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彩塑藝術
- 胥建國
- 769字
- 2021-12-10 16:49:44
3.4 小結
陶器,上承原始石器、骨器的審美意識,下傳商周青銅器造型語言與形式法則,是古代造型藝術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
彩陶的出現豐富了素陶的表現力,拓展了表現的內容和形式,為中國上古造型藝術和秦之后的彩繪陶俑、宗教彩塑,在塑繪結合上開創了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先秦玉器對材質、工藝的認知,對造型、審美的理解,以及線性表現和平面化處理等方面的經驗總結,為包括彩塑在內的中國古代造型藝術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先秦青銅器上承陶器藝術,下啟秦漢藝術,造型雄偉,紋飾精麗,創意高深,工藝精致,形式嚴整,莊重、靜穆、渾厚的藝術特色對后世的藝術審美和造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俑塑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處于雕塑藝術的初級階段,造型樸拙、疏略、簡潔,開啟了俑的藝術形式,掀開了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一頁。
秦代兵馬俑不僅開創了制作大型陶俑的先河,而且塑造手法嫻熟,創造了俑塑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扭轉了商周藝術重抽象、裝飾的傾向,開啟并奠定了中國古代寫實主義雕塑的發展方向。
漢代陶俑在種類、數量、材質、水平等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造型優美,動態豐富,突破了兵馬俑在題材和形式上的束縛,使俑塑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俑塑,內容更加廣泛,風格更為多樣,手法更加寫實,但各時期俑塑展現出的水平良莠不齊。
隋唐時期的陶俑是中國古代俑塑的又一高峰。在彩繪陶俑、三彩俑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三彩,器型多樣,色彩斑斕,堪稱中國古代雕塑的一頁華麗篇章。
五代時期的陶俑,風格變化比較大,鎮墓的神怪俑被廣泛運用。宋代后由于葬俗轉變,陶俑的使用驟減,至清初陶俑遂告絕跡。
從歷史上看,彩塑的起源與上古多種造型藝術都有直接和間接的聯系。俑塑的出現,特別是秦漢俑塑的大規模制作,鞏固了塑繪結合的表現方式,將“塑容繪質”發展為中國古代雕塑的一種重要創作理念,引導了2 000多年間的中國雕塑創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