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印度“種姓制度”的今天

說起印度,或許很多讀者都會想到“種姓制度”。在印度,“種姓制度”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非常有影響力。

據說“種姓制度”始于公元前13世紀,歐洲來的雅利安人在統治印度的時候,將印度人劃分為許多種身份和階級。

“種姓制度”的階級大致可以分為四個。位于最上級的是擔任祭司的“婆羅門”,第二級是擔任貴族和武士的“剎帝利”,第三級是擔任商人和工匠的“吠舍”,第四級是被征服的“首陀羅”。在各階級中,還有因職業等更加細分化的種姓。子女只能從事與父母相同的職業和工作,結婚對象也只允許在同種姓之間選擇。

“種姓制度”對統治者來說是非常方便的一種制度。通過種姓制度將國民分割開,可以防止印度出現大規模的叛亂。此外,這樣做還可以保持國民之間的力量平衡。

比如位于最上級的“婆羅門”可以擔任神職人員和學校的教師,廣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但他們的資產非常少;可以擔任軍人的“剎帝利”雖然比“婆羅門”低一級,但在政治上擁有很強大的影響力;而擔任商人的“吠舍”在經濟方面則擁有更大的優勢。

雖然印度在獨立后不久就通過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是自從公元前就存在的體制,即便被憲法廢除之后,仍然頑強地存在于印度社會之中。現在的印度仍然受到“種姓制度”的影響,擔任軍人的絕大多數仍然是“剎帝利”,經營美容院的人大多是理發業種姓“納伊”的后代。

“種姓制度”在印度鄉村地區的影響更大。如果在鄉村地區搭乘長途火車,可能會被鄰座的人突然詢問“你是什么種姓”。生活在鄉村的人甚至不認為種姓是一種“錯誤”的制度。

不過,城市里的人對種姓的認識則和鄉村的人完全不同。企業在入職面試的時候絕對不能詢問面試者的種姓,否則可能會遭到起訴甚至要支付巨額的賠償。印度中央政府也為了消除種姓歧視而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制定了針對低種姓的優待政策,相應種姓的人在大學的升學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中都可以得到加分。這是國家為了提高低種姓人群的社會地位所做的努力,我所就讀的IIT也有不少憑借特定種姓的優待政策而入學的同學。

“種姓制度”導致的歧視現象在印度是確實存在的,很多最低種姓的人即便遭到犯罪行為的侵害,也經常被警方置之不理。

“種姓制度”還經常被政治利用。有的政治家為了獲得某些種姓群體的支持,會故意提出針對這些種姓的優待政策。優待政策成為權力的溫床,導致印度經常出現要求將自己加入優待政策的游行活動,有時候甚至會發展為暴動。

我在IIT讀書時,幾乎沒有和朋友提起過“種姓制度”的話題,我也完全不知道周圍的同學們都是什么種姓。我們并不是下意識地去回避這個問題,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輕人對“種姓制度”根本就不在意。

我連自己的種姓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不過據說我的祖先從事的是“會計”工作,主要為“剎帝利”管理資產。“會計”這個種姓應該是存在的,但它具體屬于哪個等級我就不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南投市| 闻喜县| 东港市| 清镇市| 新邵县| 恩施市| 海城市| 饶平县| 文昌市| 新巴尔虎左旗| 峨眉山市| 石门县| 娄底市| 乐都县| 神池县| 临泽县| 嫩江县| 大城县| 莎车县| 扎鲁特旗| 广水市| 乌拉特后旗| 德令哈市| 泾阳县| 樟树市| 四川省| 隆尧县| 穆棱市| 巧家县| 西华县| 米易县| 宜章县| 华蓥市| 潞城市| 龙泉市| 拉萨市| 赤峰市| 临朐县| 托里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