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筠州有一戶姓何的人家,何家世代書香,家風淳樸,祖上曾出過七個舉人,還有個正四品的大官,雖說如今有些落魄,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終歸還是有些家底的。
何老爺子只有一個女兒,喚作子琴,作為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對她寵愛有加,子琴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也造就了她敢愛敢恨的性格。
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子琴如今年方二八,已到了適婚的年紀,父母也開始為其張羅婚事。何家聲望尚在,加上子琴能歌善舞,模樣出眾,前來提親的富家公子哥不在少數,可子琴一個看上的都沒有。
就這樣拖了兩年,子琴忽然帶回家一個打扮窮酸的年輕人。此人喚作吳俊義,是一名樂師,子琴也告訴父母,自己非他不嫁。在當時,樂師屬于下九流,只配在風月之地演出,就算再出名,也終歸被人看不起,父母自然不會同意這門婚事。
可子琴卻認準了吳俊義,甚至不惜以離家出走為要挾,說什么也要嫁給他。這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何老爺子只覺老臉都被丟光了。既然女兒這條路行不通,那就找吳俊義做思想工作。
可能是骨子里的自卑,在何老爺子面前,吳俊義表現得謹小慎微,生怕說錯一句話。盡管如此,何老爺子還是直截了當的表示,他不可能同意吳俊義和子琴的婚事,吳俊義一個小小的樂師,一個月的工錢還沒有子琴零花錢的零頭多,就不說聘禮了,恐怕婚后的生活都難以保障。
何老爺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費盡口舌勸慰吳俊義放棄,可他始終一言不發,滿臉笑容。何老爺子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沒有一點效果。既然這樣不行,那就繼續讓女兒相親,只要見到更多優秀的男性,她自然就會回心轉意了,不過他還是低估了女兒的決心。
就這樣又拖了幾年,何老爺子是什么法子都試過了,就是沒法拆散倆人,可就在他認命的時候,妻子丁氏興高采烈地跑來告訴他,吳俊義那小子死了!
何老爺子大吃一驚,好端端的人怎么說沒就沒了,丁氏卻擺擺手:“你管他怎么死的,趕緊聯系人,給咱閨女找個好歸宿啊,再等就成黃臉婆了!”
何老爺子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先看看女兒的態度,畢竟她和吳俊義生前如此要好,萬一她想不開怎么辦。當天夜里,子琴失魂落魄地回到家,直接無視了關心她的父母,鉆進房間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
經過一番調查,何老爺子得知,吳俊義是在外出的路上,和幾個喝醉的小毛賊發生了沖突,結果被人失手打死了。由于是斗毆失手殺人,按照朝廷律法,殺人者只是被流放邊疆,可那人在流放途中居然跑了。
何老爺子雖然看不上吳俊義,可這么多年早已對其知根知底,他也是個好孩子,對子琴也很寵愛,如今忽然死了,他這心里也有些不好受。為此,他主動出錢,安葬了吳俊義。可因為這事,妻子丁氏大發雷霆,畢竟何家的家底早已大不如前,誰知道家里的資產還能撐多久,可何老爺子卻在這個時候幫人辦葬禮,還是毫不相干的人,這讓她十分惱火。
不過因為這事,父女倆之間的關系倒是緩和了不少。之后,丁氏也不顧女兒愿不愿意,繼續給她物色成親對象,畢竟只要她嫁的好,何家今后就不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裝大尾巴狼了。
可不管母親怎么勸,丁氏就是不愿嫁人。就這樣硬生生拖到了子琴三十歲,她仍舊沒有嫁人的想法,而愿意娶她的人也越來越少。何老爺子和丁氏年紀也大了,再也管不住她了,女兒的婚事卻一直是他倆的一塊心病。可沒多久,何老爺子就發現了一件怪事。
子琴近些日子每天早出晚歸,跟當地知縣走得很近,且每次出門都會把自己房門鎖上,晚上也從不讓人進屋。不止如此,子琴每天都會吩咐下人準備干凈的床單,并在第二天拿進房間換上。雖說當時天氣炎熱,可也用不著每天都會床單吧,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不過子琴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多了,白天沒事還哼起了小曲,何老爺子當即就聽出,這是吳俊義生前彈奏過的曲子。看著女兒每天開開心心的,做父親的也很高興。
直到這天,何老爺子跟妻子外出踏青,碰到了一個云游道士。那道士須發皆白,慈眉善目,頗有得道高人的氣質。剛巧夫妻倆經常進道觀上香,便跟那道士攀談起來。
聊天中,何老爺子無意間提起了自己的女兒,并說起了她最近的詭異舉動。道士聽后臉色微變,隨即開口道:“何老爺,你這女兒不簡單啊,換床單不是目的,恐怕她每天夜里睡得不是床啊!”
