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主義: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簡一
- 1057字
- 2021-11-22 16:12:33
09 生活中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沒能物盡其用
——【極簡便簽】
當我開始嘗試極簡生活,定期清理物品的時候,身邊總是會冒出這樣的評判聲:“這么好的東西不要了?真是太浪費了!”的確,在許多父母甚至爺爺奶奶輩的人看來,把完好無損的衣服或物品丟棄掉,是一種不可理解的浪費,更是一種無厘頭的“作”。
觀念上的分歧,源自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在發生上一幕情景的時候,我與長輩們最根本的觀念分歧就在于,對“浪費”這一行為的看法。
在長輩們看來,把完好無損、暫且可以用的東西扔掉,就是一種浪費。扔的過程,就是失去的過程,因為你沒能在這個過程中換得另外一種觸手可摸的實物,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損失。那些不穿的衣物,不用的舊式碗筷,質量不佳的櫥柜,但凡還沒有發生質變,就要把它留在自己身邊,那都是自己的財產,丟掉了就沒了。
坦白說,我過去也曾這樣認為。
那時候,一味地囤積物品,新的放表面,舊的壓箱底,最后都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有多少同類的物品。然而,到了搬家的時候,一箱又一箱“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需要整理,而我才干了一半的活,就已癱坐在地不想動彈。
那一刻,眼前的物品對我來說,早已不是什么財富,而是赤裸裸的累贅。
經歷了幾次這樣的時刻,我便開始思索: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浪費?
查看百科,“浪費”一詞在釋義中涵蓋了幾個重要的元素:不珍惜、不充分利用、不必要地廢棄。簡單總結,我們會發現,三者存在一個共同之處:未能實現“物盡其用”。
囤積在房間里的物品,擱置在柜子里的衣服,我一年不曾動過,兩年不曾穿過,這些東西于我而言,有何價值和意義呢?它們的存在,從淺層次上說,占據著家里的空間;從深層次上說,也占據了我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那個東西在,你就要收拾和整理,你就要讓其他的物品為它騰出空間。看似是把物品牢牢抓在手心,但也只是名義上的擁有而已。
物品,只有被使用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突顯出它的價值。
那些不常用的瓶瓶罐罐,那些不太適合自己的衣服,那些可有可無的小零碎,與其囤積在角落或束之高閣,倒不如讓身邊真正需要的人擁有它們、使用它們。當物品在需要它的人手上,在需要它的地方帶給人便利和幫助,那才算是物盡其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把不需要的東西挑選出來,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并不是浪費,而是對物品的尊重。讓物品自然而然地歸到它應該在的地方,回歸到需要它的地方,才是舍棄它們的初衷。那些精簡下來的物品,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抉擇,而我們也將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多地、更好地享用它們、欣賞它們,從而真正地避免浪費,享受精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