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解讀婚姻
  • 石地
  • 6667字
  • 2021-11-25 14:39:07

第二章 相合僅在一念之間

假如我們能夠改變心態,開始感覺這些個性是正面的,或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就又會覺得彼此十分合得來了我們太不一樣了,根本就合不來。

幾乎每個接受婚姻咨詢的人遲早都會說這句話。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太不一樣”這回事。本章揭示了個性差異是如何在關系里各就其位的,如此也解釋了一件事,那就是相合與否,與想法以及感覺有關,但和兩人像不像則毫無關系。如果能夠了解這個道理,就永遠不會為了和配偶不合而去看婚姻輔導醫生,因為相合與否只不過是幻覺而已。

相合錯覺:雙方的“個性”相合,婚姻才會成功。事實:一對夫妻必須“覺得”相合、親近,他們的婚姻才會成功。

一.改變心境

斯普拉特先生寸肥不沾,斯普拉特太太丁瘦不碰,二人一同上餐桌,盤盤內食皆不剩。

斯普拉特家對食物的偏好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從第一個角度看來,斯普拉特太太可以說:“我和斯普拉特合不來,我們甚至連買哪塊肉的看法都不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她會說:“我和斯普拉特完全互補,任何肉都可以同時滿足我們兩個人。”

“互補”和“不合”是對相同情況的不同詮釋,以尊重的態度來看相異處,雙方就變成互補;以不滿的感覺觀之,同樣的相異處會使雙方看起來不適合對方,所以是“感覺”造成結果的不同。

尊重和親和感,可以使個性上的差異轉化成夫妻關系中的財富,這些感覺可以使人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例如一個外向的女人嫁給一個安靜、內向的男人,如果這對夫婦對于彼此的感覺是正確的,雙方都會從對方身上學習到東西,而不會嘗試想要把對方改變成自己的影子。她會學到如何比較容易滿足,而他則能學會她在社交方面的技巧,雙方都會感激對方為了維系婚姻關系所添加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不合的想法是關系中的尊重和親和力開始走樣的警訊。

如果認識到今日的“不合”其實正是昨日的“充滿新鮮感”,內心就會變得比較平和。這兩種不同的角度,實際距離只是一念之遙而已。

下列的圖表顯示出,當人先人為主地有否定或是肯定的感覺時,縱使面對的情況完全相同,這些感覺也能將人導向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客觀行為 負面觀點 下面觀點

年輕 幼稚 像孩子一樣天真

相信生活本來

就和我們所看

到的一樣 容易受騙、無知

不顧阻力,堅

持立場

勇于表達意見 頑固

剛愎固執 執著

直言不諱

經常要求滿足

自己的需要

關注生活中的

光明面 有野心

不切實際 有主見

樂觀

二.不相合的感受

所有的人都會在腦海中描繪婚姻的輪廓:配偶心靈手巧、有出眾的社交手腕、喜歡在鄉下開車閑逛、喜歡待在家里、公眾場合異常活躍……等等。我們以為大家想從婚姻中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但事實上,我們都需要同樣一件東西:和我們的伴侶親近,并且享受他們的親密陪伴。親密感,是一種十分溫馨的感受,如同松軟的蛋糕與表面的糖霜。

只要感情上的聯系存在,即使有不同的價值觀,或經濟條件不相配,其實也沒什么關系,溫暖的感覺能使人積極地展望未來。例如,如果有兩個對對方感覺很好的人,在用錢上意見不同時,他們不會為了這個“不合”而感到困擾,彼此之間的善意,會使他們用以下的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他們不會把注意力放在錢上,因為重點是在如何分享彼此間的親密感。

?當發覺彼此對錢的觀念不同時,他們會認為這些差異“很有趣”或是“有意思”。

?如果雙方的差異確實對用錢方面的決定造成阻礙,他們會把當時膠著的狀態,看成是為對方做些事情的大好機會。

?任何短暫的摩擦都會提醒他們,在彼此的關系中,摩擦是多么的罕見,于是摩擦會在一陣感激的波動中消失無蹤。

只有當愛意消失的時候,我們所認為配偶應具有的條件才會變得重要。事實上,條件的多寡和要求的強弱,正可作為關系中幸福感的指標。當我們感覺在婚姻里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可以知道,此時的親密程度相當低落。

保持與配偶親近,能夠幫助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例如良好的性關系或是物質上的奢侈品,因為親密感會導致良好的合作關系。親密感能把每個人好的一面引發出來,也能激勵雙方去注意對方所重視的事情,這樣一來,要達到共同以及個人的目標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三.相異處如何相合

在很多情況下,“無法調整的差異”變成離婚的理由。下列情形中,哪一點決定了單純的不同點轉化成為無法調整的差異?

