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辭納愛女
身居高位,更應謹慎。因為注意的人多了,稍微有一點過失,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禍害。想做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情,必須從自己做起,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驗教訓之一。
春秋時(前770~前476),相國晏子能言善辯,賢能有德,深受齊景公的信任。有一次,景公到晏子家中赴宴,酒意正濃時,景公在席間見到了晏子的妻子,便問晏子道:“這個人就是您的妻子嗎?”晏子答道:“是的。”景公帶著酒意,笑著說:“哈哈!相國的妻子原來又丑又老。我有個女兒既年輕又漂亮,請讓她做您的妻子,與您同居一室。”晏子聽了,離開席位,畢恭畢敬地回絕景公說:“我的妻子年輕時本來也是很漂亮的,人生的規律是由壯年轉向老年,由漂亮轉向丑陋,她曾把年輕漂亮托付給我,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如今您將心愛的女兒賞賜給我,豈不是教我背叛妻子的托付嗎?”
晏子向景公深深地拜了兩拜,謝絕了景公的好意。景公見晏子對原妻一往情深,也就不再勉強晏子。
晏子身居高官,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不因自己的妻室年老丑陋而嫌棄她甚至謝絕了景公將自己心愛的女兒許配給他的美意。晏子之舉的目的在于,是要首先通過自身的行為,為齊國的百官及百姓做出生活淳樸、不追求奢侈的榜樣,從而達到治國圖強的目的。晏子嚴于律己,嚴于治家,平日節制衣服飲食,外出乘坐著破舊的車馬,住著潮濕簡陋的房屋,不圖新歡,忠于原妻,在律己及治家方面為百官做出了榜樣,達到了治國的目的。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边@也正是晏子的智慧所在。
【簡評】
晏子在中國古代是著名的智者,他身居相位,并且可以不斷教育國君,這在古代士人中,算是難得的機會。不過他卻不能不想到別人將怎樣議論他,并且想自己的位置究竟能保持多久?為避免來自各方面的中傷,不能不小心謹慎。
保持治家嚴謹,這是中國人提倡的美德,尤其在夫妻關系方面,更是一種名譽標準。晏子從大局出發,只能謝絕齊景公的好意。也許他把齊景公的好意作為對自己的試探或者考驗,才能作出這樣的判斷和選擇。
治家與政治前途有著密切關系,這是不能不慎重對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