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路徑依賴”
我們都知道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這一數值都是4英尺8.5英寸(1.435米)。也許你會對這個標準感到費解,為什么不是整數呢?這就要從鐵路的創建說起了。
早期的鐵路是由建電車的人設計的,而4英尺8.5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輪距標準。那電車的輪距標準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是因為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那么馬車又為什么要用這個輪距標準呢?這是因為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所以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原來,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其軍隊所鋪設的,而4英尺8.5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羅馬人以4英尺8.5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寬度的原因很簡單,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現代鐵軌的寬度,也許你會覺得有幾分可笑,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一系列的演進過程,也十分形象地反映了路徑依賴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路徑依賴”這個名詞,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戴維在《技術選擇、創新和經濟增長》一書中首次提出的。最初出現在制度變遷中,由于存在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得制度變遷一旦走上某一路徑,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發展中將得到強化。
路徑依賴也反映了我們思路的演變軌跡,思維會受既定的標準所限制,而難以有所突破。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春秋時期的一天,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他一見養馬人就關心地詢問:“馬棚里的大小諸事,你覺得哪一件事最難?”養馬人一時難以回答。這時,在一旁的管仲代他回答道:“從前我也當過馬夫,依我之見,編排用于攔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齊桓公奇怪地問道:“為什么呢?”管仲說道:“因為在編柵欄時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雜。你若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樁時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后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筆直的木料就難以啟用。反之,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管仲雖然不知道“路徑依賴”這個理論,卻已經在運用這個理念來說明問題了。表面上他講的是編柵欄建馬棚的事,但其用意是在講述治理國家和用人的道理。如果從一開始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那么后來就只能是將錯就錯,很難糾正過來。由此可見“路徑依賴”的可怕,如果最初的思路是錯誤的,也就難以得到正確的結果了。
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常常會遇到“路徑依賴”的現象,使思維陷入對傳統觀念的依賴中。這種依賴是創新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要想有所創新,就要努力突破“路徑依賴”,開辟一條新的路徑,像下面故事中的B公司銷售人員一樣。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產鞋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市場,兩個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遣了很多銷售人員。這些銷售人員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地搜集人們對鞋的各種需求信息,并不斷地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公司。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海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開拓市場,于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唯恐A公司獨占市場,也趕緊把銷售人員派到了島上。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
兩位銷售人員一到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叫作腳套。他們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公司的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心里涼了半截,他想:“這里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銷售畫冊、向失聰者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海島,返回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里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場。”
與A公司銷售人員的反應相反,B公司的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里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的銷售人員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并親自示范,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軟舒適,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擔心扎腳了。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們也向同伴們宣傳了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于常年不穿鞋,與普通人的腳形有一些區別,并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后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些報告,制作了一大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一到島上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最終,B公司在島上建立了皮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按照傳統路徑,海島上的居民不穿鞋子,鞋子又怎會在這里有市場呢?然而,B公司的銷售人員卻突破了對這一路徑的依賴,用創新的方法使居民認識到穿鞋的好處,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
“路徑依賴”理論不僅為我們顯現了禁錮思想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解除這種禁錮的方法,那就是從源頭上突破對某一種觀點或規范的依賴,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走一條全新的道路。嘗試為創新思維開辟一片發展的空間,在這片自由的天空下,將創造力發揮到極致,取得生活與事業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