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見機行事化糾紛
  • 石地
  • 1351字
  • 2021-11-26 11:34:50

坐山觀虎斗

“坐山觀虎斗”一語出自《戰國策卷國?秦策二》:“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虎傷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敵我斗爭中,遇到兩強爭斗,而雙方又同屬自己的對手,則不妨采取“隔岸觀火”或“坐山觀虎斗”的策略,待到雙方兩敗俱傷或一勝一傷之際,再分而治之,將其逐一擊敗。這樣,往往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巨大的成功。

坐山觀虎斗作為敵戰計,許多政治家,軍事家運用這一計謀,爭取和獲得政治或軍事上的主動權。《三十六計》這樣解釋:敵人內部分裂、秩序混亂,我便等待他發生暴亂,那時敵人內部反目為仇,勢必自行滅亡。我方應根據敵人的變動作好準備,以柔順的手段坐等愉快的結果。《三國演義》記述了曹操在平定河北時,兩次使用“坐山觀虎斗”之謀,以小的代價換取到大的勝利。第一次是在袁紹得病之后,曹軍以破竹之勢攻占了黎陽,很快便兵臨冀州城下。袁尚、袁譚、袁熙、高干等人等帶四路人馬合力死守,曹操連日攻打不下。謀士郭嘉獻計說:“袁紹廢長立幼,而彭尚兄弟之間權力相并,各樹自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曹操聽從了郭嘉的計謀。果然,曹操一撤軍,長子袁譚為爭奪繼承權,同袁尚大動干戈,互相殘殺起來。袁譚打不過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乘機出兵北進,殺死了袁譚,打敗了袁尚和袁熙,很快占領了河北。第二次是平定河北之后,當時袁氏兄弟逃往遼東投奔了公孫康。夏侯惇等人對曹迅進言:“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后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

曹操卻笑著說:“不煩諸公虎威。數日之后,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諸將當時將信將疑。沒過幾天,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和袁尚的首級送來了,眾將大驚,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說:“這也是郭嘉獻的隔岸觀火之計。”原來,袁紹在世的時候,常有吞并遼東之民,公孫康對袁氏家族恨之入骨。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孫康存心想除掉他們,但又擔心曹操引軍攻打遼東,且想利用二人助一臂之力。當公孫康打聽到“曹公屯易州,并無下遼東之意”時,便立即將袁氏二兄弟斬首。曹操兵不血刃便達到了目的。

1948年6月,人民解放軍也用“坐山觀虎斗”之計,解放長春。當時,人民解放軍圍困長春,憑借堅固的工事,使長春的10萬守敵進退無路,糧源斷絕,僅僅依靠空投接濟。在這種情勢下,長春市內秩序異常混亂,敵人為了搶空投的糧食,經常發生火并。人民解放軍充分利用敵人的這一矛盾。采取對長春圍而不打的策略,結果敵滇籍部隊60軍在我軍圍困壓力、政治攻勢等影響下,終于起義;而新7軍和其它游雜部隊也由于陷入絕境,被迫投降。人民解放軍兵不血刃,一舉將長春解放。

隔岸觀火或坐山觀虎斗,其目的是收取漁翁之利。人們在闡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時,往往是強調與人競爭較量時,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作膠著僵持的對抗,以免雙方同處于被動地位,使第三者插手漁利。其實,這個寓言從另一側面反映出漁翁的高明。如果他分別去抓鷸撈蚌,可能一無所獲。然而,他靜待旁觀,當鷸啄蚌的肉,被蚌用殼夾住嘴,兩者爭執不下時,方才下手,結果一起抓獲。足見漁翁之精到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丰台区| 苍溪县| 伊宁市| 靖远县| 闵行区| 无极县| 滨州市| 沈丘县| 岑溪市| 涿鹿县| 东莞市| 塘沽区| 阜新市| 佛冈县| 额敏县| 大厂| 靖西县| 托里县| 望都县| 铁力市| 三穗县| 轮台县| 连城县| 奉贤区| 丹阳市| 安顺市| 罗山县| 藁城市| 呼伦贝尔市| 宣汉县| 株洲县| 锡林郭勒盟| 四子王旗| 宜州市| 平顶山市| 包头市| 宜章县| 大港区| 慈溪市|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