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雖然讓劉盈躲過一劫,但這事沒完,劉邦還在做工作,等時機,等時機成熟了,還是要換太子的。呂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見人就央求。換太子的事好隨便摻和的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呂后央求,只能第一,同情,第二,找合適機會。一句話,只說不行動。終于有一個人提了一個建議:“留侯張良有奇謀,而且皇上也信任他,您為什么不請他出面說說呢?”
呂后心想,是呀!我這不是病急亂投醫嗎!居然把他給忘了。于是呂后急忙讓大哥去找張良。
張良現在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借病躲開朝堂的是是非非。畢竟與打天下時候不一樣了,那時候敵我分明,現在利益糾葛,指不定得罪誰,就搞得身敗名裂。還是激流勇退躲遠點好。
有些人是躲不掉的,呂后大哥呂澤要找張良就一定找得到,而且請得動。呂澤對手下說,不管你們用什么手段,立馬將留侯給我秘密請來,否則提頭來見。手下那里請得動,不過請不動也沒有關系,劫持就是了。張良早預料到呂家會來這一手,已經提前囑咐家人不要緊張,不要報官。為以后留一手的演戲而已。
張良被呂澤劫到家中,將張良強推到上座,恭恭敬敬行禮說:“君是皇上的第一謀臣,現在皇上要換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
張良擺了擺手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皇上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的計謀。現在不一樣了,今天下安定,皇上想易太子,骨肉之間,就是我聯合百余人上書反對也沒有用。”
“不行,你必須為我謀劃!”呂澤耍無賴說。
張良慢悠悠地說:“這種事沒法與皇上爭辯。我說一件事給你聽。皇上有四位請不動的人。這是四位老者,在秦朝就德高望重,效伯夷不食周粟,逃匿山中不為漢臣,人稱商山四皓。皇上非常尊重此四人,如果您能下重金,持太子親筆信,卑辭安車,或許能請他們出山,做太子賓客。太子經常帶他們入朝,皇上看見了覺得奇怪必然會問。皇上知道此四人賢,覺得代表民心所向,或許比我們說話管用。”
呂澤覺得有道理。不管有沒有用先用了再說。于是親自帶上說客,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商山四皓。原以為很難請,需要費一番口舌。沒有想到呂澤一說明來意,商山四皓居然就答應了。
呂澤好奇地問:“為什么皇上你們不答應,太子請怎么就答應了呢?”
商山四皓答:“不答應皇上是忠,忠于秦朝。答應太子是義,為了天下百姓。秦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以至于天下動亂、生靈涂炭、國破家亡,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不能再這樣了。”
呂澤聽罷立刻下跪拜謝,心想張良真是高人。
換太子雖然阻力很大,但劉邦認準的事,阻力再大也要推行。劉邦先將戚夫人的父親戚鰓提拔為中尉,統領北軍。只是戚家不如呂家在沛縣集團中說得上話,只能劉邦一個人做沛縣集團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又因梁王彭越造反而打斷,劉邦要帶兵平叛沒法留在京城做大臣們的工作。
劉邦打敗彭越,剛回到長安,淮南王英布又反了,皇上又要平叛,換太子的事又要拖下去。換太子的事久拖未決,戚夫人非常著急。恰巧這時候皇上感冒了,戚夫人的父親戚鰓給戚夫人出了個主意,讓太子領兵平叛。
如果太子不敢領兵平叛,公開坐實了太子的懦弱,以此為借口換太子,沛縣集團的人也無話可說。
如果太子敢平叛,只有兩種結果,第一,敗了,公開坐實了太子的無能,換太子更容易。第二,勝了,能夠打敗英布,算他狠,算我們看走了眼。英布是韓信之外的最能打的悍將,能夠打敗英布我們就認了,立馬轉變態度,擁戴太子。本來就是賭,賭太子膽小無能,撐不起大漢江山。
劉邦臥在病榻上,戚夫人與兒子劉如意在一旁伺候。感冒的人頭痛,戚夫人給劉邦按摩頭,順手拔下一根白頭發。
“你看你,都有白頭發了。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平叛你就不要去了。”戚夫人說。
“不去不行呀,我怕那些驕兵悍將誰也不服誰。”劉邦說。
為了不讓將軍做大,威脅到皇權,搞得那些將軍權力和威望都差不多,沒有再立韓信那樣的大將軍。軍中無帥,防造反是好,要平叛就不行了,就只能皇上親歷親為了。
“那就讓皇子代你去吧。”戚夫人說。
“父皇,我代你去。”劉如意走上前說。
“好孩子,有勇氣!類我。只是你還太小。”劉邦說。
“要不,召齊王回來統兵平叛?”戚夫人說。
“軍情如火,等不及呀!還是讓太子統兵平叛吧。”劉邦說。
盈兒怎么能將兵呢!他有心悸的毛病呀!平時都受不得驚嚇,戰場上尸山血海,他怎么受得了。劉老三,你個挨千刀的,將親兒子推下戰車,你真下得了手!呂后聽到消息,焦急萬分,立馬將消息傳出去商量對策。
東宮太子與呂后兄和太子的核心幕僚商量對策。
東園公說:“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
角里先生說:“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
夏黃公說:“太子統帥的諸將,都是跟隨皇上打天下梟將,太子沒有作戰經驗,太子統帥他們,還不是跟羊領導狼一樣,他們服管嗎?肯盡力嗎?”
綺里季說:“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將士們不盡力,打得贏嗎?”
總之一句話,太子不能統兵平叛。平叛有害無利。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覺得只能讓呂后出面,向劉邦哭訴,把事情攪黃。事發緊急容不得想更好的辦法了。
于是立馬進宮夜見呂后告訴呂后該怎么做。然后呂后入劉邦的房間抱住劉邦的大腿哭訴。
“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太子沒有打過仗,諸將又都是跟隨你南征北戰叔叔輩的人,你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么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的。讓黥布聽到這個消息,立馬軍心大振,由向東擴張,欺負藩王,改為向西進攻關中。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你就再辛苦一次,為了妻兒你就再努力一把吧。”呂后說。
劉邦被呂后哭鬧的沒有辦法,于是氣鼓鼓地說:“我就知道這小子沒有用,本就不該令他平叛。算了,還是老子自己去吧。”
劉邦生氣,準備回來就換太子,出征都沒有令太子監國。
群臣送皇上到灞上。留侯張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
張良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穩扎穩打,不要意氣用事。”
劉邦說:“我明白了。我不會給英布以可乘之機的。”
張良趁機規勸皇上說:“陛下親征,關中群龍無首,就讓太子監國吧。”
劉邦想了想,就算要換太子,也要等自己勝利回來。太子已經成年,平叛不行,監國還是能夠勝任的,還是要以國家為重。
于是劉邦說:“子房雖然身體不好,希望您在養病的同時勉強幫幫太子。”
張良對劉邦行禮說:“臣,定不負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