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一點通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是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lǐng)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lǐng)會。出處是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活學活用
這天,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提到學習文言文的訣竅時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這一番“之乎者也”讓同學們聽得稀里糊涂,老師繼續(xù)為他們解釋。
“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志,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經(jīng)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一點通
這是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阿寶》中的話。意思是:喜歡讀書的人,提筆就能寫出漂亮的文章;對一項技藝癡迷的人,他的技術(shù)一定是非常精良的。
活學活用
青青的爸爸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主要研究太陽能電池,為了試驗,他經(jīng)常廢寢忘食,所以,爸爸一直是研究所里領(lǐng)導(dǎo)重任的對象,也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研究所主任。青青很敬佩他的父親。
這天放假,青青來到實驗室外面等爸爸下班,從五點半等到快七點,爸爸才出來。
青青問爸爸:“爸,你是我的偶像啊,這么熱愛工作,這么年輕有為。”青青故作諂媚地對爸爸說。
“其實你也可以啊,無論是學習,還是科研工作,都要熱情且專注,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嘛。”
好學深思,心知其義
一點通
喜歡學習而且在學習后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心中明白它的意思。這句話強調(diào)學習時多思考的重要性。
活學活用
季度檢測的成績出來了,明明考得不好,晚上回家耷拉著臉,很不高興的樣子。
媽媽看出來明明心情不好,就安慰道:“兒子,是不是這次沒考好,沒事的,一次檢測不代表什么。”
“謝謝媽媽理解。”
“不過你能給我看看你的試卷嗎?”
明明從書包中拿出試卷給媽媽,過了一會兒,媽媽說:“兒子,我發(fā)現(xiàn)你很聰明,很多比較難的題目都做對了,但是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題目卻錯了,看起來還是粗心啊,‘好學深思,心知其義’,其實,要想學習好,必須得思考。”
“知道了媽媽,我就是平時做題學習都不帶腦子,才效率差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
一點通
許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當我老師的人。三,泛指多數(shù)。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币馑际牵嚎鬃诱f,‘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這句話強調(diào)的是向他人學習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活學活用
一天晚上,艷艷在做習題,這時候,媽媽拿著一本英文雜志過來,問:“艷艷,這個單詞怎么讀?”
艷艷看了一眼,然后讀了出來,隨后對媽媽開玩笑說:“老媽,您好歹是一名文化工作者,還需要問我這個小學生嗎?”
“那可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袝r候,你就是我的老師啊。”
母女倆一起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