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只要對手足夠爛,躺著都能贏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31字
- 2022-03-14 20:48:07
展示的流程完整地走完了一遍。
李治也把該講解的地方,也全都交代給了民眾。
到此為止,這場科技展示,算是圓滿結束了。
而這也讓他不由長舒了一口氣。
預想中的局面并沒有出現,事情進行到現在可以說是非常順利了。
本以為士族集團會在這個過程中搗亂,卻沒想到搗亂的人并沒有出現。
或許,真的是他多慮了也不一定。
但實際上,房玄齡他們其實是打算做點什么來著。
只是因為裝卸機的作用實在是太過震撼,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導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全都被裝卸機給吸引住了,忘了出來攪亂局面這一回事。
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裝卸機的出現,能給他們帶來收益。
能用到這個東西的,基本上就是他們這些士族集團。
事關貨運上的效率,哪怕是想來找麻煩的士族,也沒有辦法阻攔這一事物的出世。
說到底,士族們也得賺錢啊。
裝卸機的廣泛運用,可以給他們帶來不少價值。
所以咯,士族集團出現了內部紛爭,導致原先的計劃徹底被打亂了。
“孔先生,不是說好的嗎?今次由您出面,在晉王講解之時,呵斥晉王不務正業,您怎么就忘了這一回事了?”
房玄齡站在碼頭的一角,質問身邊的老者!
那犀利的眼神,就差明說這老頭是個豬隊友了。
不過說來也是,明明已經做好了計劃,卻因為這老頭的小心思,導致所有的計劃全部被打亂。
這讓房玄齡找誰說理去?
被稱之為孔先生的老者,表情明顯非常尷尬,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這個機關,對世間而言,還是蠻有用處的,我們也沒必要抗拒所有的新鮮事物,既然它有用,又何必阻止它問世呢?”
“想來是對您山東孔家有利吧?”房玄齡冷笑一聲,怒視對方,隱忍著怒氣道:“孔穎達!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不要玩弄你的那點小心思了!要是錯過了這次機會,等晉王起勢,那還了得?!這次出世的東西確實對你有利,可到了下一次呢?到了我們無法阻攔這一切的時候呢?我們屆時失去的,是對天下的掌控,你可得想清楚了!”
一點蠅頭小利,就讓孔穎達走不動路了。
對于這群烏合之眾,房玄齡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評價為好!
確實,黃河下游的運輸業確實比較繁榮。
孔家也能從裝卸機,獲取到足夠多的利益。
可代價是什么,代價是知識壟斷要被打破。
底層百姓不再信奉圣人之言,而是要轉向奇技淫巧。
士族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會被人棄如敝履。
而皇帝也會關注更先進的制度,而不是一脈相承下來的儒學。
如此一來,不光是作為孔子后人的孔穎達會失去立足于這個世界的底牌,就連其他士族也會跟著一起受損。
這可是事關士族生存的大事,卻因為一些錢財就出現動搖。
房玄齡真不明白,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被人當眾懟了一臉,孔穎達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還想轉頭去找其他人幫腔,卻發現圍在周圍的同伴,全都在用一種責怪的眼神看著他。
這下,孔穎達也終于明白,自己這是惹了眾怒了。
意識到落入眾矢之的,孔穎達也不敢頂著別人的怒氣,繼續嘴硬。
他有些尷尬地輕咳一聲,連忙道:“諸位莫要驚慌,老夫這就找晉王講講道理,人群尚在,此事為時未晚。”
說罷,孔穎達快步走出人群,直奔李治而去。
而房玄齡一伙人,卻是面色陰沉,全然沒有因為孔穎達改變態度而露出喜色。
最佳的時機已經錯過了,哪怕現在過去懟了李治一臉,那又有什么作用?
有些時候,導致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敵人太過強大。
而是集團內部出現了叛徒,因為利益問題,導致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
很顯然,士族集團內部其實并沒有那么團結。
在這個比爛的世界,他們已經爛到骨子里去了。
“不管怎樣,至少孔穎達愿意出面跟晉王對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褚遂良一臉無奈地勸解道,但很顯然,他自己也無法接受這個安慰的話。
反倒是房玄齡,聽到這話卻是深深地嘆了口氣。
“現在只希望孔穎達不要再掉鏈子了,要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挫挫晉王的銳氣,也算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事情都已經變成這樣了,他還能怎么辦呢?
總不能一直說喪氣話,打擊己方的士氣吧?
說到底,他們這些人還是第一次遇到李治這樣的對手,完全沒有和他這一類人交戰的經驗。
而李治打出來的牌,又時不時地能打到某些人的心上,導致士族集團在某些情況下,內部分化會非常嚴重。
兩邊都沒玩在同一個頻道上,這要是還能對抗下去,那才奇了怪了!
為今之計,房玄齡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心底暗暗祈禱,不要再出岔子。
而在他的期盼中,孔穎達總算是擠出人群,出現在了李治面前。
“晉王殿下,還請慢走一步!”
聽到動靜,李治神情疑惑地轉過頭去,看到眼前出現的老者面孔有些陌生,疑惑道:“不知您是……?”
“老夫孔穎達!國子監祭酒,孔穎達!”孔穎達的下巴微微揚起,強行居高臨下地注視比他高出一頭的李治。
老頭子的這一動作,看得李治心底忍不住發笑。
這也太好笑了吧,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先聲奪人?
“哦,原來是孔先生啊,不知孔先生前來找本王,是為何事?”
不清楚這老頭為何而來,李治決定先問問情況再說。
山東孔家的人,這可是孔子的后裔唉。
雖然李治對所謂的孔家并不感冒,但對這個老頭的來意還是挺好奇的。
說到世家,世界上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當今天下兩家半,孔家張家帝王家。
就連帝王家都只能算半個世家。
不知這一整個世家的孔家,究竟又有什么特殊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