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醫療上
如果將人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作為一條橫坐標,將個人的心理發展作為一條縱坐標,那么一個人的身心狀況及人格特征就定位在這個坐標系上。醫學過去只注意人的生物學特性,自本世紀中葉以來,人們逐漸開始注意醫學的社會功能和心理因素了。人們通過臨床研究發現,除明顯的精神性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外,其他如頭痛、腸胃病甚至連癌癥都與心理因素有關。醫療心理正是要探討人體在正?;虍惓C能作用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特點,力圖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包括心境、性格、感知、記憶、思維、情緒狀態和意志特征,從而矯正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消除病人焦慮、精神異常、苦惱憂郁等心理,利用和發展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培養或恢復病人正常和健康的人格。
話說曹操偏頭風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非常生動的描寫:曹操自埋葬關公以后,每晚合眼便見關公,這使他十分驚恐,為了求得安寧,避免行宮舊殿的“妖魔”,于是他決定砍樹建新宮殿,誰知當他用佩劍去砍伐一株長了幾百年的老梨樹時,竟然出現了怪事:一劍劈下去,樹中的血濺滿了他一身。曹操大驚,當晚睡臥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著茶幾打了一會瞌睡,忽然看見那個“梨樹神”身穿黑衣、舉著寶劍向他砍來,曹操嚇得大叫一聲,驚醒之后,立即感到“頭腦疼痛,不可忍”。從此以后,經常發作、痛苦不堪,以后又遇到幾次驚駭,病勢更重,終于死去。
這個帶有藝術夸張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緊張情緒能夠引起一定程度的頭痛。在醫學上把這種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頭痛,叫做情緒性頭痛或緊張頭痛。而在我國古代像曹操這類頭痛病被稱之為“偏頭風”,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特稱之為“半側頭痛癥”?,F在一律稱之為偏頭痛了。
人們在處理某些棘手難辦之事時,往往傷透腦筋,焦慮煩躁緊張。在這種情緒影響下,常常使人皺緊眉頭,頭頸部肌肉也被拉緊,呈收縮狀態,甚至引起痙攣。因為肌肉及神經對疼痛十分敏感,于是便發生了類似曹操一樣的偏頭痛。如果情緒一直不好,頭頸肌肉一直處于緊張收縮狀態,時間久了,頭痛就會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偏頭痛患者一般表現為反復發作,周而復始,病人感到一側太陽穴及眼睛周圍或者半側前額有跳動一樣的疼痛,嚴重者甚至眼冒金星,惡心嘔吐,心情特別煩躁。
要克服和防止這種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頭痛病,必須做到:
(1)培養良好情感,防止情緒污染。心胸要開闊,要從多角度看問題,譬如“塞翁失馬,焉知非?!?。
(2)立足現實生活,完善人格,經常保持樂觀、恬靜的情緒。
(3)配合一定的藥物治療或針灸。
以意治病思華佗
華佗是三國時著名醫學家,史書記載有關他治病的傳說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后,認為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病人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吐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吐,病反而好了。
上述傳說,是我國古代醫學中以意治病的典型范例。我國古代醫典《內經》就有“七情”致病的記載,并有所謂“恐勝喜,悲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的治療方法。即認為精神刺激、心理矛盾和情緒緊張可以引起臟腑功能失調,臟腑功能失調又可表現為不同情感的改變,如林黛玉憂郁多病早夭,伍子胥愁思一夜白頭,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周瑜好怒吐血而殤。這類病人單純依靠藥物治療難以奏效,必須通過心理咨詢,進行心理治療,調節情緒,以達到消除癥狀,治愈疾病的目的。嚴重不愈者就須采取《內經》所言,以“七情勝服化制”來治療。華佗治愈太守的病,即采取使其致怒的方法,難怪東漢名醫郭玉曾說:“醫之為言,意也?!?/p>
因此,歷代著名醫家治療情感疾患,并不拘泥于藥方,時常以意治病,每獲奇效。
耳聞絲竹益身心