夫妻倆聽后微微一愣,忙詢問這是何意,道士微微一笑,神秘兮兮的說道:“何小姐應該是去見人,不過這個人所在的地方有些特殊,因此想要見他也要用些特殊手段。”
兩人聽得云里霧里,道士也不急于解釋,而是跟著他們回了家。當天夜里子時,道士悄悄帶著夫妻倆來到了子琴的房門外,并捅破窗戶紙向里看去。
只見房間內煙霧繚繞,子琴從柜子后面推出一個巨大的浴桶。她將浴桶放在床邊,隨即點燃三根蠟燭和一根供香。做完這一切后,她用床單緊緊包裹自己,跳進了浴桶當中。
昏暗的燈光下,三人發現那浴桶中裝的不是水,而是一種淡紅色的黏稠物體,子琴躺進去后沒多久便沒了動靜,何老爺子還以為她睡著了,可女兒的眼睛卻睜的大大的。
不能他反應過來,道士便一腳踹開房門走了進去。奇怪的是,躺在浴桶里的子琴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一般,一動不動。夫妻倆見狀趕忙跟著道士走進了屋子,并來到了女兒旁邊。
在走到那三根蠟燭附近的時候,道士卻趕忙上前護住了蠟燭,并告訴他倆,要是這三根蠟燭滅了一根,子琴可能就回不來了。何老爺一臉疑惑,便詢問道士子琴到底在干什么,道士只回了他兩個字:“走陰!”
所謂走陰,其實就是靈魂出竅,到地府走一趟。道士告訴倆人,活人想要走陰,就必須掩蓋住自己身上的陽氣,且不能讓自己體內的三盞燈滅掉。浴桶中的東西,應該是死人血和死人骨灰的混合物,這些至陰之物混在一起,能夠最大程度地壓住活人的陽氣,這讓進入地府才能不被陰差發現,而那三根蠟燭,就代表子琴的三盞燈,只要在那根香燃盡之前回來,子琴就沒事,不然就可能會被陰差察覺,那時候就危險了。
夫妻倆聽后大吃一驚,沒想到女兒居然在暗中干如此危險的事。三人在浴桶旁等了半天,在香燃盡的最后一刻,子琴忽然恢復了神智。當看到面前的三人時,子琴被嚇了一跳,父母則將她從浴桶中拽了出來,并詢問她到底在干什么。
子琴看了眼站在一旁笑瞇瞇的道士,知道瞞不住了,只好全盤托出。原來,自從吳俊義死后,她就一直克制不住對他的思念,為了能夠再見他一面,這些年她一直在尋找方法。最后終于在一個南疆人哪里,學會了走陰。
之后,子琴聯系當地知縣,因為他跟何老爺子有些交情,因此對子琴也很照顧。從知縣這里,她弄到了死人血和骨灰,之后便開始走陰。可她怕父母擔心,就一直沒敢明說。這么多年,她不愿嫁人原因就是吳俊義,因為她已經和吳俊義在地府重逢了。
聽完這一切,母親丁氏居然直接跪在了女兒面前,失聲痛哭起來。原來,當年那幾個跟吳俊義起沖突的小混混是她花錢找的,本來只是想給吳俊義一個教訓,誰曾想居然害了他。這么多年,丁氏一直將此事埋在心里,就是擔心說出來女兒會恨她。
看著癡情的子琴,悔恨的丁氏,沉默許久的道士終于開口:“唉,真是一對癡情男女,幫人幫到底,明天晚上,貧道與你一同走陰!”
到了第二天,道士果真按照約定,跟子琴一起去了地府。當倆人醒來的時候,子琴滿臉驚喜,掩飾不住的高興。原來,道士直接帶著二人找到了閻羅王,并將二人的感情事跡說了出來。閻羅王聽后被他們真摯的情誼所打動,并決定出手相幫。他告訴眾人,十日后鄰村將會有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因病死去,到時候只要讓吳俊義的靈魂還陽,附身到其身上即可。
十日后,一家人按照道士的指示找到了那戶人家。果不其然,他們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屋里傳來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緊接著又是一陣慘叫聲。下一秒,一個陌生的男人沖了出來,并徑直走到子琴面前,一把將其攬入懷中,看來吳俊義已經回來了。
這次,父母不再阻攔,子琴和吳俊義也終于破鏡重圓,走到了一起,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