

婚前全款給子女買房并寫上子女的名字,并不能百分百保證任何情況下,房子都是只屬于子女的個人財產。

律師說“法”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的規定:


“房產為不動產,不動產權的設立以登記為效力。”

這里的登記,就是我們所說的房產證。房產證上登記誰是所有權人,這套房子就是誰的。因此,如果在結婚前,父母為子女購買婚房,在房產證上登記子女為單獨所有權人,那么這套房子在法律上就是屬于子女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既然是子女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子女便對該房產享有完全的處分權。本案中,李巧姑在房產證上只登記張大明一個人的名字,那么張大明就有完全的處置權。在結婚后,張大明將房產從個人單獨所有變更登記為夫妻二人共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這種情形要按照贈與合同來處理,因此,該房產也就變成了張大明和梁婷婷的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當本著平均分配的原則予以分割。因此本案中法院的處理并無不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如果父母想要控制該房產,以免房屋被孩子隨意處置,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出資購買房子后,將自己的名字也登記在房產證上。這樣一來,房子就變成了自己和孩子的共有房產。孩子要想處分該房產,必須經過共有權人的同意,如此一來,類似于本案中的情況則不可能發生。同樣根據該條的規定,父母還可以以按份共有的形式,在房產證上登記超過三分之一份額的所有權,這樣也可以限制子女處分該房產。

過分奉獻而忽略了養兒防老的風險

李巧姑把自己畢生的養老身家全都拿去換作了兒子婚前的房產,一心指望養兒防老,完全沒有自我養老規劃的意識,讓自己的后半輩子陷入沒有保障的被動之中。

解決方案

父母如何贈與房產?近些年來,城市的房價持續上升,房屋成了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同時,一套房子也很可能會耗盡一個普通老百姓一輩子的積蓄。在子女結婚前,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怎么給孩子買一套房子;而在離婚時,夫妻雙方最關心的也是房屋產權的認定和分割問題。那么,父母應當通過什么方式來買房,才能達到對自己子女財富支持的目的呢?

此外,除了贈與房產與養兒防老,還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夠使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能夠有所保障,將幸福與財富增值傳承?我們就通過以下幾個方案來了解一下吧!

方案1
房產登記添加父母名字,提前預防子女擅自更名或賣房

適用于

孩子結婚前,父母打算全款或部分出資給孩子買房,同時又不影響自己醫療、養老等剛需安排的家庭。

如果父母要想辦法控制該房產,以免日后該房屋被孩子隨意處置,實務中一般的做法是父母在該套房產上留有一定份額的所有權或者直接留有自己的名字。這樣,孩子以后若想處分該房產,則必須經過共有人的同意。一般來說,只要父母在房產證上所有權一欄里面留有任何份額的所有權,孩子處分該房產時,父母都能知道;當父母所留有的份額超過三分之一時,子女在沒有父母同意時則不能隨意處分該房產。

如果父母不想控制該房產,只想防止日后孩子婚姻有變時保護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只需要在出資購買房屋后,將子女一人的名字留在房產證上,但是這無法控制像本案中的情況,比如子女在婚后自愿在房產證上寫了對方的名字。

值得注意的是,像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受限購政策影響的城市,如果孩子沒有購房資格,父母有時會將房產登記在孩子對象的名下,這種情況下,則會視為父母在婚前對雙方的贈與,法院一般會按照共同共有處理。相反,如果沒有購房資格的限制,父母仍然將房屋登記到另一方的名下,那么法院一般會將此認定是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為登記一方的個人財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如果想完全保護自己的孩子的個人財產,那么寧可在房產證上登記自己的名字,也不要登記孩子對象的名字。

方案2
合理配置家庭成員的保險保障

適用于

兩代人相互照應的家庭。

治病醫療費、養老生活費,是老人未來大概率必須面對的財務問題。用專業合理的保險規劃,趁身體健康的時候為未來提前做好打算,確保專款專用,不輕易被其他事項占用,才能過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理財名家
賽美有話說

李巧姑一輩子省吃儉用,獨立將兒子張大明拉扯大,非常艱辛。對于李巧姑而言,她一生要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畢生積蓄(養老金)被轉移用途的風險,還有孩子的婚姻風險、自己的醫療和養老的風險。她將最好的都留給了自己的孩子,而無暇去顧及自己的財務需求,特別是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和養老需求。

