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荼毒中華大地的鴉片

19世紀中后期,鴉片流毒于中國的形勢已無可逆轉,特別在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再不敢隨便禁煙。打又打不過,禁又禁不了,朝廷只好采用“曲線救國”的法子,那就是對鴉片征稅。加征到民眾無法吸食的地步,自然就能收到禁煙的效果,還能大大增加財政收入。

清政府美其名曰“以征為禁”,實際上就是掩耳盜鈴,允許毒品合法化。最早是咸豐四年(1854年)以鴉片厘金的形式在江蘇開征,一時間大家全然忘記了鴉片帶給國家及民族的慘痛記憶,其他沿海地區也效仿起來。

咸豐八年(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英國為了保持自己的商品繼續在華傾銷態勢,規定洋貨輸入內地只需繳納2.5%的子口稅,其他包括厘金在內的各項內地稅全部可以免除。這對于外國商品來說當然是個大好事。

而且在《通商章程善后條約》里,鴉片也借著“洋藥”的名頭在中國大行其道,鴉片貿易隨后也取得合法化的地位,這個條約為各國的鴉片進入中國大開方便之門。但鴉片畢竟是毒品,就算再怎么冠上“藥”的名頭,對人的身心危害也有目共睹。鴉片利潤之高實在令人發指,清政府也想從中抽成,所以鴉片雖受子口稅限制,進入內地之后,能從中攫取多少“洋藥捐”就看各地督撫的手段了。

即使已經取得如此特權,英國人還是很不滿意,他們向清政府提出嚴正抗議,這倒不是他們關心中國人的身體健康,而是因為“洋藥捐”太高,會影響鴉片的銷售,進而威脅到英國的利益。所以,中英雙方圍繞鴉片厘金收多少的問題,展開了一場場唇槍舌劍般的討論,最后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朝使臣曾紀澤遠赴倫敦與英方達成《煙臺條約續增專條》,明確每百斤鴉片,除30兩白銀的海關正稅之外,只需繳納不超過80兩白銀的厘金就能順利進口,這才結束了這場長達20多年的爭論。

此后,鴉片在中國日益泛濫,主管海關的英國人赫德還將此事作為自己的一大政績。因為海關是英國人在管理,不管是哪個國家進口的鴉片,只要能從中抽稅,都有利于英國的利益。至于普通中國民眾會因此遭受怎樣的荼毒,并沒有太多人在意。

如果買不起價格昂貴的洋煙,老百姓還可以選擇本地土煙。本地的土煙價格較低,畢竟運輸距離的大大縮短顯著降低了成本,但真正使其被大眾接受的原因在于土產鴉片種植面積廣。

罌粟在國內泛濫的速度比洋人攻城略地的速度更快。19世紀50年代時,種植面積尚局限于云、貴、川等地,很難為外人所知。但在地方督撫發現罌粟可大肆斂財后,這種美麗而妖艷的植物便迅速擴展到大江南北,幾乎除了新疆、西藏等偏遠省份,每個省份都能見到它的影子。

到后來,土煙的產量已經遠遠超過洋煙,清廷干脆直接在湖北設立土藥統稅大臣一職用以管理,其他省份設分局。這些土煙每百斤可以提供30—40兩白銀的“土藥捐”(11),對于地方財政收入可謂“厥功甚偉”,而且這個稅率較之洋煙要低不少,有力地擠占了洋煙生存空間。

鴉片的危害人所共知,幾十年來要求禁絕的聲音屢屢出現,可一直沒收到太大效果,原因很簡單,就是其中利益太過誘人。在清朝的最后幾年,土洋藥捐加起來甚至占到財政總收入的1/10(12),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但利潤再大,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清政府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進入20世紀之后,基本所有人都已認識到鴉片的危害至深。而且,即使不考慮民眾的呼吁,面對外在輿論的壓迫,清政府也只能選擇妥協。

此時的清帝國種種弊端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重疾正需猛藥,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新政時期,清政府終于打算拿鴉片這個硬茬開刀了。清政府首先與英國政府商議,要在兩年后將印度輸華鴉片數量減少10%。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英國的同意,彼時的英國已露頹勢,美國后來者居上,英國正需要保住自己的形象,故而中英很快達成一致意見。對于土煙試行統稅,英國直接猛漲到每百斤征百兩以上。

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一日,新帝剛剛即位,盛大的萬國禁煙會在上海隆重召開,中、美、英、法、德、日等十幾個國家代表會聚一堂,商討禁種、禁吸、禁運鴉片的重要議題,揭開了國際聯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中國國內十幾個省也很配合地拿出了自己的禁煙方案,主要辦法還是加稅。這次的力度更大,直接加至230兩,基本堵死了農民販賣土煙鴉片的路。

民政部和度支部信心十足地說,要在8年內實現逐步減產鴉片直至完全禁絕的目標,不過沒過幾年,清帝國就亡了,而這一設想也未能得到施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兴隆县| 林州市| 高尔夫| 宜昌市| 新竹县| 崇明县| 宽甸| 德州市| 青河县| 芜湖县| 云梦县| 什邡市| 安塞县| 突泉县| 温州市| 天台县| 门源| 娄烦县| 托里县| 犍为县| 绥德县| 吉木萨尔县| 江都市| 万盛区| 汨罗市| 宣汉县| 六枝特区| 庆阳市| 得荣县| 太保市| 息烽县| 土默特左旗| 平和县| 穆棱市| 班玛县| 邢台县| 西盟| 亳州市| 台东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