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世界各地的創世神話
為了探尋宇宙的盡頭,我們必須回到本源,看看宇宙是怎么誕生的。早期人類中出現的第一個哲學家,在解決吃飯溫飽、野獸追趕、蚊蟲叮咬等問題后,首先思索的問題估計就是:這是哪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如果把生命和人類的演化看作宇宙演化中的一部分,并假設無外星智慧生命(至少在人類目前的認知還是這樣),這不僅是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探尋,恐怕也可以看做宇宙對自身認識的第一次思考。未來真正的有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出現時,它的第一個念頭也會是這個吧?
1.各國神話
各個早期民族都有各自的創世神話,這是人類童年時代基于當時的粗淺認識對宇宙本源的思考。古埃及神話說:“世界之初,是一片茫茫的瀛海,叫‘努恩’。他后來生下了太陽神拉。太陽神拉起初是一枚發光的蛋,浮在水面上。……他(指太陽神拉)創造了天地,創造了人類,創造了一切生靈,創造了眾神祇。他首先創造出的兩個神是風神舒和他的妻子苔芙努特。苔芙努特是一位獅頭女神,她送雨下來,因此又被稱為雨神。接著生下地神蓋駁和蒼穹之神努特。后來他又生下奧西里斯和他的妻子愛茜絲,還生出賽特和他的妻子奈弗提絲,共四對兒女。”他們一起創造天地萬物,并繁衍人類。
蘇美爾神話(古巴比倫)《恩利爾開天辟地》中說:“很早很早以前,宇宙間沒有天,也沒有地,只有浩瀚無邊的海洋。在創世之初,水是最早出現的東西,她是宇宙萬物之母。在浩瀚無邊的海洋里,山慢慢長大,浮出水面后,成為一片陸地,山體里又萌生出了天和地。天是男的,名叫安,地是女人,名叫啟。安和啟結合在一起,生下了空氣之神恩利爾。恩利爾在安和啟的懷抱里漸漸長大。”長大后的恩利爾力大無窮,他將安高高地舉起,就創造了天和地,并與啟成婚,繁衍人類。
古希臘神話說:“宇宙誕生之前,正處于混沌狀態,它是一團渾濁不清的物體。混沌名叫赫卡忒,是一個不成形的東西,喏,就是您想象的樣子!萬物的種子都在這混沌之內,都向著各自的方面轉動,漸漸地這些原始的東西慢慢地分離出來。重的部分下沉,就構成了土地名叫該亞;輕的飛騰上去,成為天空名叫尤里諾斯。……世界變成了我們知道的樣子。”
印度神話說:“創世之初,什么也沒有。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也沒有星辰,只有那煙波浩渺、無邊無際的水。混沌初開,水是最先創造出來的。而后,水生火,由于火的熱力,水中冒出了一個金黃色的蛋。這個蛋,在水里漂流了很久很久。最后,從蛋中生出了萬物的始祖——大梵天。這位創造之神將蛋殼一分為二,上半部成了蒼天,下半部變為大地。為使天地分開,大梵天又在它們之間安排了空間,這位始祖在水中開辟了大陸,確定了東南西北的方向,奠定了年月日的概念。宇宙就這么形成了。”
猶太創世神話記載在圣經中,這也是唯一一個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話。《圣經》以當時的認知為基礎,繪出了一幅科學誕生前的世界圖卷。這背后隱藏著當時人的信念:在這些已具備觀察、審視和解釋的人文精神的人們心目中,世界并非神與神斗爭產生的偶然結果,而是一個唯一、至上之神的縝密策劃,完全以人為核心的行動。《創世記》(《圣經》的第一卷,圖1.11)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地列舉了世間萬物的出現,直至最后人類誕生。唯一的神擁有至上的權力。世界完全是他的造物,也只與他有關聯。

圖1.11 上帝第一日創造了光,第二日創造了空氣,第三日創造了水,第四日創造了太陽、月亮,第五日創造了飛鳥和其他動物,第六日創造了人,第七日上帝累了,創造了安息日
