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語言心理學(完全圖解版)
- 張熙編著
- 1520字
- 2021-11-29 09:49:52
禮貌用語,讓孩子出口有禮
許多孩子善于言談,卻不是那么會說話,給人的感覺總是很別扭,使人避而遠之,唯恐不及,究其原因,就在于說話時少了禮貌的措辭。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禮貌說話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一個人素質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能夠贏得對方尊重的先決條件。有的孩子說話不禮貌,這樣不僅僅會令人厭煩,而且最終會導致溝通失敗。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無論孩子在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有著什么樣的身份,禮貌一直是維持人際關系不斷良性互動的規(guī)則。一個說話禮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而一個習慣于出言不遜的孩子,怎么樣都得不到別人的喜歡。
一向很有涵養(yǎng)的章教授怎么會忍不住生氣呢?原因就在于那位同學說話不懂禮貌,章老師是很有名氣的教授,那位同學至少也應該禮貌地稱呼“章老師”,而不是直呼其名。另外,這位同學話語中透露出的“目中無人、隨意指使”的態(tài)度,更讓章教授生氣。其實,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普通的交談,我們都需要以禮貌的措辭來進行交談,如果那位同學說話能夠禮貌一點,那么章教授一定不會在嘴上為難他,定會樂意幫忙的。
語言本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直接表現(xiàn)出一個人的高雅或粗俗。同時,語言交流是一種心靈溝通,要想使彼此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就應該得體地運用禮貌措辭,這樣才會讓對方感到“良言一句”的溫暖,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感情很快就融洽起來。
何謂禮貌措辭?其實就是我們日常交際中所使用的“敬語”與“謙詞”,這些口語表達可以體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重,諸如請教、指教、勞心、費心等。如果孩子能在日常語言交際中使用這些謙詞和敬語,對方肯定樂意與他們接觸,與他們建立友好和諧的關系。
小貼士
在平時生活中,孩子習慣這樣打招呼:“你吃飯了嗎?”“你到哪里去?”這樣的日常用語顯得有點單調乏味,同時也缺乏應有的禮貌。這時候,我們應該教孩子們豐富他們的禮貌用語,比如“早安,你好嗎?”“請代問全家好”等。
語言的禮節(jié)就是寒暄,有一些最常見的禮節(jié)語言慣用形式。比如,問候語“您好”,告別語“再見”,致謝語“謝謝”,致歉語“對不起”,回敬語“沒關系”“不要緊”“不礙事”等。
敬語也就是敬辭,表示尊敬禮貌的詞語。我們常用的敬語“請”,第二人稱“您”,代詞“閣下”“尊夫人”等;謙語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語言,比如稱自己為“愚”自己的父親為“家父”等;雅語是指一些比較文雅的語言,比如你端茶招待客人,應該說“請用茶”。
交談中,一般人都會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對于一些不該觸及的敏感話題,應該盡可能地避開。詢問對方敏感的信息,是不禮貌和缺乏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