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可最終什么又不是感覺呢?

戀人最怕錯付真心,怕對方逢場作戲。畢竟,有些人戀愛只為度過一段青春。另一些人以為自己愛得深愛得真,最后才發現只是經歷了一場自我感動。對戀愛的這些誤解,很多人能夠坦然處之。可真正瀟灑的畢竟是少數。于是,戀人們有時會糾結地問:“你喜歡的究竟是‘我’,還是‘喜歡的感覺’?”

這個問題聽上去合情合理。喜歡一個人肯定和喜歡一種感覺不同。人是人,感覺是感覺。人是客觀實在。感覺只是自己的主觀體驗。對人的喜歡更持久,感覺卻常常轉瞬即逝。所以,凡是認真的感情,戀人都希望對方喜歡的是自己。如果自己喜歡對方,對方卻只是喜歡“喜歡的感覺”,那實在太可憐,太悲慘。

看起來,“你喜歡的是‘我’還是‘喜歡的感覺’”的標準答案顯而易見。對方都這么問了,肯定要斬釘截鐵地回答:“是你,不是感覺。”可在當事人看來,這兩個選項真的不一樣嗎?如果對方逼問:“真的嗎?喜歡的真是我而不是感覺嗎?”你還能答得心安理得嗎?

一個人最終的所有,畢竟只是自己的感覺啊。

為說明這點,我們設想:你最近上火,想吃水果,正好在桌子上看到一只蘋果。你拿起來聞了一下,發現沒壞,就把蘋果洗洗吃了。你降了火,覺得很開心。根據常識,你看到了蘋果本身,拿起來,又吃掉了它。現在我們來問:讓你開心的是吃這個蘋果本身,還是“吃一只蘋果的感覺”?

這個問題或許會讓你一頭霧水。與蘋果的接觸真的可以脫離對蘋果的感覺嗎?

當你看到蘋果,意識中就呈現出蘋果的樣子,這是視覺感知印象。你聞著蘋果的味道,這是嗅覺。你拿起蘋果時伴隨著觸覺。吃蘋果時又產生味覺。這些都是廣義上的“感覺”。所以,你又怎么分得清一只蘋果和它帶給你的感覺呢?(見圖3-1)

而如果我甚至不能分清一只蘋果和它帶來的感覺,也就難免混淆喜歡“一個人”和喜歡“喜歡的感覺”。面對戀人的提問,你似乎不得不讓步—“喜歡你,不就是喜歡和你在一起時的感覺嗎,另外還能有什么?”

圖3-1 也許,一切最終只是你的感覺

在哲學史上,對象和感覺之間的差別與“外部世界懷疑論”緊密相關。笛卡爾為尋找確定知識啟用了極端的懷疑方法:也許有全能的魔鬼在騙我,世界上本沒有物質,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魔鬼的把戲。笛卡爾認為,既然無法從原則上排除這種可能性,也就不能從根本上確認外部世界的存在。我們能夠確定的,只有意識中的感覺而已。盡管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人不會把笛卡爾的想象當真,哲學家們卻已經為此頭疼了幾個世紀。他們通常把笛卡爾的問題稱作“外部世界存在的證明”(proof of the external world)。

我們如何證明外部世界存在呢?怎樣證明世界上不止有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感覺?

這類問題不問還好。一旦問了就幾乎沒法回答。因為當我們提出“如何證明外部世界存在”時,早就預設了“已知”僅僅覆蓋了意識的內容。而從主體意識到客觀世界的跨度非常大,很多哲學家絞盡腦汁,最后只得承認人類理性邁不開這么大的步幅。

同樣,在日常情形中,喜歡“一個人”還是喜歡“喜歡的感覺”差別不大。可一旦在兩者間做出概念的切割—感覺是主觀體驗,人是客體對象—就很難再把它們重新黏合在一起了。最終,我們仿佛只得投降,“你問我喜歡的是你還是喜歡的感覺,可我經歷的一切終究是我的感覺,喜歡你,就是喜歡這些感覺啊……”

這樣的回答貌似深刻,但聽上去很像在回避問題。

那么,怎樣才能給出讓人滿意的回答呢?哲學家們又提出過哪些外部世界存在的證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扎囊县| 西林县| 微博| 清镇市| 巴林左旗| 平度市| 台州市| 玉龙| 甘德县| 偃师市| 大安市| 西城区| 滁州市| 都安| 乐至县| 漠河县| 汕头市| 拜城县| 沂水县| 沙湾县| 东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晋江市| 贵定县| 遵义县| 祥云县| 冕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五常市| 红安县| 沅陵县| 延津县| 珠海市| 寻乌县| 丰顺县| 安塞县| 吴忠市| 米林县| 普兰店市|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