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虎離山害趙王
陰謀家有了權,要想害人,就會讓人防不勝防。西漢呂后掌權時,就是這樣。
漢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子劉盈即位,稱為惠帝。惠帝年幼,呂后專權,因恨戚姬曾與己爭奪太子之位,遂將其貶身為奴,驅入永巷,罰做舂米。戚姬終日被囚,苦不堪言,思念起自己遠在趙地的兒子,邊舂邊歌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不料,此事被呂后聞知,勃然大怒道:“賤奴還想依仗自己的兒子嗎?”遂生毒害趙王如意之念。
要想加害趙王,必將其召至京都。于是,呂后派人前往趙國,召如意入朝。使臣往返三次,都被趙相周昌擋回,昌說:“先帝囑臣事奉趙王,王年少,且聞呂后怨恨戚夫人,欲召趙王入京誅之。為此,臣不敢放王入京。且趙王近日有病,也不能奉詔。”呂后聞知,不由動氣,但她知周昌為人,一向忠直;且在廢立太子上,昌也有恩于己,如為此事拿他問罪,一則會驚動朝臣,二則也顯自己寡情。呂后思來想去,悟出一條調虎離山之計。
數日后,呂后下詔,令周昌從速入朝議事。周昌被召,不能不往,及面謁太后,呂后當面叫道:“你不知我恨戚氏!為何不放趙王入京?”昌道:“臣受先帝之囑,一心保護趙王。為此,臣不知有太后私怨,只知奉先帝遺命!”呂后知其忠直,也不與他爭執,命他不必再回趙地,在京靜候新的任命。
呂后調走了周昌,再派人往召趙王如意。如意年幼,無人保護,只得奉詔入京。
此時惠帝年雖未冠,但與呂后性情不同,待人仁厚。他已知戚夫人之事,又聞趙王如意奉詔來朝,心知母后定不會輕易放過。于是親迎趙王于霸上(今陜西西安市東),同車入宮,拜見太后。呂后一見如意,恨不得立即將其處死,但有惠帝在側,廣時不好發作。進見完畢,惠帝怕如意遇害,便把他帶到自己的寢宮,與其同吃同住,時時防護。呂后見此,一時也無可奈何,只得派人暗中監視,伺機下手。
一晃數月,已是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時直隆冬,惠帝欲早起射獵,見如意未醒,不忍喚他,且思數月無事,我早出早歸,諒也無事。于是率騎而出。
呂后聞惠帝外出,機會難得,忙派心腹暗攜毒酒,潛入宮中,將趙王如意毒死榻上。
惠帝在外射獵,因惦念如意,不到半日,便打馬而歸,見如意仍臥榻上,及到跟前,才發現如意七竅流血,已死多時,不由悲痛萬分,抱住如意,大哭了一場。他明知何人所為,但無法追究,只得令人以王禮厚葬如意,謚為隱王。
權力越大,私欲越強。呂雉正是這樣的人。劉邦死后不久,她便鏟除異己,瘋狂報復,毫不掩飾囚禁戚姬,調虎離山召回趙王;又乘人不備毒殺如意,真是狠如豺狼,毒如蛇蝎!
【簡評】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呂后掌權,和她在劉邦面前爭寵的戚夫人命運已定,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也不會有好下場。這本來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偏偏當事者迷,周昌和漢惠帝就是這樣的當事者,于是就要做這么多與虎謀皮的傻事。
陰謀家從來也不手軟,否則就不成其為陰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