中國創世神話,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宇宙之卵漂浮在永恒空間之中,它包括兩個反作用力——陰和陽。經過無數次輪回,盤古誕生了,宇宙之卵中較重的部分——陰下落形成了地面;較輕的部分——陽上升形成了天空。盤古擔心天和地再次融合在一起,就用手腳支撐著天和地,他每天長高10丈,1.8萬年之后天空已有5萬公里高。(怎么算的?)盤古的任務完成后也就死亡了,他的身體部分變成了宇宙的基本物質。而女神女媧非常寂寞,她從黃河水中撈出泥巴來按照自己的樣子制作泥人。這樣第一個中國神話里創世的概念,其實跟猶太人有點類似,除了盤古長得更強壯一些,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一種樸素的“天人合一,人是宇宙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思想。人類出現了,隨后她用樹枝蘸上泥巴向地面上甩,無數個小泥點形成了無數個人類。
日本創世神話。據日本最古老的歷史典籍《古事記》記載,起初世界上只有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兄妹倆,他們肩負著創造日本的任務。于是,伊邪那歧站在懸于天空的浮橋上,拿著一支巨大的長矛攪動海水,當他把矛提出來的時候,一滴海水從矛尖上滴落,形成一個小小的島嶼,這個島嶼就是日本。那時的日本一片荒蕪,兩位大神見此情景,立即降臨其中,開始建設小島。他們建天柱,造八尋殿,對自己的成績非常滿意,開心地繞著天柱追逐。伊邪那歧開始詢問伊邪那美的身體,伊邪那美坦言,自己的身體是一層層建造出來的,除了一處沒有長好外,已經成形。伊邪那歧聽罷,表示自己的身體剛好長多了一處,他想用這多出來的一處補上伊邪那美缺少的,然后建造出二人的國土。伊邪那美同意了他的提議。二神開始交媾,生出了日本眾多神仙以及日本諸島。
日本的創世神話中并沒有混沌的概念,恐怕也跟日本是個次生文明有關。另外,阿拉伯創世神話源于圣經中的諾亞方舟,因為阿拉伯也是個次生文明(古蘭經源于圣經),缺失了關于創世部分的記憶。拋開次生文明不談,在原生文明的創世神話中,最初都是一片混沌,彼此不分,這個混沌不是水就是氣。混沌英文叫chaos,這是一種熵極大的狀態(純粹無序);這也是人類早期觀察到的熵最大的物質狀態(當然理論上說,氣態的熵相對于液態更大一些)。從中慢慢分離出天地、萬物(形成各種有序的個體)。因此,雖然各個民族天南地遠,創世神話不約而同地描述了一個熵減小的過程。是一種人們廣為接受的宇宙起源假說。
目前的說法認為,宇宙的源頭是個奇點,通過一次大爆炸誕生了宇宙。大爆炸開始于約150億年前,奇點體積極小,密度極高,有極高的溫度。空間和時間誕生于某種超時空或稱之為量子真空,其中充滿著與海森伯不確定性原理相符的量子能量擾動。在宇宙誕生的最初極短時間內,宇宙迅速從統一場分離成四種基本力場,同時從純能量形成最底層粒子,時空分離出來,到了35分鐘之后,就形成了原子;到了30萬年后,由于物質在空間的不均勻分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一些密度核,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恒星和恒星系統,才逐漸過渡到我們認識的這個宇宙。將大爆炸理論和各個創世神話對比,除去最初一段時間內的各種物理細節不談,總體上也是從彼此不分的混沌狀態逐漸演化出萬物。科學發展到今天,基本哲學思想居然和幾千年前創世神話沒什么不同。
神話說到底還是講故事。在眾多的創世神話中,最具故事性、神秘性的要算是古印度神話和瑪雅(阿茲特克)的神話了。
2.印度玄天道尊
南印度的米納克希安曼神廟(圖1.12)是印度教一大圣地,坐落在古城馬杜賴中心,構成印度最大的寺廟建筑群之一。從6米高的圍墻向外窺望,如燈塔般指引著15 000名信徒每天來到坦米爾納杜邦進行朝圣之旅。這座神廟供奉印度教帕爾瓦蒂轉世的米納克希女神,是印度少數膜拜女性神祇的宗教紀念性建筑。相傳米納克希擁有一對狀如魚眼般的完美雙眼,象征生殖力與愛情。神廟中有數量巨大的性愛雕像,說明它們反映的應該是人類的童年,也就是神話產生的時期。

圖1.12 米納克希安曼神廟
