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孟子全鑒
  • (戰國)孟軻著 東籬子解譯
  • 3111字
  • 2021-11-24 20:26:27

第6章 以民為本

第一節 民貴君輕

原文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1],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2],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十四節》

詞語注釋

[1]社稷:社為土地神,稷為谷神。古時生產力低下,百姓動輒就會面臨饑荒。所以君主都敬奉土地神和谷神,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2]丘:一意為“眾”,一意為“小”。兩個意思皆通。

章句理解

孟子說:“百姓最重要,國家次之,君主為輕。所以,得民心的人才能做天子,得天子之心的人才能做諸侯,得諸侯之心的人才能做大夫。”

國學啟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孟子首先提出了這樣的理念,國君可以更立,社稷可以更換,唯有民眾不可以更換,民眾是最重要的。孟子的這一理念與我們現代社會的民主可以接合,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以民為本,也是孟子儒家思想的基礎。

做事情,要分得清什么是根本,什么是細枝末節。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細枝末節影響了根本,就要對細枝末節做出改變,或者棄掉它,或者讓它改變,符合根本方向。比如,健康的身體是我們的根本,有了一顆齲齒怎么辦呢?那就要修補它,如果修補不好,那就拔掉它。

第二節 諸侯三寶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1]。王曰:“叟[2]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3]:土地,人民,政事[4]。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八節》

詞語注釋

[1]梁惠王:魏國國軍魏惠王。他統治前期,魏國成為最為強大的諸侯國,后來開始走下坡路。

[2]叟:老者,譯為老先生。

[3]寶:焦循《孟子正義》注,寶與保通,保護、守護之意。

[4]土地、人民、政事:焦循《孟子正義》注,不侵犯鄰國,也不被鄰國侵犯,是保土地;使用民力不耽誤農時,民不離散,是保人民;修養品德,實行惠民政治,是保政事。

章句理解

孟子謁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長途勞苦前來,一定是為我的國家帶來了巨大利益吧?”

孟子說:“諸侯要保守的有三樣,土地、百姓和政事。(反之)保守珍珠玉石的,災禍必然降臨到他身上。”

國學啟示

人都有喜好,為何諸侯國君好利忘義、以珠玉為寶,就會有災難呢?這是因為,一是國君花的每一分錢都來自納稅人——民眾,一味喜好珠玉就會浪費納稅人的錢財;二是一味喜好珠玉則必加重民眾負擔,就無法做到“保民”了,國君不能保民,他就失去了繼續做國君的正當性;三是影響社會風氣,錢財不是投入民生與發展,而是投入奢侈消耗,會使國家外強中干。

同時,國君好利忘義,則上行下效,整個社會就會陷入見利忘義的財利爭奪。如此,也就國將不國。

第三節 率獸食人

原文

孟子曰:“庖有肥肉[1],廄有肥馬[2],民有饑色,野有餓莩[3],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4]。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5]?”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節》

詞語注釋

[1]庖(páo):廚房。

[2]廄(jiù):馬棚。

[3]莩(piǎo):餓死后無人領取的尸體。

[4]且人惡(wù)之:今天語序的“人且惡之”。且,副詞,尚且之意。

[5]惡(wū):疑問副詞,何也之意。

章句理解

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廚房里有鮮美的肉,馬棚里養著健壯的馬,百姓都面帶饑色,野外還有餓死的尸體無人收領,這是率領野獸來吃人啊。獸類相互殘殺,人尚且厭惡,作為百姓的父母官,治理地方卻不免于帶領野獸來吃人,又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國學啟示

本節前一句解釋何為“率獸食人”,后一句警戒實行仁政,對民眾負責,不要“率獸食人”。

父母是不會只顧自己吃喝,不管孩子死活的。君主、官員的衣食住行,來自民眾的奉養,那些標榜自己為民父母的君主、官員,如果只顧著自己窮奢極欲,不管百姓死活,還有什么資格為民父母呢?這樣的君主、官員,是不應該坐在他的位置上的。

第四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固國不以山谿之險[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3],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4];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

詞語注釋

[1]域: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域,界限也。”春秋戰國時,各國諸侯都希望他國百姓能來投奔歸順。因此,“域”的目的,主要是限制人口流失出去。

[2]谿(xī):同“溪”。

[3]得道:以仁政治理國家。

[4]畔(pàn):同“叛”。

章句理解

所以說:限制百姓流失不是依靠疆土界限,保護國家不是依靠山川險要,威行天下不是依靠兵器銳利。實行仁政幫助他的人就多,不實行仁政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極至時,連親戚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至時,全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國學啟示