丸不同點的性質

B.不同點的大小

C.不同點的多寡

D.以上皆是

E.以上皆非

“E”才是正確的答案。問題的重點永遠不在不同點的大小、多寡或性質。決定的因素在于,婚姻關系中的雙方覺得這些差異重不重要,一旦認為差異是重要的,人就會用差異的大小、多寡或性質來證明合不來的結論的正確性。

不相合的想法,會產生出合不來的感覺。歷史上有無數極端不合卻成功結合的事例。許多婚姻在禁忌之下卻仍然維持得很好,例如交戰中酋長們的子女結下鴛盟,并且白首偕老;分別住在不同國家的夫婦,卻享有充滿了愛且長久的婚姻關系。此外,我們也都曾經對最不可能合得來的夫婦之間存在幸福的親密關系而驚訝不已。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有個女人告訴她的婚姻顧問,說她的先生因案入獄,被判刑十年,如今已經服了五年刑,她每天都去探監。那個婚姻顧問以為他知道這個女人要問些什么,他以為她會覺得維持這份婚姻關系有困難,或是她會覺得心中有怨恨,因為她付出的這么多,但是得到的回報卻是這么少。但不料她的問題卻正好相反。

“我來找你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發瘋了。”她跟他說:

“我非常愛我的先生,每天我都把他放在心里,并且感謝上蒼能讓我嫁給這樣的一個男人。不過當然,我希望他能夠早日出獄,這樣我們才能住在一起。”

“你愛你的先生,這樣很好啊!為什么要擔憂呢?”婚姻顧問這樣問她。

“朋友都告訴我,我應該離婚,另外找個丈夫。他們說我對自己目前的情況滿意是不對的。”

“你朋友的婚姻幸福嗎?”

“也不盡然,她們不喜歡先生對待她們的方式,而且也不太珍惜她們的婚姻,只有一個朋友的婚姻比較幸福。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朋友是唯一贊同我的感覺的人。”

“人想要結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擁有彼此之間的感情。”顧問說:“能夠生活在一起當然比較好,但是在心中擁有這些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女人覺得如釋重負,她知道自己很快樂,并且非常愛她的先生,然而她也確實考慮過離婚的事情。聽到相合與否和內在的感覺有關,而和外在的情況相對無關時,她頓時覺得輕松了不少。

假設有個太太說話的聲音很大,意見又多,一天到晚打高爾夫球,又喜歡看些稀奇古怪的電影,但是她的先生并不討厭這些個性,他會不會覺得和他的太太相合呢?當然會。

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所謂合得來、合不來的問題,全都是我們的腦子在作怪。若非如此,世界上就不會有那么多情形各異的快樂夫妻了。

相合性是思想的產物,想像力的虛構品。如果認為某種個性是不相合的,我們就會從那個想法中得到負面的感覺,而這種負面的感覺,才是我們稱為“不相合”的東西。假如我們能夠改變心態,開始感覺這些個性是正面的,或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就又會覺得彼此十分合得來了。

相合與否是心靈的感應,真正的相合是分享所有正面的感覺,是享受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光。

就本性而言,所有的人都是相合的,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和別人在一起,不論從事的活動是什么。我們都曾經有過和朋友一起做件無聊的事,但是卻玩得很愉快的經驗,有同伴分享使我們能擁有愉悅的心情。

這種自然的相合性,會被負面的想法和評判所擾亂。如果和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卻一直對那個人的生活或是為人持負面的想法,正面的感覺就會開始慢慢消失。當一方被自己對另一方的想法所困擾的時候,關系中相合的感受就會逐漸減少。

四.多疑會把王子看成蛤蟆

如果一對夫婦只盯著彼此的相異處,那么就會覺得他們的婚姻很糟糕。使他們感覺不好的并不是他們的相異處,而是伴隨著只注意雙方差異這個行為而來的負面感覺。過分的思來慮去、懷疑自己和沒事找碴的行為,使得看待關系的眼光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會把風度翩翩的白馬王子看成是丑陋不堪的蛤蟆。

以下的圖表顯示出,我們給每個人的不同處所貼的標簽及對之所下的結論,反映出理解和思考的不同層次。以下的例子是有關一個喜歡社交生活的女人和她的喜歡待在家里的先生的。

向相合處邁進

不可思議

是個問題

感到氣憤

可以接受

頗有興趣

自我調整

可愛迷人 有個不能和自己一起做事情的配偶有什么用?