在印度神話中,開天辟地之初,宇宙是一片混沌。在這混沌中,逐漸產生了意識,這就是原人普魯沙。在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后,原人從自己的身體中分化出了創造之神大梵天,而原人自己則化為了宇宙中的物質基礎。大梵天用普魯沙的身體為材料造天地,造萬物,當世界都已經成型,大梵天從自己心中生出了十位仙人,命令他們幫助自己造物。
這十位仙人于是被稱為生主。大地上開始生機勃勃,三界(天地人)中充滿了形態各異的生靈。首先出現的是被稱為提婆的天神們,他們有優秀的能力、漫長的生命和完美的容貌;之后產生了他們的表親阿修羅,這是一個有著和天神們不相上下能力而單就戰斗而言比天神更優秀的種族。天神們創造了人類,作為自己在大地上的代表。之后,大梵天為了尋找真正完美的生命形式,又創造了眾多的亞神,于是有了龍族(那伽)、乾闥婆和阿布莎羅。但是在創世后期,大梵天逐漸開始力不從心,造物中出現了眾多的失敗產物,魔鬼和恐怖之靈因此而生。與此同時,一直和提婆們分庭抗爭的阿修羅族中也出現了異變,眾多的阿修羅在成長過程中突然發生了突變,成為無腦的怪物,對天界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由于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天神和阿修羅間爆發了持久的爭執,厭倦的大梵天最終宣布阿修羅是下賤的種族,將其逐出了天界。阿修羅不服,遂以天神無法干涉到的地界為根據地,向天神發起了挑戰。天神和阿修羅的戰爭持續了三千年之久,在這三千年中,阿修羅族和天神中的英雄和偉大王者們層出不窮,從而使這場三千年戰爭變得更加熾熱和殘酷。在戰爭的初期,大梵天就已經隱隱預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經無法支持下去,而新的宇宙神祇必將出現,于是從他的額頭上誕生了年輕的風暴之神濕婆——魯奈羅,而在主宰天界的因陀羅家族中因大梵天之意志誕生了最小但最強有力的全能者毗濕奴——那羅衍。
被稱為青空之神祇的魯奈羅和可以干涉空間的“三步跨越宇宙者”毗濕奴成為天神們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和庇護者。魯奈羅接手了天界的戰神之位,而毗濕奴則用他的能力給予天神們后方支持。巴利是阿修羅們道德最高尚的王者,一個真正的帝君,曾經帶領阿修羅們攻占了整個天界,把天神們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但那時還是一個幼小孩子模樣的毗濕奴找到了巴利,請求他給予三步之地以容身;巴利沒有懷疑這個小孩,慨然應允。結果,他目瞪口呆地看著毗濕奴輕而易舉地現出了宇宙相,扭曲了空間,三步就跨越了整個宇宙。巴利和他的阿修羅們被迫退回到了地界,他這樣做是因為他信守諾言,同時也是被新生的毗濕奴的力量所震懾。在那之后,毗濕奴被認可為和梵天具有同等地位的宇宙的守護神。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天神對阿修羅的戰爭都處于絕對的優勢中,毗濕奴一次又一次地用智謀和能力打敗了所有企圖攻占天界的阿修羅王,包括殘暴的希羅尼耶格西布和野心勃勃的希羅尼亞克夏。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戰爭后來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提婆中最優秀最強大的神祇之一月神蘇摩,劫走了天界的導師祭主之妻,并帶著天神們的永生之力投向了阿修羅的陣營,使雙方的實力對比大為改變。戰爭再次在天神和阿修羅間爆發,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戰爭都來得規模空前和狂熱;在戰爭中,作為天界軍事統帥的年輕的魯奈羅顯示出了非凡的力量。他打敗了當時最有實力的阿修羅導師金星之王烏沙納斯,并且把戰爭的罪魁禍首蘇摩劈成了兩半。戰爭結束了,阿修羅再一次遭到了慘敗,但悲劇并沒有結束。