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本是項羽的部下。因長得高大威武、氣度不凡,做了項羽郎中(隨從),常執戟站于項羽身后,被人戲稱為執戟郎,就是什么事都管不了的擺設,與董事長的花瓶秘書沒有什么兩樣。雖然大家都認為韓信只能做擺設,但韓信自己卻不甘心。韓信出生于一個破落貴族家庭。不僅繼承貴族的DNA,而且繼承了貴族智慧,兵書戰策,歷史地理無所不精,本與紙上談兵的趙括是一類人。因為做了項羽的執戟郎,自己的理論與項羽的實際相結合,完成了毛毛蟲向蝴蝶的蛻變,不甘心做擺設的韓信開始為項羽出謀劃策了。
項羽和將軍們已經習慣了執戟郎,韓信突然當眾插嘴發表建議,比將軍還英明,項羽一下子接受不了不務正業的執戟郎,于是讓韓信下崗了。張良回到韓王成身邊,跟隨韓王成碰巧見到韓信下崗過程。
與韓王成胞弟同名同姓的韓信引起張良的好奇,韓信的建議更讓張良感覺到韓信不一般,于是張良私下找韓信聊天,發現韓信的不凡。
張良是韓國貴族,力挺韓王成恢復韓國是張良的理想,是心中的執念。本來張良與項羽家族關系非常好,但項羽扣留韓王成,不讓韓王成之國,張良與項家的關系就走到頭了。誰是項羽的對手?放眼望去只有劉邦。于是張良立諫韓信投奔劉邦。兩強相爭,小韓國才有生存空間。于是韓信帶著祖傳的寶劍投奔了劉邦。
韓信開始也沒有受重用,只是因為韓信有文化,人才難得,才被安排做管理糧餉工作。有權力就有腐敗,當時糧餉是最大財產,韓信初來乍到就卷入治粟都尉糧餉貪腐案中,按照連坐法,不舉報就有罪,貪腐糧餉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韓信因為是新來的,官最小,最后才輪到韓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韓信臨危不懼,舉目盯住監斬官滕公夏侯嬰喊:“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么殺掉壯士?”
夏侯嬰一愣。一般人都求饒,或者喊冤枉。韓信出口不凡,要幫漢王打天下。夏侯嬰再看此人相貌威武,不知是何方神仙。于是暫時饒了他,同他談談,看看他有什么本事。一談,不得了,軍事天才呀!韓信如果對兵書戰策、歷史地理沒有自信也不會沒有飯吃也佩戴寶劍在大街上招惹小姑娘,惹得屠夫嫉妒,被逼鉆褲襠了。
于是夏侯嬰進言劉邦。劉邦心里想,耍嘴皮的人見多了,名將之子趙括都是紙上談兵,韓信也未必是個寶。不過夏侯嬰是沛縣的老哥們,面子還是要給的,你不是剛殺了治粟都尉嗎,就讓他當治粟都尉吧。
韓信當上了治粟都尉于是與管理財政的丞相蕭何有了見面聊天的機會。一談,不得了,軍事天才呀!蕭何也答應要向漢王推薦。蕭何答應了很久,領兵將領(基本上是原秦軍)都逃亡了十幾個了,崗位空缺已經有十幾次了,韓信猜測丞相已經向漢王推薦了很多次了,帶兵沒有希望了,而且漢王也不像張良說的是有為之主,于是丟下治粟都尉工作,跑了。
蕭何一聽韓信跑了,慌了,都沒有向劉邦匯報,自己就去追。丞相逃跑是大事件。立馬有人報告劉邦。劉邦大怒。太傷心、太丟臉了。
第三天,蕭何回來了,拜見劉邦。
劉邦開口就罵:“你為什么逃跑?”
蕭何說:“臣不敢逃跑,臣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追誰呀?”
蕭何答:“韓信。”
劉邦又罵:“將軍跑了十幾個,你不追,追韓信,居然用這個理由騙我,我是那么好騙的嗎?”
蕭何說:“諸將易得,只有韓信乃國士無雙。王如果老老實實只做漢中王,有沒有韓信都一樣;如果要向東(項羽在東方,向東是與項羽爭天下的代名詞),除了韓信沒有人能夠做得到。希望王早做決定。”
劉邦說:“我當然想爭天下,誰他媽的愿意住在這個地方生悶氣?”
蕭何說:“王打算向東,用韓信,韓信一定會留下來,否則韓信早晚要走?!?
劉邦說:“好了好了,我聽你的,讓他當將軍,行了吧?!?
蕭何說:“雖為將,韓信必不留?!?
“任命為大將?”劉邦試探著問。
蕭何說:“幸甚!”說完對劉邦拜了又拜。
蕭何心想早知道你愛說大話,找老婆都說大話。不拜了又拜,你怎么會當回事。
劉邦心想開玩笑你就當真的啦。蕭何當真了,劉邦不能不給面子,還好,留了一手,沒有說拜有名有權的上將軍(各諸侯的上將軍都統轄所有將軍),而是拜別出心裁有名無實的大將軍。只是排隊站在前面,與其他將軍沒有上下級關系。
于是劉邦說:“你去把韓信叫來吧,我這就任命他為大將。”
蕭何心想,都這時候了,還耍滑頭。于是說:“拜大將如同兒戲,韓信還是會走的。王如果打算拜他為大將,必須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才行。”
劉邦心想真拿你沒有辦法,不就是拜一個大將軍嘛,沒有才能不用就是了。于是說:“禮儀上的事我不懂,你準備,我照辦就是了?!?