事實上,在拉扯兒子張大明的日子里,李巧姑如果懂得利用保險工具,將一部分風險通過保險配置進行巧妙化解,那么晚年生活質量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越是經濟壓力大的家庭,越是難以承受風險。保險從“保人身”到“保資產”,從大事、小事到無事,只有做好了相應的規劃,才能確保家庭穩定、人生幸福。對于李巧姑來說,保險首先要滿足她及家人對“大事”“小事”“無事”的規劃。

為什么說保險可以保證人生幸福?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現,2017年中國百姓投資心態整體呈現“穩健”“保守”狀態,“保險”成為人們投資的“香餑餑”,投資意愿2017年上升到了八年來的最高點。保險、住房、汽車成為小康生活新三件。

進一步想想原因,人生需要的保障層次是不是包括安全、健康、子女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老人能夠得到良好的贍養、自己也能夠規避職業的風險?和諧社會由一個個美滿的家庭構成。

怎么實現這些保障層次呢?為了讓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使下一代能夠持續地發展,父母需要為孩子未來的教育金做一個保險安排;為了讓老人們能夠得到贍養,自己以后也能頤養天年,需要在有經濟能力的時候準備好養老保險,為退休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險保障。而主要收入的創造者們也應當通過購買保險,給自己的責任增添一份保障。

無論你有多富有,一場重疾,很可能奪走你的所有積蓄;一場意外,很可能讓你一無所有。從貧窮到富裕很難很難,但從富裕到貧窮也許就是那么一瞬間!不要再逃避保險,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想不到。

假如李巧姑的人生可以重新規劃,那么她與張大明的保險方案可以按如下的思路去配置:

(一)李巧姑的保障規劃

李巧姑將畢生的積蓄都留給了兒子張大明,幫助兒子在省城“站穩腳跟”、成家買房。無論是為了降低家庭的風險,還是作為一份孝心,張大明參加工作有收入后,都理應給母親李巧姑規劃在重疾、醫療、意外以及壽險方面的保障,并且拿出10%的收入給母親規劃一份養老險,確保母親從60歲開始每個月可以領取養老金,做到醫療無憂、養老無憂。

重疾及醫療保障

張大明可以優先給李巧姑配置重疾等醫療保障,避免因疾病風險造成財務困擾,這也是確保母親晚年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的必備條件。

投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利益分配

一張保單可以指定受益人,其中受益人可以是多個的,直系親屬中比如父母、子女、配偶等,這樣使保險成為事實上的信托受益人。受益份額和受益順序均可指定。(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條)

養老保障

李巧姑的兒子張大明可以在工作期間,每個月強制給母親留出購買養老年金險的保費約1000元,由李巧姑為自己投保一份養老年金險,連續繳納20年。而李巧姑自己手上的儲蓄,也無須全部給兒子買房,可以先留出5萬元投入到養老年金險附加的“萬能賬戶”里。因為“萬能賬戶”是按天計息、按月復利結算的靈活賬戶,通過十年、二十年時間的復利滾動,這筆起初5萬元的儲蓄進入保險“萬能賬戶”后,就像是“滾雪球”,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樣,當李巧姑在65歲退休后,每年可以領取專屬養老金,避免出現儲蓄都作為他用的風險。

(二)張大明的保障規劃

在張大明結婚前,李巧姑可以為他投保定期壽險和醫療險,避免出現醫療風險或是人身風險導致儲蓄被占用,或是老無所依的情況。

本節關鍵詞

法律關鍵詞 婚前財產 個人財產 共同財產 離婚分割 房產權屬

理財關鍵詞 定期壽險 養老金規劃 重疾險 醫療險 意外險

本節案例
所涉及的法律依據及相關解釋
法·律·規·定·及·司·法·解·釋

1 關于贈與關系的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 保險受益人與受益份額的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四十條: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數人為受益人。受益人為數人的,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確定受益順序和受益份額;未確定受益份額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額享有受益權。

本節案例
所涉及的法律依據及相關解釋
大·數·據·說

綜合實務經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涉及父母在婚前為子女買房的,其房產所有權歸屬見下表:

為了統計實務中類似案件法院的做法,在北大法寶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為相關法條,搜索出的45份判決書中,具體情況見下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秦安县| 吴川市| 蕲春县| 商南县| 嘉祥县| 文安县| 驻马店市| 平塘县| 木里| 克山县| 松阳县| 双柏县| 麻江县| 那曲县| 三都| 八宿县| 昌都县| 松原市| 濉溪县| 屏南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邮箱| 平乐县| 阿拉善左旗| 红桥区| 綦江县| 汶上县| 太原市| 元朗区| 黄浦区| 常州市| 永寿县| 长顺县| 商都县| 长顺县| 苍溪县| 武威市| 濮阳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