魯奈羅顯然是因為厭倦了戰爭的緣故而很快和生主之一達剎的女兒薩蒂墜入愛河,但是他們沒有得到女方父親祝福的婚姻卻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在一次爭執后,薩蒂因為丈夫被父親侮辱而跳火自殺了。憤怒的魯奈羅像風暴一樣沖進了眾神的祭典,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他和聞訊趕來的毗濕奴之間爆發了天界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一場戰斗,幾乎使整個宇宙重新退回混沌的狀態。雖然毗濕奴最終獲勝,但顯然魯奈羅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威力同樣體現了宇宙的精神,于是他從此之后被稱為濕婆,并且被認可為繼毗濕奴之后第二個有資格和大梵天平起平坐的大神,即毀滅之神。他的能力乃是干涉時間(迦羅)和操縱自然元素。
在那之后又過了很長的時間;當濕婆娶了薩蒂的轉生雪山神女為妻后,執管創造、護持和毀滅的三大神構成了微妙的平衡;而歷史就在這種平衡中持續著。然而,這種平衡不久就被殘酷地破壞了。
在阿修羅遭到了無數次敗績后,有一個阿修羅,毗婆羅吉提和底提的兒子,擁有所有生靈都望塵莫及的幻力和大梵天一樣創造才能的大德者摩耶,決定要尋找一種方法,使阿修羅永恒地擺脫這種被詛咒的命運。在這種決心的驅使下,他苦修千年,并使整個宇宙都受到了震動。最終,摩耶通過這種苦行獲得了和三大神并駕齊驅的宇宙之力,甚至超過了他們。天帝感到這個意志堅定的阿修羅的存在對天界是個巨大的威脅,但這時他卻無法去攻打阿修羅,因為彼時摩耶在大梵天的意志中修建了巨大的三連城陀里菩羅,并讓所有的阿修羅都定居在城中,而天神的能力是對這座城市無能為力的。此時阿修羅也開始分裂,一派阿修羅希望能以摩耶的能力來解決自身的問題并和天神達成和平,而其他一些阿修羅則建議以三連城為據點向天界發起總攻。摩耶則夾在這兩派人中左右為難。終于好戰派的意見占了上風,而摩耶的力量則為阿修羅們提供了再好不過的基礎。天神們被阿修羅打得落花流水,最終只能向三大神求助了。
三大神首先是和摩耶手下的阿修羅戰斗,當所有的阿修羅都無法抵御三大神的攻擊后,摩耶本人決定向宇宙的權威挑戰了。三大神和摩耶之間的戰斗甚至比曾經在濕婆和毗濕奴之間爆發的戰斗更加慘烈和白熱,因為摩耶通過苦行獲得的力量已經超出了想象的范圍。天界被毀掉了2/3,而人界和地界幾乎完全被摧毀了。宇宙生靈,包括天神、人類和阿修羅,都陷入了滅頂之災。摩耶對這種情況感到絕望,因為令世界走向毀滅不是他的本意。他試圖和三大神談判,想要得到阿修羅族逃離詛咒的方法,但大梵天告訴他甚至是創造出阿修羅族的大梵天本人也對阿修羅的命運無能為力,決定這一切的乃是很久前就已經消失并且將自己的力量分散在三大神身上的原人普魯沙的意志。摩耶再次感到絕望,如果普魯沙無法重新出現,那么宇宙將在他們四個的力量下崩潰,而且阿修羅族將永遠得不到拯救。
但是最終,當情況已經發展到萬分危急的時候,三大神達成了一致,決定嘗試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合而為一令普魯沙再次出現;而摩耶則決定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個可怕的祭典。當月亮進入鬼宿星座的時候,三大神將自己的力量集中在了濕婆的弓箭上;而濕婆向作為祭品和三連城合一的摩耶發射了一箭。祭典成功了。在末世的混亂和恐慌之中,原人普魯沙,宇宙的最高意志,以毗濕奴之姿出現了。
破碎的世界得以修復,戰死的天神和阿修羅得以復生,而阿修羅的特質終于得到了更改。但是摩耶永遠地消失了。而三大神在普魯沙消失后也隨之神秘地失蹤。天神們用盡所有的辦法,依然沒有人知道曾經凌駕于宇宙一切生靈的創造之神、護持之神和毀滅之神去了哪里。他們在這個宇宙中失去了蹤跡,就像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3.阿茲特克五個太陽神話
在瑪雅神話中,從他們的世界誕生,到他們的世界毀滅。作為一個資料本身就相當稀少的神話(文化),阿茲特克神話(圖1.13)一直是個相當冷門的神話。
