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兵之九地

  【原文】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高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主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芭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尸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孫子兵法·下卷·九地篇》)

  【譯文大意】孫子說,根據用兵的原則,把在哉略上因位置和條件不同,對作戰將發生不同影響的地區,可以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諸侯在自己屬地境內與敵軍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別國境內不遠的地區,叫做“輕地”。我軍占領以后有利,敵軍占領以后也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在各諸侯國相互交界處,先到達就可以與周圍較多諸侯國結交而取得多助的地區,叫做“衢地”。進入敵境深遠,背后有敵人眾多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山嶺、森林、陰寨、水網、沼澤等行走困難,難于通行的地區,叫做“圮地”。入口道路狹窄險厄,而退歸的道路又遙遠繞行,敵人用少量的兵力就可以攻擊我多數兵力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奮勇作戰就能生存,不奮力激戰就會滅亡的地區叫做“死地”。因此,處于“散地”上,就不宜交戰,在“輕地”上不宜停留;遇到“爭地”不要去攻打已經先行占領了的敵人;處于“交地”,則應該加強部隊之間的聯系,不要前后斷絕;在“衢地”上,則應該加強外交活動,迅速與諸侯國結交;而深入“重地”,就要注意掠奪糧草物資;處于“圮地”,要迅速地通過;陷入“圍地”,則要巧運謀計脫險;到了“死地”,就要殊死奮戰,死里求生。

  【闡釋】孫子論述了作戰中能夠遇到的九種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即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及針對不同地形,應該制定的切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

  公元755年,安祿山叛唐。唐玄宗李隆基不察敵情,在靈寶之戰中,強迫主帥哥舒翰過早地實施戰略反攻,被安軍誘入“圍地”,以致失敗,就是違背作戰原則的一例。

  當時,安祿山在攻占洛陽后,威脅著唐王朝的京都長安。但唐玄宗急于平叛,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兵力,在各方征兵尚未聚齊,戰斗力薄弱的情況下,不聽主帥哥約翰的“退守潼關,待安軍兵疲力弱時,再進行反攻”的建議,下令盡快出擊。于是,唐軍從潼關進入靈寶和安軍相遇。這里南面依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七十余里的狹長隘道,在這里作戰,乃是兵家所忌。安軍故意在正面布置了一支軍容不整的部隊,而把主力埋伏在險隘的道路上。唐軍以為自己是以眾擊寡,所以不加戒備,長驅直入,被誘入了狹道。這時,安軍從高處投下來木石,唐軍擁塞在隘路上,兵力無法施展,進退兩難。傷亡很大。安軍趁機從唐軍的后側進行沖擊,使唐軍首尾驚亂、踐踏奔逃,掉入黃河的不計其數。這時,安軍則全線出擊,十幾萬唐軍幾乎全軍覆滅。哥約翰被俘,要地潼關失守。安軍向西挺進,攻陷了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

  潼關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是長安的天然屏障,是一個“我得亦利,彼得亦利”的“爭地”。而唐玄宗卻不知兵法,致使唐軍陷入了“圍地”,失去“爭地”,導致慘敗,是值得引以為戒的歷史教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皮县| 永州市| 东兰县| 枣阳市| 秦皇岛市| 信宜市| 黎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沈丘县| 黔南| 溧水县| 恩平市| 留坝县| 霍城县| 天峻县| 海淀区| 福鼎市| 吴川市| 莱州市| 乳山市| 秦安县| 犍为县| 仁化县| 舟山市| 吉林省| 柞水县| 扶沟县| 葫芦岛市| 杂多县| 邛崃市| 青阳县| 安国市| 城口县| 酉阳| 舞阳县| 开平市| 尼勒克县| 神农架林区| 旌德县| 仪陇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