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經典藥方快速查
  • 武建設主編
  • 1427字
  • 2021-12-03 18:19:16

扶正解表劑

敗毒散

散寒祛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方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洗)、川芎、枳殼(去瓤,麩炒)、羌活(去苗)、獨活(去苗)、茯苓(去皮)、桔梗、人參(去蘆)、甘草各三十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功效主治:散寒祛濕,益氣解表。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癥見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隨癥加減

①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

②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

③濕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方劑歌訣

人參敗毒草苓芎,

羌獨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許姜三片,

氣虛感寒有奇功。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助陽解表

《傷寒論》古方

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細辛二兩。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主治:助陽解表。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癥見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暴啞。癥見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或咽喉疼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麻黃
(可發汗解表)

方劑歌訣

快速記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助陽解表代表方,

陽虛外感風寒證,

寒重熱輕脈沉良。

隨癥加減

①證為陽氣虛弱而見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參、黃芪合附子以助陽益氣。

②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

③兼濕滯經絡之肢體酸痛,加蒼術、獨活以祛濕通絡止痛。

現代用法

麻黃(去節)6 克,附子(炮,去皮)9 克,細辛 3 克。上三味,水煎服。

參蘇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方

人參、紫蘇葉、干葛根(洗)、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茯苓(去皮)各三分,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去蘆)、木香、陳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大棗一個,煎六分,去滓,微熱服。

使用注意

風熱表證患者不宜。

功效主治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屬氣虛外感風寒兼有痰濕者。現代藥理發現參蘇飲不僅有較好的解熱、鎮痛、鎮咳、祛痰等作用,且具有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方劑歌訣

參蘇飲中用陳皮,

枳殼前胡半夏齊,

干葛木香甘桔苓,

氣虛外感最相宜。

隨癥加減

①惡寒發熱、無汗等表寒證重者,宜用荊芥、防風、葛根。

②若頭痛嚴重者,加川芎、白芷、藁本,可解表止痛。

現代用法

人參、蘇葉、葛根、半夏、前胡、茯苓各 6 克,枳殼、桔梗、木香、陳皮、甘草各 4 克。加生姜 7 片,大棗 1 枚,水煎溫服。

加減葳蕤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經驗方

生葳蕤二錢至三錢,生蔥白二枚至三枚,桔梗一錢至錢半,東白薇五分至一錢,淡豆豉三錢至四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炙甘草五分,大棗二枚,水煎,分溫再服。

使用注意

若外感表證而無陰虛者,則不宜使用。

功效主治

滋陰解表。常用于產后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等屬陰虛外感者。現代藥理證實其對青霉素致小白鼠上呼吸道菌群失調具有調節作用。

方劑歌訣

加減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蔥桔梗隨,

草棗薄荷共八味,

陰虛發汗此方魁。

隨癥加減

①若表證較重,酌加防風、葛根以祛風解表。

②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瓜蔞皮以利咽化痰。

③心煩口渴較甚,加竹葉、天花粉清熱生津除煩。

現代用法

葳蕤 9 克,蔥白 6 克,桔梗、薄荷各 4.5 克,白薇3 克,淡豆豉 12 克,炙甘草 1.5 克,紅棗 2 枚。水煎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白朗县| 辽宁省| 通辽市| 贵港市| 宁化县| 什邡市| 兴仁县| 宁强县| 灵寿县| 平阳县| 滕州市| 三亚市| 车险| 曲水县| 甘德县| 营山县| 南溪县| 彭阳县| 绥中县| 湖州市| 微山县| 江源县| 清涧县| 佛冈县| 河曲县| 汉中市| 兰溪市| 黎平县| 萝北县| 绵阳市| 永登县| 石台县| 莱州市| 民权县| 醴陵市| 长子县| 东乡县| 保山市| 卓尼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