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者序言

這篇文章是1902年10月15日基爾克就任柏林大學1校長之際所作的演講稿。基爾克從法學的角度討論了“人的社團之本質”這一核心問題。他認為,法是共同體生活的一部分,而共同體生活的秩序同時又是法的一部分,從而將這個問題闡述為法學中的一個核心命題。

基爾克在這篇文章中簡明扼要地論證了團體人格的實在性,并以此旗幟鮮明地批判了由卡爾·馮·薩維尼為代表所提出的團體人格擬制理論,從而深遠地影響了法人人格理論和現代社團理論。他認為法人作為權利和義務的主體,是具有現實性的存在。他旁征博引,從法學入手,結合社會學、文化史學、民族心理學、哲學、人類學乃至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的觀點進行論證,視野廣闊。

基爾克在觀念上受謝林的歷史哲學和有機體概念的影響。他提出,法律之所以賦予團體以人格,是因為團體與個人一樣,是靈與肉的統一體,是具有意志并可以按照意志付諸行動的生命體。同時,團體又是不同于個人的生命形式,因為法同時還調整團體的內部結構。在這個生命中,人類意志得以憑借外部規范介入到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去。這些都是有機體說的核心思想。基爾克認為,提出和探討這個問題的意義在于,無數具體的實踐問題都有賴于團體人格的設計,而有機體的觀點正好可以獨立提供與我們的法律意識和生活需求相符合的恰當答案。

基爾克在這篇文章中重點論證的團體有機體說對后世法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外,文章中滲透著民族主義、歷史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思想,呈現出高度的原創性和獨創性。維亞克爾甚至評價說,就原創性而言,基爾克在許多方面都與薩維尼或耶林相匹敵。

然而,對基爾克批評的意見則認為,其思想所依據的是前工業社會的過時模型,并沒有把握到十九世紀晚期經濟社會的真正樣態,因此也帶有意識形態色彩和社會烏托邦的特征2。換句話說,基爾克已經敏銳地看到了未來社會的價值需求,甚至感覺到了民法在新時代變革的必要性,但是他所援引的卻是工業社會之前的日耳曼法材料,所描述的也是古老的日耳曼團體形象。這兩者之間關聯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說是極富創新,但另一方面又可說是略顯牽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剑河县| 池州市| 洪江市| 文登市| 苍南县| 偃师市| 鞍山市| 乌鲁木齐市| 通州市| 黔西| 闵行区| 屯门区| 龙州县| 承德县| 竹溪县| 三门峡市| 霍林郭勒市| 尖扎县| 射阳县| 吴川市| 淮南市| 子长县| 宜城市| 同心县| 新乐市| 浠水县| 射洪县| 武强县| 郴州市| 子长县| 禄丰县| 漠河县| 昌乐县| 南部县| 罗江县| 观塘区| 扎鲁特旗| 海口市| 镇平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