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合同損失六十萬
某省,1987年,為從香港進口一套價值上千萬美元的化工設備,派一名平時認為得力的干部帶一個小組去香港簽訂合同,港商了解此意向后,立即對這位全權代表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他有自以為是容易沖動的弱點。
談判開始,港商故意顯得十分傲慢,似乎根本不把這位干部放在眼里,使這位干部感到很不舒服。但他知道此行責任重大,勉強忍住了,未露聲色。第二次談判時,港商又故意漫天要價,并做出絲毫不能讓步的樣子。我們這位干部終于生氣了,執意停止談判。此時,港商見火候已到,又故意挖苦說:“我們早知道你是來旅游的,就是降低一半價格,想必也不會簽這個合同!”一聽這話,我們這位干部肺都氣炸了,大聲反問:“你們敢說一不二?”港商又故意一陣譏笑,這位干部更是怒不可遏,大聲叫道:“拿合同來,我有權簽一切合同!”
這時,港商立即改變態度,賠禮地說:“對不起,我們有眼不識泰山。”于是拿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合同,這位干部明知價格高出60萬美元,硬是逞能簽上了字。
這位干部忘乎所以,白白地損失了國家6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