聽說劉邦要設壇拜將。諸將都覺得自己有可能,尤其是樊噲、曹參等沛縣老人。最后發現拜韓信為大將,全軍驚掉了下巴,私下議論紛紛,當天韓信鉆褲襠、執戟郎、治粟都尉的老底就揭了個底穿。別忘了,劉邦當年可是項羽的部下。
都拜了大將軍,丞相沒有話說了,你也沒有話說了,該你拿出真本事的時候了。如果沒有高策,就是大將軍我也可以像項羽讓執戟郎下崗一樣,讓你這個大將軍下崗,平了諸位將軍的怨氣。
劉邦對韓信說:“丞相數次推薦將軍,將軍有何高策?”
韓信先起身鞠躬說:“謝大王,謝丞相?!?
然后問劉邦曰:“東向爭權天下的對手是不是項王?”
漢王說:“對?!?
韓信說:“我們先說說大王為什么能夠戰勝項王吧?!?
劉邦點了點頭。
韓信又問:“比勇、仁、強,大王與項王誰厲害?”
漢王默然良久,說:“不如也?!?
信再拜賀說:“我也認為大王不如也。我曾經在項羽身邊工作,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項羽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
劉邦點了點頭認可了韓信的觀點。這個我知道呀,我也曾經是他的部下呀。
韓信接著說:“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給人家,項羽的仁不過婦人之仁?!?
劉邦又點了點頭,心想這個我也知道呀。天下是項羽的,項羽分封如同拿自己的錢請客,當然猶豫,我分封是拿公家的錢請客,反正天下又不是我的。我當了皇帝分封才算數,不當皇帝封什么都舍得,這不就封你做大將軍了。對于帶兵帶地來投的人我封了什么侯多得我都記不得了,這個得問蕭何,可能他那里有記錄。當然這個是心想,不能告訴你。
韓信又說:“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的確很強大。但這種強大是建立在武力淫威的基礎之上的強大,與商紂王沒有什么差別。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老百姓并不支持他,比如關中。”
劉邦又點了點頭,心想你能不能來點新鮮的有用的。我知道關中父老是支持我,不過要等我打回去,項羽來了我還能頂得住,才會全力支持我?,F在說這個有什么用。
韓信又說了一條:“項羽封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為王,他們的能力和實力并不比原來的諸侯王強,這就為諸侯國動蕩紛爭埋下了禍根。如果諸侯國都亂起來的,項羽就不得不到處滅火,就像秦帝國一樣,再強大也要走向滅亡?!?
“善!”劉邦說著挪近了一步問,“天下會亂嗎?”這個劉邦沒有想到,看來韓信還是有點水平。項羽再強能有秦帝國強?
韓信答:“會的。齊國田榮,趙國陳余都比項羽封的齊王、趙王強,都不會向齊王、趙王俯首稱臣的?!?
“這就有點意思了?!眲钫f。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項羽平定齊趙之前,平定三秦。拿下三秦,我們就立于不敗之地。”韓信說。
“怎么才能快速拿下三秦呢?”劉邦問。
“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二十余萬人秦軍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坑殺他們,章邯、董翳、司馬欣是用秦人的鮮血換來的王位,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章邯就算還是當年的章邯,秦軍早已不是當年的秦軍。章邯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秦嶺,只要我們能夠快速翻越秦嶺,就可以速敗秦軍。”韓信說。
“怎么快速翻越秦嶺呢?”劉邦問。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我是無名之輩,還是新人,雖然大王封我為大將軍,章邯還是不會盯住我。”韓信說。
“這倒是,我也會認為提拔你為大將軍,就是為了迷惑人的。不過話說回來,就算章邯將主力防在褒斜道(沿褒水和斜水修的道路,既現今G244國道和G342國道,在險要處修了棧道。)上。陳倉道(沿嘉陵江修的道路,現今鐵路寶成線,到略陽縣轉G345國道從勉縣入漢中。)還是有兵把守。山險路長,也不是那么容易快速攻克的?!眲钫f。
“大王說的是。可以向巴人借兵。巴人身材矮小,在平原作戰不是秦人的對手,但是在山地作戰,秦人不是巴人的對手。而且巴人不是秦人,不是我軍主力,襲擊秦軍,不會引起章邯的重視。陳倉道秦軍不多,只要少數精兵就行,巴地產鹽,只要大王免去其鹽稅,不怕他們不出兵。陳倉道雖然長,關隘雖然多,只要我在關隘之間事先埋伏我們偽裝的商人,擊殺傳遞信息的人,信息就傳遞不過去。關隘再多也與攻打一個關隘一樣。”韓信說。
“好,就這么干?!眲钫f。
劉邦拜韓信大將軍不出十日,呂釋之回來了。他帶回來兩條信息。第一條,田榮趕跑了臨淄王,殺了膠東王、濟北王,自立為齊王,統一了三齊。韓信真是有預見性呀!
第二條,沛縣父老相信漢王命貴,呂雉和其他人的妻兒都不來漢中,相信漢王能夠帶兵打回去。并且說漢王帶兵轉的圈越大,機遇越大。這次都轉到漢中了,統一三秦必不在話下。沛縣將領對此深信不疑,少轉兩圈的碭郡將領也深信不疑,在沛縣將領將劉邦轉圈的故事繪聲繪色說出來后,秦人將領也深信不疑。
出兵的時候到了!于是劉邦率領懷著必勝信念的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沖進了關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