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結
“彩塑”,主要是指泥彩塑。泥塑成型后經燒制為陶,再在表面彩繪的俑也屬于彩塑,稱作“彩繪陶俑”。
彩塑既具有雕塑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也具有繪畫的色彩豐富性,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
彩塑與中國古代雕塑中的泥塑、陶塑、木雕、石刻和金屬雕塑有許多共同的藝術特征,是中國傳統雕塑中富有特色的表現形式之一。
如同青銅器承繼了陶器的許多制作方式一樣,中國古代許多木雕和石刻也模擬泥彩塑的表現方式,注重形體的塑造與色彩的繪制,始于塑而終于繪,少有對自身材料美感和肌理效果的深入探討。這些與彩塑源于共同的審美意識和造型理念,同樣強調“塑容繪質”和“三分做七分畫”的木雕與石刻,可以稱為“彩繪木雕”“彩繪石刻”或“泛彩塑”。
彩塑的類型分為四種:墓葬彩繪陶俑、宗教彩塑造像、民間彩塑泥人和民間彩塑泥玩。彩繪陶俑在藝術上繼承了上古彩陶在造型和彩繪方面的成果,借鑒了漆器、青銅器等器物在審美觀念上的成就,是中國古代雕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佛教為主體的宗教彩塑造像,在長達十幾個世紀發展演變過程中,創造出了多個藝術風格,留下了眾多精美的人物造像,也是古代雕塑中延續至今仍在發揚光大的重要內容與形式。民間彩塑泥人是近幾百年中國雕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無錫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張”彩塑為代表的民間彩塑不僅各具特色,獨樹一幟,也代表著中國近現代本土雕塑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民間彩塑泥玩制作地區廣泛,古樸稚嫩、生動鮮活的特色,是彩塑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何政廣,許禮平策劃.美術大辭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81,459.
(2)張道一主編.中國民間美術辭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333.
(3)吳山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377.
(4)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