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科舉開始,混入其中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21字
- 2022-02-23 22:05:40
您找不到生活的樂趣,這事怪我咯?
狄仁杰無語,完全不明白李治到底是什么打算。
不過既然是要同行,那就跟著一塊去就是了。
一起走又掉不了幾塊肉,還能順帶著聊兩句,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兩人一路閑聊,來到了景風門前。
當他們抵達的時候,皇城外已經有官員開始召集考生。
“前來科舉的學子注意了,這里是明法科考生的聚集點,明法科的學子來本官這里站好排隊。”
“這里是明經科……”
“這里是明算科,快過來排隊!”
……
聽著現場吵鬧的聲音,李治問:“對了,你考的是什么科目來著?本王只記得你要參加科舉,忘了你要考哪個科目了。”
聽到這話,狄仁杰不禁感到無語。
自己的存在感是低了點,但也沒到這個地步吧?
合著這位恩主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考什么科目呢?
狄仁杰有氣無力地嘆了口氣,嘆息著道:“我是進士科,要考進士科的科目。”
“啊?這么狠的嘛?”
就仿佛沒聽到狄仁杰的嘆息聲一樣,李治自顧自地驚訝道:“進士科可不太好考,你有信心能夠考上?”
“沒有信心考什么科舉啊,殿下您這話說的可真是……”狄仁杰搖搖頭,無語道:“一言難盡。”
“這倒也是哈。”
李治尷尬地笑了笑,伸著脖子招了招,找到進士科的集合點,帶著狄仁杰往那邊趕:“走!你先去集合,可別因為聊天把正事給耽誤了,先去集合點排隊再說。”
說著,兩人一起擠到人群中間。
跟別人一樣,老老實實地排起了隊。
科舉是吏部負責的,早在兩個月前就做好了登記,每個考生的身份資料都在吏部那邊有備份。
這些吏部的官員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宮廷護衛們的陪同下,證實考生們的身份。
等確認完了所有的考生都是本人之后,才會帶領他們進入皇城。
科舉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因為大家都帶著緊張而又興奮的心情,等待考試的到來。
隨著隊伍一點點的前進,很快就輪到了李治和狄仁杰。
狄仁杰把準備好的“解狀”和“家狀”提前拿了出來,當輪到他的時候,把兩樣東西上交過去。
吏部的官員仔細地查看兩份文件里的所有內容,又按照文字描述對比了狄仁杰的容貌之后,才把他放了過去。
狄仁杰看到順利通過,不由長舒了一口氣。
他剛想回頭看看,看自己的恩主要怎么通過官員們的檢驗之時,就聽到李治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現在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緊不緊張?”
聽到耳側傳來的聲音,狄仁杰瞪大了眼睛朝他看去。
“殿下您是怎么進來的?您不需要通過檢查嗎?”
如果是走正規流程,狄仁杰倒也不至于感到驚訝。
可這是學子專用的通道啊,這位殿下是怎么逃避檢查的呢?
聞言,李治忍不住笑出聲來。
“吏部的官員幾乎都認識本王,你說本王是怎么進來的?”
“啊這……”
狄仁杰還以為李治是來興致了,想跟著他們一起參加科舉來的,結果原來是這樣啊。
看來他是想岔了,原來靠的還是特權啊。
不過。
“您怎么做,不怕引來別人的閑話嗎?”狄仁杰一邊問,回頭朝學子那邊望去。
李治滿不在乎地回答:“他們一個個都緊張的要死,說不定就連發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哪來的那個心思關心別人啊,不信你自己看看,本王有沒有影響到他們。”
“額……好像還真沒有。”狄仁杰親自觀察下來,確實沒有引起絲毫的騷亂。
頂多只是有人疑惑地朝著李治看了兩眼,隨后就放下了心思,陷入到沉思當中。
很明顯,他們都在借著最后的機會,不斷地回憶自己曾經學到過的內容。
“放心好了,本王心里有數,不會打攪到別人的。”
李治一臉輕松地說著,順帶著還伸了個懶腰。
狄仁杰無語,心中腹誹不已。
別人確實沒受什么影響,可你影響到我了呀。
我就不是人了唄,你這恩主當的是……一言難盡。
不過有李治在身邊,狄仁杰感覺自己緊張的情緒好了不少。
能在陌生的地方看到熟人,不自覺地讓他感到安心。
在景風門內等待其他人接受檢查,等進士科的學子們全都接受完檢查后,在吏部官員的帶領下前往尚書省。
接下來,他們就要在尚書省的屋檐下度過一天。
要是能在這場考試中發揮出好成績,就能鯉魚躍龍門,成功踏入到官員的行列當中。
但要是發揮失常,那就只能再等一年,來年再戰。
那種沉默的氛圍,逐漸籠罩在行進的隊伍當中。
不知不覺間,隊伍周邊的氣氛逐漸變得凝重,壓的人喘不過起來。
這一次考試對學子們的意義實在是非同凡響,無形之中給所有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種氣氛下,李治沒有再隨便開口。
在沉悶的氛圍中,跟著隊伍一同前進。
這時候任何的話語都是多余的,每個人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打破沉默的后果可能會造成有的人心里崩潰。
雖說這么說有些夸張了一點,但不得不說的是,在這個時候影響別人的心態,多少有些過分。
因此,就讓大家在平等的環境中,做著最后的準備吧。
只要順利地度過這一天,到時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留下遺憾不是?
來到考場,已經等候在尚書省內的官員,帶領學子們進入考試的地點。
李治這時候沒再繼續跟在狄仁杰身邊,而是來到那些拿著名單的官員身邊,跟他們索要所有考生的資料。
“你這兒已經把所有的學子記錄在冊了吧?你把冊子給本王,本王拿來看看。”
突然聽到這種要求,讓負責登記的官員有些為難:“殿下,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難道會影響到現場考生的發揮?”李治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