阿茲特克文化是印第安族系阿茲特克人在今墨西哥中部所建古代文明,算是中南美洲的新興文化。阿茲特克人在公元12世紀后期從北方遷居墨西哥盆地。1325年建立特諾齊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后漸向外擴張,征服周邊部落,形成強大帝國。它建有龐大的灌溉工程系統,在繪畫、陶塑方面均有建樹。1519—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摧毀。

圖1.13 阿茲特克神話
五個太陽的所有創世神話都是從“世界并不存在”的那時開始的。在阿茲特克神話中,一切開始于世界誕生前的虛無,只有一位神祇在一切之前誕生了。這位神祇叫做奧梅堤奧托(Ometeotl),名字在納瓦特爾語中是“雙神”或“雙王”的意思。他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既是天又是地,既是光明又是黑暗,既是火又是水,既是秩序又是混亂。總而言之,他是一個對立而統一的個體,他既有男性的一面(奧梅堤庫特里Ometecuhtli),也有女性的一面(奧梅希瓦托0mecihuatl)。
他的四個孩子分別是西佩·托堤克(Xipe Totec,剝皮之主),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煙霧鏡),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huātl,羽蛇),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來自南方的蜂鳥)。正是這四位神祇創造了世界。
第一個成為太陽的是特斯卡特利波卡。但他成為太陽這件事讓羽蛇神十分不滿,他最終用石榔頭把自己的哥哥砸落進了海中。沒有了太陽,世界一片漆黑,而憤怒的特斯卡特利波卡變成了美洲虎,將自己的子民全部吞噬殆盡。第一太陽紀就此滅亡。這一太陽紀被稱為“美洲虎紀元”。
在第一太陽紀被毀滅后,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成為了第二位太陽。但隨著他的統治時間越來越久,這個世界的居民開始忘記對神的敬仰,最終特斯卡特利波卡毀滅了這個世界。他刮起了一場颶風,所有的一切都被摧毀了,只有很少一些居民幸存了下來,但他們都被特斯卡特利波卡變成了猴子。這個太陽紀被稱為“強風紀元”。
雨神特拉洛克(Tlaloc)成為新的太陽。而特斯卡特利波卡誘奸了他的妻子索奇奎特薩爾,悲傷的特拉洛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什么也不想做。這導致了長時間的干旱,人們不斷祈禱下雨,不勝其煩的特拉洛克最終降下一場火雨。它的居民被變成了鳥,這個紀元就此毀滅。這個紀元被稱為“暴雨紀元”。
第四個太陽紀由特拉洛克的新妻子(一說妹妹)查爾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翡翠裙)統治。她是位仁慈且善良的統治者,但煙霧鏡攻擊她,說她只是個偽善者,只不過是想以此獲得人們的贊揚。查爾丘特里魁最終被他的語言壓垮,她整日哭泣,世界降下大雨,洪水毀滅了一切。這個世界的居民最終變成了魚。這個紀元被稱為“洪水紀元”。
而在四個太陽紀毀滅后,諸神終于開始創造我們現在生活的第五個太陽紀,但他們不想重蹈之前失敗的覆轍。在眾神之城特奧蒂瓦坎的集會上,他們決定改變之前的做法,相互爭斗的諸神終于攜手合作。特斯卡特利波卡(煙霧鏡)和魁札爾科亞特爾(羽蛇)聯手抓住了游弋在世界海洋中的怪物特拉爾泰庫特利(Tlaltecuhtli)。戰斗中,特斯卡特利波卡失去了一條腿,而他們最終將她撕成兩半,一半成為天空,一半成為大地。之后,第五個太陽誕生了——關于這個太陽究竟是誰,不同版本的神話眾說紛紜。但按照阿茲特克“年歷石”上的“官方”說法,這位成為太陽的神叫托蒂納烏(Tonatiuh),他是阿茲特克人心中的第五位太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