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間諜竊密,IBM將計就計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就曾用這一謀略,挫敗了日本日立公司竊取其技術情報的陰謀,同時使日立公司丟了面子又被罰款。
那是80年代初的事。
自本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控制著商用電子計算機的國際市場。面對這種局勢,日本通產省曾大聲疾呼,要求日本在半導體電子計算機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但是,日本電子計算機廠家覺得,與美國一些公司競爭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經過一番苦思后,日本的一些企業家動開了小腦筋,他們覺得,如果能夠事先通過某種手段弄到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新機種資料的話,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趕上和超過美國的時間。于是,日本的一些商業間諜開始了緊張的活動。
1980年11月,日立公司通過商業間諜,從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一個名叫萊孟德?卡戴特的職員那里,弄到了該公司新一代308X計算機絕密設計資料。這是一套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料,一共27冊。然而,這一次日立公司只弄到了10冊。為了搞到另外的17冊,日立公司繼續采取行動:由日立公司高級工程師林賢治出面,向與日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馬克斯維爾?佩利發去一份電報,敦請佩利設法搞到其余的17冊資料。
佩利曾經在IBM公司工作了21年,辭職前曾擔任公司先進電子計算機系統實驗室主任。他深知新機種資料的價值,同時也明確自己與IBM公司的關系。因此,當他接到日立公司的電報后,立即將此事告訴了IBM公司。負責公司安全保衛工作的查理?卡拉漢普在美國聯邦調查局任過職,他聽了佩利的敘說后,決定將計就計,以間諜來反間諜。他讓佩利充當雙重間諜的角色,主動接近日立公司的林賢治,摸清情況,掌握日立公司的證據。同時,在聯邦調查局的參與下,還采取了誘捕的方法:由IBM公司宣布,有兩名接觸絕密硬件、軟件、手冊等方面東西的高級職員即將退休,誘使日立公司向這兩名職員弄資料。
果然,日立公司上了鉤。1982年6月,聯邦調查局逮捕了日立公司前去拿情報資料的職員。日立公司竊取IBM公司情報的證據被抓到,遭到了起訴。1983年3月,舊金山法院判處日立公司林賢治1萬美元罰款,緩刑5年;參與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罰款4千美元,緩刑2年。并追回了竊取的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