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寫傳奇
正如戰場上善于借助外界力量,從而以少勝多一樣,現代商戰中,借助別人力量以小勝大、以少勝多的例子屢見不鮮。但是,像美國詹姆斯?林,能夠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華爾街傳奇人物,其手下的LTV公司,也在短短的幾年里,上升為全美最大的上市公司這樣的奇跡卻是不多見。
詹姆斯?林有著運動員一樣強健的體魄。美國著名的《Sig-nature))形容他是一個服用了過量興奮劑,而且已經無可救藥的人。這位好斗的商業巨子吞并威爾遜公司的壯舉,至今還被人們看成是一個奇跡。
威爾遜是一家老牌企業,本身也是通過吞并其它公司發展起來的,只是作風比較保守罷了。當時這家公司的年營業額達10億美元,是LTV的2倍。
面對這樣一個實力比自己強的對手,詹姆斯?林不僅打起了它的主意,而且最終吞并了它。他的方法就是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謀利。
威爾遜公司的股票,是華爾街所謂的價位偏低型股票,也就是說,就其營業能力和其它同行比較,它的市場售價偏低一些。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威爾遜公司作風保守了一些,不善于替自己作廣告,也不像其他競爭者在股市上哄抬自己的股票。因此,投資者對其不太注意。
但這種公司潛力很大,并且很難控制。雖然其經營聲勢并不大,但不會將控制權輕易讓給別人。更何況LTV的營業額還比威爾遜少一半。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詹姆斯?林作出了吞并威爾遜的決定,并立即付諸實施。他首先以LTV公司持有的股票作抵押,到華爾街銀行貸到了8000萬美元巨額款項,——這正好是可以買到控制威爾遜公司股權的現款。
證券市場上威爾遜的股票并不多,大部分都控制在公司的大股東手中。詹姆斯?林除了在股市上買了一部分股票外,又找到該公司的股東,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又買了一部分股票。
這樣,威爾遜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落到詹姆斯?林手里,盡管該公司的經營者不情愿,但也只有看著公司被吞并。
購買股權從而得到控制權,這在兼并公司中屬于一般的做法。真正體現詹姆斯?林獨特手法的是他怎么償還那筆巨額貸款。
在威爾遜公司被吞并后,LTV背上了這筆債務。詹姆斯?林首先設法將大部分債務轉移到威爾遜公司的帳上,該公司仍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所以債務人變成了威爾遜公司,而不是LTV公司。這只是一種操作技巧,雖然巧妙,但錢最終還得由詹姆斯?林來還。
威爾遜公司的規模大,潛力更大,胸有成竹的詹姆斯?林早就看準了這一點。在經營上,他按照分公司的做法,把該公司分成了三家獨立的股份公司,同時發行新股票。其中大部分成了LTV的資產,其余的則公開上市發行。
單發售股票所得的款項,就足以抵償轉移到威爾遜公司帳面上的債務了。華爾街被這一精彩絕倫的手法驚得目瞪口呆。
這就是詹姆式的吞并——幾乎未用自己一分錢,就吞并了比自己大一倍的公司。難怪當時美國商界有人評論說,這是他聰明地利用別人的錢賺得最高明最成功的一次。
但是,正如詹姆斯?林所料,更精彩的還在后面。
投資者得知威爾遜公司已被LTV公司兼并,對詹姆斯?林為獨立的三家公司掌舵感到信心大增,都搶著購買新上市的股票,股價越來越高。
由于LTV公司掌握了這3家公司的大部分股權,所以股票看漲時,其資產價值也就隨著同步上漲。按當時的股價計算,這時單單LTV擁有的股票價值,就是威爾遜公司未吞并時價值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