我們不能在同一時刻既待在家里又一起出去玩。

他從來都不想去任何地方。

夫妻總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奇怪他怎么會這么喜歡待在家里?我在家里一定會無聊死的。

他在教我怎么享受簡樸生活中的樂

趣。

我真喜歡看著他在家里東摸西摸,沉迷于獨處的模樣。

當不合的念頭掠過腦海的時候,這就表明我們當時的心情必定低落。如果心情好一點,就可以從圖表中的正面方向來看待雙方的差異。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就會從負面的方向看待別人的表現。

五.關于生育問題的僵局

吉姆(34歲)和葆拉(31歲)已經結婚六年了,兩人以前都曾經結過婚,但都沒有小孩。他們來找心理醫生,是因為他們在要不要小孩的問題上僵持不下,吉姆想要有個完整的家,可是葆拉還沒有準備好。

吉姆:如果對這么重要的問題,雙方的意見都如此分歧的話,要怎么樣才能維系我們的婚姻?

葆拉:我們結婚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了。

吉姆:那時候我還不太在乎,可是現在我在乎,我真的很想擁有個完整的家。

葆拉:我告訴你,吉姆,現在我就是不想要。我喜歡現在的工作,不愿意負擔養育孩子的責任,而且我真的很喜歡能夠自由來去,沒有牽絆的感覺。

醫生:我看得出來,關于養育孩子這件事你們兩個都覺得很不安。

吉姆:我們像這個樣子已經有好一陣子了。

醫生:你們在不想生孩子問題的時候怎么樣呢?在那些時候你們覺得親近嗎?

葆拉:大概覺得親近吧!我們有時候覺得親近,有時候不親近,但是這個“生育與否”的問題越來越耗費我們的精力,也占據了所有的注意力。

醫生:事實上,大部分的想法都受到雙方覺得是否親近的影響,每個人都是如此。當兩人非常親近的時候,你們或許不會太常想到要不要孩子這件事,那時候會比較愿意替對方著想。但是當兩個人沒有那么親近而覺得有點寂寞的時候,也許就會開始想要個完整的家了。吉姆,是不是這樣?

吉姆:我不知道事情是否就是這樣,但是我知道要不要孩子的想法的確是忽起忽滅。

醫生:葆拉,你不想生小孩的想法,是不是有時候比較強,有時候比較弱?

葆拉: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想變化應該是很大的。這有點奇怪,為什么我的感覺會這樣改變?

醫生:當人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就會變得更為急切;但是當情緒好轉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能體諒人,也更能看清事情的不同側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事情并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么迫切。換句話說,心情低落的時候,頑固是正常的;心情較好的時候,人的心胸也會變得比較寬大。

吉姆:算了吧!你是說只要保持心情愉快,我就不會想要個完整的家了?

醫生:也不是。也許那個時候你仍然會想要個孩子,可是你不會那么在乎。你會把要不要孩子當作是蛋糕上的巧克力,而不是蛋糕本身。

吉姆:好,那么這個蛋糕是什么?

醫生:蛋糕是內心的滿足感。在婚姻中,蛋糕是夫婦分享的那種快樂的感受,但是人很容易以為,自己是在尋求一些想要的特殊條件,卻在追尋的過程中感受不到婚姻里的親密感。唯一的理由就是以為這些條件可以帶來更多的愛。例如有些夫婦努力工作存錢,為的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好好地出去旅行,同時變得更親近。但是在追求這個目標的時候,他們卻開始和對方越來越疏遠。因此,過不了多久,雙方都責怪另一方不應該擾亂他們共同的計劃,而完全不記得原來的意圖就是要和另一方變得更親密。

葆拉:這個理論和我們有什么關系?我們在金錢方面又沒有沖突。

醫生:讓我再解釋清楚一點,通常每對夫婦對他們在婚姻中共同追求的東西,都會有一些特別的想法和目標,例如生活、孩子、嗜好等等。他們不會把這些東西當成是目的,而常常把這些東西當作是得到快樂的方法,希望這些目標能夠使他們更快樂,也更親密。

吉姆:當然,這些事情會帶來更多的快樂。

醫生:人們認為這些東西至少會創造出一些快樂來,但是它們反而帶來苦惱。人很容易因過度專心、對這些目標太投入而忘記了目標背后原始的意愿——增加幸福感和親密感。例如,一對夫婦可能會犧牲精神上的健康和相處的時間,為的是要改善生活的品質,他們也許過分努力工作,于是變得很容易被另一方激怒,終于破壞了彼此的感情。現在你們懂我的意思了嗎?

葆拉:懂了,我在朋友身上就見過這種情形。

醫生:事實上,追求目標使得他們反而遠遠地偏離真正渴望的親密感,他們不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吉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想要有個孩子的欲望,對我們的關系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醫生:我的意思是說,你要個孩子的態度破壞了你們的關系。你要孩子的想法,也使得你們之間產生了緊張的壓力,而不是加強彼此之間的感情。

葆拉:吉姆,你知道嗎?我的確必須要對破壞我們之間的關系負點責任,我只想到我不要孩子,卻沒有考慮到你的感覺。從某個角度去看,我想我把你當成是個要敬而遠之的麻煩人物了。

吉姆:我們應該怎么辦?忘掉要不要孩子的這件事嗎?

