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萬亡靈
- 石地
- 781字
- 2021-11-26 19:25:45
司馬遷獵奇
《史記》是以人物傳記見長的。這些人物出身、地位有尊卑之分,業(yè)績、影響有大小之別,道德、倫理有高低不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這些人物都是奇人,他們又都有奇事。
對此,西漢著名思想家揚雄曾做過深刻的分析。他在《法言?君子篇》中說:“多愛不忍,子長也;仲尼多愛愛義也,子長多愛愛奇也。”揚雄認為,司馬遷(子長)是個愛奇之人。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他認為,古代有許多富貴但其名聲卻泯滅不傳之人,多得無法統(tǒng)計,只有那些非凡卓越的人才能垂名后世。
在《史記》中,司馬遷為了寫活每一個人物,不僅以奇異的眼睛去搜尋他們的奇聞逸事,還經(jīng)常以“奇”字直接抒發(fā)他對人物的看法。如在“太史公曰”中說漢相陳平“常出奇”;“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后世”;“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jié)”等。
那么,司馬遷心目中的“奇人”是什么樣子呢?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奮發(fā)有為的人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是“奇人”。如陳涉、項羽、劉邦等。讀著這些奇人奇事的時候,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就躍然紙上。
愛奇人才能寫奇人,寫奇人就得獵奇事。獵奇事談何容易。司馬遷為了獵奇事,年輕時曾遨游大江南北,以后隨武帝巡游時,他都通過實地考察和民間采訪,既印證了歷史文獻與傳聞,也掌握了大量生動的資料,奇人奇事自然不少。
張湯審鼠就是一段奇事。張湯年少時,老鼠把肉偷吃了,其父回來后打他。他很生氣,就挖洞抓住老鼠進行審訊,經(jīng)過了起訴、拷問、錄供、核實、定案,碎尸結(jié)案這一審理全過程,可見其辦案能力。果然,后來他成了漢武帝時期著名的“酷吏”。如此奇事,不經(jīng)過深入了解和刻意尋求是無法得到的。
司馬遷正是出于他那好奇的情感、獵奇的心理,努力查找奇人的奇聞奇事,再通過細節(jié)描寫,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人物。可以這樣說,沒有司馬遷的“獵奇”,也就沒有《史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