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成獻策止“淘虜”
從嚴治軍,不許肆意騷擾百姓,是歷代名將所奉行的準則。試想:一支軍紀渙散、失去民心的軍隊,怎么能打勝仗呢?我們常把軍民關系比作魚水關系,沒有水,魚是無法暢游的,甚至會千死。為了造就“鐵”的軍隊,必須對部屬、對士兵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決不能稍加放縱!但要使下級官兵從思想工重視起來,自覺地遵紀愛民,還真要用點智謀不可。唐末,蜀中大亂。王建經過幾年征戰,招降納叛,勢力漸大,唐廷任他為西川節度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威戎(治所在今四川省彭縣)節度使楊晟率軍攻王建,王建派遣族子嘉州刺史王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揮使華洪、茂州刺史王宗瑤率5萬大軍進攻彭州(今四川省彭縣),楊晟出兵迎戰失利,退入城中,王宗裕等于是包圍了彭州。
王建軍隊包圍彭州,遇到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百姓紛紛逃匿山谷,軍中糧草缺乏,補充頗難,而諸將領聽任士兵四出俘掠搶擄。得到東西,諸將先挑選好的自己留下,其余的則由士兵們瓜分。他們把這種擄掠稱之為“淘虜”,無人禁止,遂成為一種常例。
有個軍士叫王先成,新津(今四川省新津縣)人,他本來是個書生,因世亂,被迫當兵。見到士卒軍紀如此惡劣,非常憂慮。該如何制止呢?王先成反復考慮,認為諸將領中只有北寨王宗侃最為賢善。便前去陳說利害。他說:“彭州本是西川的巡屬,州民都知道西川(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大府,諸州皆受其統制,而司徒(指王建,此時唐廷任命王建為檢校司徒)是他們的統帥。大軍剛到時,百姓不入城抵抗而逃入山谷躲避,實是等待招安。現在大軍到此已好幾個月,沒有聽到招安的消息,士兵們又四出擄掠百姓,和盜賊沒什么區別。他們搶奪百姓的資財,驅趕走百姓的牛羊牲畜,把老弱之人與婦女搶來作奴婢,使父子兄弟流離愁怨。躲在深山中的百姓無衣無食,孤危饑渴,被毒蛇猛虎殘傷,哀苦無告,無所歸依。現在司徒如果不救恤撫慰百姓,那么百姓恐怕會再次歸服楊晟抗拒朝命。”王宗侃聽到這里,不禁心中惻然生憐,不由自主地移近王先成,問他該如何處置。
王先成沒有直接回答,又接著說:“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問題,現在各軍寨每天早晨都要出去六七百人,入山‘淘虜’,傍晚才回來,一點防備也沒有。幸虧城中沒有高人罷了。萬一有智謀多的人為楊晟出謀劃策,讓他乘虛攻擊,先在城門內埋伏精兵千人,登上城頭觀察‘淘虜’的士兵走遠了,然后派出弓弩手,炮手各百人,攻打大寨的一面,隨后派出士兵500,運送柴草石土填平壕溝,緊接著精兵沖出攻擊大寨,并縱火焚燒,那這邊的包圍便被打開缺口了。同時守軍再在三面城下都布置疑兵佯攻突圍,諸寨不知虛實,都設法各自防御戒備、無暇相救,那城中的兵便由這邊的缺口逃走,無法阻擋。這樣一來,我們的包圍不就失敗了嗎?”王宗侃越聽越覺得情勢危急,不由得矍然起立,急忙問:“的確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王先成見王宗侃已經被說動,便說:“御敵的對策是有的。我想最好把它呈報給司徒,以盡早實行。”王宗侃就讓他先起草一個奏章。王先成寫道:“今天所奏陳的事情,需要四面大寨共同實行。宗侃所管轄的只有北面,如果奏陳之事可行,請求通令各寨,監督執行。所奏事共七條:一、招安山中百姓。二、嚴禁諸寨外出‘淘虜’,劃定諸寨周圍七里為樵牧區,越界者斬。三、置招安寨,容數干人,以安置所招百姓。四、委宗侃主辦招安事。五、嚴令各寨主將,將虜得的彭州男女老幼集于營場,讓他們骨肉相認,送入招安寨暫住,敢私藏人口者斬;從軍前先寄歸者,給以資糧,全數送招安寨。六、在招安寨置行縣,設置曹局,撫安百姓,選擇其中身體強壯的發給通行證,讓他們自己入山,招其親戚。七、彭州土地宜于種麻,百姓未入山之前大多都是以漚麻為生的。宜命縣令曉諭眾人,各歸田里,把所漚的麻賣了,來換取資糧,百姓必定漸漸會恢復生產。”
王建得到王宗侃的奏報,非常高興,通令各寨,都按王完成所言實行。榜帖傳下后,威令赫然,無人敢觸犯。幾天后,山中的百姓都出來了,像潮水一樣涌入招安寨,寨子無法容納,只好拆墻擴大,漸漸地,百姓多了,市集交易也趨于正常,百姓出麻賣之以資糧。老百姓看到村落沒有抄掠搶奪的危險,漸漸返回家園,從事故業。
【簡評】
孫子把戰爭看成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研究。既然如此,軍隊與百姓的關系也應該是休戚與共的。無論哪朝哪代,軍閥混戰,受害最深的都是老百姓。因此,歷史上不乏有一些軍事謀略家,深諳治軍之道與治國之道的水乳關系,用法紀約束軍隊,不與民為敵。
例如,三國時的軍事家曹操,素以治軍嚴明、執法如山聞名。有一次率部行軍經過麥田,他命令:任何士卒不能踐踏麥苗,違反者處死。后來,曹操的馬突然受驚而踏了麥田,曹操割下自己的頭發“代首”,曉諭眾軍。此事一出,誰還敢違紀擾民?王先成雖是一軍中小吏,卻能審時度勢,力陳“淘虜”之弊害,使主帥明悟過來。如果不是他的智誅,怎能杜絕惡行、收攬民心呢?又怎能穩定當時蜀中的局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