統治者能否得到民心是根本,得民心,封疆之界、山溪之險才會有用。長城起作用的時候,恰恰是中原內部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時期,統治者得民心的時期。失去了民心,再堅固的城池,再險要的地勢,也如紙糊的一般,一捅就破。所以,民心向背才是判斷施政好壞的標準。

趣味故事

故事一:王孫圉(yǔ)論寶

楚國大夫王孫圉出使晉國,在晉國國君為他舉行的宴會上,晉國執政大夫趙簡子相陪。趙簡子腰帶上懸掛著幾塊美玉,叮當作響,十分悅耳。

席間,趙簡子問王孫圉:“楚國的白珩(héng)還在嗎?”白珩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白色玉器。

王孫圉說:“在呢。”

趙簡子又問:“它作為楚國的珍寶,已經有多久了?”

王孫圉說:“我們楚國從來沒有把白珩當作珍寶呀。我們楚國的珍寶是賢能的臣子,他們或出使外國,維護楚國的利益;或者輔佐國君少犯錯誤,發展民生。我們楚國的珍寶是我們那里的山水田園,為我們提供糧食、錢財和武器。白珩只不過是先王的玩物罷了,哪里是什么珍寶呢?我們楚國雖地處偏僻,卻也不會把喧囂作響的美玉當作珍寶。”

趙簡子問王孫圉楚國的白珩,他的動機是不太友好的,他是想威脅王孫圉。就好比說,有人對你說,你家的錢在你家里待夠了吧?要不我拿來花花?

王孫圉卻告訴趙簡子,白珩雖然價值不菲,但楚國卻不像你一樣,腰上掛著幾塊玉當寶貝。楚國君主和臣子都不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發財的人,而是一心為百姓、為國家的人。你想要我們楚國的寶貝,我們楚國可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我們的待客之道是,朋友來了有美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楚國正是因為以人為寶,以地為寶,以政事為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逐漸從一個地處荒蠻之地的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最為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并且在楚莊王時期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故事二:單(shàn)襄公說陳

周定王派單襄公出使楚國。在經過陳國的時候,單襄公看到,陳國的道路上雜草叢生,胡澤不修筑堤壩,河流上也不架設橋梁,野地里谷物堆積,谷場也沒有修整,百姓都被拉去為陳國大夫修筑高臺了。陳國的君主和大臣,都穿著華麗名貴的衣服休閑玩樂。

單襄公回去以后,對周定王說:“陳侯(陳國國君)即便不死于非命,陳國也必將被滅。”

周定王不明白,就問他:“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單襄公解釋說:“俗話說,九月修路,十月架橋。先王教導我們,雨季過去后就要修筑道路,河水枯季的時候就要建造橋梁,草木凋謝的季節就要儲藏糧食,霜降來臨之時就要備好冬衣。可是陳國呢?道路被雜草掩蓋,谷場廢棄,糧食沒有儲藏,既不修筑堤壩,也不修葺橋梁,這不是災禍的征兆嗎?”

賢明的君臣,會鼓勵百姓開墾土地,以保證百姓富足,生活安逸。而陳國的君主和大臣,只顧自己錦衣玉食,絲毫不考慮百姓生死。不愛惜民力,不顧及農時;糧食熟了,也沒人收割;土地荒蕪,也沒人種植。不給百姓留活路,這與直接吃人又有什么分別呢?

果然,兩年后,陳侯被陳國的大夫所殺。又過了一年,陳國滅亡了。

思考時間

1.狐偃是用什么方式勸諫重耳的?

2.趙簡子以美玉為珍寶,王孫圉以什么為珍寶呢?

3.單襄公憑什么預測陳國會亡國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渭南市| 明星| 纳雍县| 本溪市| 大余县| 平原县| 扶绥县| 舟曲县| 台东县| 乐亭县| 萨嘎县| 夹江县| 郸城县| 招远市| 乌拉特中旗| 盘锦市| 尼勒克县| 本溪| 布拖县| 兴安县| 商水县| 南宫市| 修水县| 买车| 梁山县| 屏东市| 昭苏县| 嘉善县| 罗平县| 石家庄市| 新化县| 宕昌县| 平舆县| 册亨县| 湟中县| 卢龙县| 中超| 庆阳市| 定远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