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記憶:《受傷的野牛》

受傷的野牛
馬格德林人 公元前11000年/礦物顏料
畫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遺跡,許多藝術史家說,這正是“為藝術而藝術”,原始人畫著玩玩的。但這種解釋未免過于“摩登”,因為原始人沒有19世紀的文藝家那么有閑,他畫一只牛,是有緣故的,為的是關于野牛,或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魯迅
阿爾塔米拉洞穴,位于西班牙桑坦德市以西30千米的瑪爾村附近。1879年,一位名叫馬塞利諾·德·梭杜烏爾的西班牙考古愛好者,帶著8歲的小女兒探訪此地,小女兒離開父親自行玩耍,意外爬進了一個低矮的洞口。在她抬起頭時,發現一只直瞪著眼睛的公牛,嚇得她大叫起來。當父親點燃了蠟燭進去看時,頓時吃驚得說不出話來!只見洞頂和壁面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野馬、一些簡單的數字、各種手印和人的面部輪廓等,舉世聞名的史前壁畫就此問世。
《受傷的野牛》中金黃色的野牛龐大而威猛,它身上的鬃毛清晰可辨,壯碩、堅實的軀體充滿了自由與強悍的生機。但它被弱小的人類用利器所刺中,四肢蜷縮在一起,牛頭深深埋下,牛背則高高隆起,顯示出因受傷而痛苦不堪的樣子。野牛的造型合乎比例,骨骼肌肉富于動感,色彩淺淡深重有異。這種力求真實的創作思路,應該是文藝復興以后美術家們才開始探索的技巧,而在這里出現,寓意深遠。
那時的人們沒有化學顏料,只能用有顏色的礦物質、炭灰和泥土,摻雜著動物的脂肪和鮮血調和出天然顏料,但用這種顏料畫出來的壁畫幾萬年后依然色彩鮮艷。這導致壁畫作品在1880年首次公開時,受到了學術界的嚴重質疑,一度被認為是造假,理由是以原始人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創造出如此驚人的藝術成就。對于壁畫真偽的爭論一直持續到20世紀早期,在梭杜烏爾去世后14年的1902年,其他史前繪畫作品的發現才使得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徹底改變了學界對史前人類的認知。
1994年在法國南部發現的肖維特洞穴壁畫被公認為是人類史前洞穴壁畫中的藝術珍品。洞穴壁畫中有14種、400多個動物畫像,用栩栩如生來描述毫不為過。需要說明的是,壁畫中的很多動物現在都已滅絕,之前人們只能從化石上去了解它們的模樣,而壁畫使我們看到了它們的真面貌。人們認為這些洞穴壁畫作于距今2.4萬~2萬年前,法國科學家經過長達15年的研究,采用放射性碳測年法對洞穴中的壁畫與木炭、動物化石等200多件文物進行對照測年,發現這些文物是出自兩個歷史時期的:第一個是3.7萬~3.3萬年前,第二個是3.1萬~2.8萬年前。這些畫作中包含了現代繪畫的基本技巧,如線條勾畫、透視原理、利用虛實線條制造動感、利用陰影制造立體感等。人們不禁感嘆:生活在茹毛飲血時代的原始人類,在繪畫水平上竟然完美穿越數萬年的時光,達到現代人的水平!
那當時的人們為什么要畫這些動物呢?對于原始狩獵民族來說,野牛、野鹿、野豬、野馬等既是他們的敵人,又是他們不可缺少的食物。洞穴中的動物形象之所以表現得這樣生動而具體,是由于他們必須全神貫注地觀察這些野獸,既能夠逮到它們,又不被它們傷害。一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雖然學會了通過打磨石器來制作捕獵工具,但面對比人類個頭更大、更兇猛矯健的動物時,往往也會兇多吉少。心中的恐懼促使他們拿起了礦石,畫下了這些動物,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相信:我畫下了你,就占有了你;我傷害了你的畫像,也就間接傷害到了你本身。這就是藝術起源里的“巫術說”,是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

維倫道夫的維納斯/作者不詳/公元前1.5萬~公元前1.1萬年
當然,壁畫、巖畫等形式是在穩定的二維空間上展示的藝術,而在把三維空間引入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原始人類同樣展示了極高的天賦。
在奧地利被發現的《維倫道夫的維納斯》,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為古老的人體雕塑。這一石灰石雕像高11厘米,我們在上面看不到慣常的琢磨得細致分明的面部,整個身體就是由一系列渾圓的石頭組成,作者著重表現的是被刻畫對象的臀部和乳房,飽滿而堅挺,且占據了我們視野的絕大部分;頭發雕刻細致,呈波浪形;位于身體中心的肚臍則是借助于石頭自身的一個凹處而“妙手偶得之”;其他的地方都只是草草帶過。藝術家無形中對被刻畫對象的非本質特征進行了揚棄。這個富有表現力的刻畫將當時對于生殖崇拜的觀念表示得活靈活現。這是神賜予的威嚴的生殖力量,這個豐乳肥臀的雕塑被后人命名為“原始的維納斯”。
這也證明,人類早期對美的理解是很功利的。人類最大的功利莫過于生存——自身的生存與種族的繁衍,女性因為在種族繁衍中擔當特別重要的角色而受到男性的尊崇,被看作神的化身、美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