葆拉:不是,我們只是應該小心,不該為了要不要孩子這件事傷了彼此的感情。我們要對對方更溫柔一點。我過去女封閉,也太苛刻了,我過去的做法好像要孩子這件事比我們之間的關系更重要。

吉姆:我不懂,你的意思是說,你現在也想要小孩了?

葆拉:不,我的意思是說,把注意力放在要不要孩子這件事上,已經快要使我們透不過氣來了。現在你讓我覺得更溫暖了,我珍惜我們共同擁有的東西,而忘記了有關孩子的事情所產生的口角和不愉快。

吉姆:我并沒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醫生:你還是在想孩子的事,對不對?

吉姆:沒錯,我真的想把這件事盡快解決。

醫生:我要給你們一份家庭作業,不過聽起來也許有點不可思議。

葆拉:是什么?

醫生:我要你們在下次約診之前的兩個星期內,心里只想著如何好好和對方相處,盡量忘掉孩子的事。

吉姆:我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付了一筆錢來聽這種建議。

醫生:吉姆,不論你相不相信,把注意力從問題上面轉移開,專注在彼此之間的感情上,通常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吉姆:好吧,雖然我不太相信你的建議,不過我會在這兩個星期里,盡量逼自己去和葆拉好好地相處。

兩個星期之后

醫生:你們這兩個星期彼此相處得怎么樣?

葆拉:我覺得在不去想那個“問題”上做得還不錯,事實上,情況比我想像的更好,我們越不花時間討論,就越不會想到那個問題。

醫生:吉姆,你這兩個禮拜過得好不好?

吉姆:非常好,說實在的,不討論那個問題使我覺得如釋重負,這樣讓我想起我們剛結婚的時候,那時我總會盼望能趕快回家。不過我必須承認一件事,我并不覺得問題解決了,只是我不會常常想到這件事,就算想到,那件事也不會這么困擾我了。

葆拉:我也一樣,我對這件事也沒那么敏感了。

醫生:這是個好的開始,一旦內心放棄思考一件事,內在的智慧就會有機會浮現出來,思想于是得到自由。

葆拉:現在我真的有點弄不清楚了,這個星期我開始覺得有個孩子也不錯,而且整個星期我都在注意路上的小孩。

吉姆:真的?是什么讓你改變心意的?

葆拉: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因為現在我覺得和你比較親近。以前我們都忙著擁有各自的生活領域,在我的想像中,好像我必須獨自一個人把孩子撫養長大似的。現在我覺得,也許有個孩子更好,過去我只看到所有不方便的地方和自己負面的感受,難怪我這么不想要小孩。不過現在比較好了,雖然生孩子這件事還是讓我覺得有些手足無措。

醫生:人在執著于一件事的時候,通常只看得見那件事的一小部分,等到洞察力恢復了,才能重新尋回宏觀的眼光。只有在擁有宏觀的眼光時,人才會了解到從前所看見的不過是事情的其中一面而已。

吉姆:我必須承認一件事,現在我不像以前那么堅持自己的觀點了。我意識到想要個孩子的渴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我的不安。我的心中有種空虛的感覺,因此有個孩子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且我以為有個孩子能夠使生活更充實。現在我仍然想要完整的家,可是我知道這件事要牽扯到很多問題。首先,我希望葆拉也想要孩子,這必須得到她的同意才行,不然事情不可能順利。如果她覺得太辛苦,我們就不該這么做。

葆拉:如果我也真的想要個孩子的話,我就不會覺得辛苦了。事實是,你想要孩子這件事,對我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醫生:你們現在不必在我的辦公室里決定任何事情,如今你們兩人的心胸都比以前寬廣了。對于要不要孩子的想法一定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當你們兩個都覺得該有孩子的時候,你們會知道的。

小結

?相合或不合的想法是測量雙方親近程度的指標,覺得和配偶親近的時候,自然會沉浸在和對方相合的想法里面。

?要記住,今日的不合處,就是昨日有新鮮感的相異處,這些不一樣的地方提供了向對方學習的良機。如果愿意向對方表達尊重,就能夠提升婚姻關系的層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冷水江市| 五大连池市| 剑阁县| 博乐市| 富源县| 宁南县| 郁南县| 涟源市| 长丰县| 周宁县| 香河县| 洪洞县| 安岳县| 鱼台县| 青岛市| 连南| 修文县| 苍溪县| 米泉市| 杨浦区| 龙州县| 白沙| 闽侯县| 库车县| 包头市| 晴隆县| 天水市| 古蔺县| 乌兰察布市| 元阳县| 青浦区| 浦东新区| 从江县| 新田县| 兖州市| 长垣县| 于都县| 防城港市| 随州市|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