據西漢著名辭賦家枚乘《七發》一文記載,楚國太子病重,四肢萎靡不振,血脈阻塞,精神渙散,喜怒無常,睡不安神,頭昏眼花。一位名醫去治療,認為太子致病的關鍵因素是生活方式過于驕奢淫逸。治療方法,藥物已不起作用,只能“變態易意”,即改變太子的生活習慣和一切邪惡雜念,才能匡扶正氣,祛邪除病。醫生用七件事啟發太子,引導他恢復了健康。其中就有兩件是利用音樂,第一件是請太子去聽一種天下最悲慟的歌曲,通過欣賞悲歌改變他頭腦中原有的好色邪念,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第二件是請他去參加各種最豪華盛大的娛樂晚會,陶冶太子的性情,使之心境曠怡、神旺而體健。
另據《嘉善縣志》記載,明代名醫張逸,通曉醫道,尤精于音樂療法。他每為人治病,常在用藥之外,以彈琴奏樂“養人性情”,故治病每得心應手,遠近爭相請他治病。
可見音樂療法確實有利于疾病防治和身心健康。原來人的腦電波運動、腸胃蠕動、心臟搏動以及自律神經的活動,都有一定的節奏,當音樂的節奏與人體內部的節奏相合拍時,就有利于大腦的休息、胃液的分泌、肌肉的松弛和郁悶心情的疏通,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的積極作用。因此當人生病時,體內節奏處于不正常狀態,就可以有意識地選取適當的樂曲,借助樂曲節奏的力量,使病人體內部節奏恢復正常。如國外“音樂療法”的材料中說: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號),可以治療精神抑郁癥;海頓的《G大調托利奧》可以治療神經衰弱;波開里尼的《A大調交響樂》可以治療情緒不安定;貝多芬的《鋼琴鳴奏曲》(7號)可以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等等。
有趣的是,根據《中國老年》一則統計表明,中外交響樂隊指揮往往是長壽者。一方面交響樂會使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朝氣蓬勃,另一方面,揮舞雙臂,使胸肋部乃至全身都得到舒展,這實則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保健和鍛煉的結果。
戲劇療法亦神奇
英國皇家國立劇院舉行了一次特殊演出。
一個星期天,這家劇院的演員們來到專門收治被法院根據有關法律判決為精神錯亂且對社會“構成直接威脅”者的布洛德摩爾醫院,為目前在該醫院接受強制性治療的近500名病人演出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為了增進與觀眾們的交流,演員們特意將表演區域從醫院中央大廳的舞臺挪到臺下。面對這些絕大多數犯有殺人、強奸或縱火罪,甚至集數罪于一身的特殊觀眾。演員們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揭開了莎翁悲劇的序幕。
然而,令演員們很感意外的是這些以往喜怒無常、殺人放火都不眨眼的“狂人”卻都顯得非常平靜,個別人還穿上了隆重的禮服。當觀看著離自己僅咫尺之遙的一幕幕苦難、暴力、顛狂等驚心動魄的場面,病人絲毫沒有像人們事先所擔心的那樣作出任何過激行為。相反他們始終一言不發,全神貫注于情節的發展,直到演出結束,他們才彬彬有禮地起身鼓掌祝賀。
看完演出后,令醫院心理專家感到欣慰的是,許多病人漸漸改變了先前對自己所犯罪行竭力回避的態度,開始反躬自省,趨于走向對那些深重罪行作出清醒認識,有三名病人看罷《李爾王》,便不約而同地找到主治大夫,傾吐出對自己殺死父母罪行的強烈懺悔心情,表示盼望能像劇中李爾王的小女兒考狄利亞那樣,在上帝面前與父母重修舊好。
這就是戲劇療法的神奇作用,戲劇通過揭示人世間的種種丑惡,來撥開精神病罪犯意念中的重重迷霧,啟動他們禁閉已久的記憶閘門,促其在沉靜的內省中正視那個充滿血腥味的自己,誘導病深入體驗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壓抑已久的情緒張力得以盡可能的宣泄,并幫助他們恢復本已遭受巨大扭曲的正常人格。從而排除各種心理障礙因素,克服壓抑,凈化心靈,并使他們的意識活動逐漸回歸常態。
戲劇自身所具有的解除個人內心困擾與障礙的優越功能和條件,不僅可用來激活潛藏于精神病人內心深處的動機欲念,找出病狀之癥結所在,具有卓越的療效,而且就其對心靈的凈化、情感的宣泄而言,對正常人的心理衛生保健同樣也可起到積極的作用。
氣功醫病忌入魔
一位結婚多年而不孕的婦女,懷著盼子如癡的心理去學氣功。氣功師宣稱:“練功先練心,心誠則靈”“氣功能醫百病,只要我發功,你靜心受功,等身上出現異樣感覺,就是得氣,你便可借我的功力健身醫病?!贝藡D女盼子心切,認真跟隨氣功師練功,并在認定自己收到了發功人的功力時無比激動,偷偷奉上錢財,專請老師用功力治她的不孕癥。在一個秘密的暗室里,氣功師傳授真言:“我每晚9~12點用超短波發功,千里外都可收到,你可在這段時間與丈夫合房,我用功力打通你們的陰陽通路使精卵順利結合,必能得子!”“那我會有什么感覺?”
“合房后如果腹中轆轆作響,便是陰陽暢通。如果已經貫通了,還不生育,可能是你卵巢有瘤,不能產卵,也就不會再孕了?!眿D女如獲真傳,一切照辦,跡象果如氣功師所言,腹中真的轆轆作響。但幾個月過去了,夫婦合房接受“超短波功療”不下數十次。可月經照來,肚子不大,去醫院檢查妊娠反應依顯陰性。她絲毫不懷疑氣功師的功力,確認為自己的卵巢肯定有瘤。于是她徹底絕望了,到處求醫開刀取瘤,以至于自行用小刀割開肚皮取瘤,險些喪命,真的“走火入魔了”。
氣功作為我國一項傳統的自我身心訓練方法,通過對人心理生理的自我調節,確有健身防病之效應,然氣功的機理非常復雜,用氣功治病的原理還不能用現代科學技術完全解釋清楚。因此,氣功鍛煉應以自我鍛煉為主,不要將氣功神秘化或神化,不能因求治心切而盲目濫用氣功,更不能隨便相信那些不懂氣功的江湖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