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陽這座北方的小城毗鄰農村,依山傍水,工廠不多,污染又少。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迅猛發展,漂亮高大的居民住宅樓一片又一片地從燎陽的土地上長了起來。這些小區周圍散落著許多幽雅別致的小公園或小廣場。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來到這里抽陀螺、踢毽子、跳舞演奏、下棋散步……讓小城的夜晚熱鬧非凡。小城的這些居民中有很多人來自周圍的農村。一部分勤勞能干的農村人為孩子們買了城里的樓房,城里工作的年輕人還可以時不時駕車回村陪伴父母,過村子里的田園生活。惹得留在村里的一些人羨慕嫉妒。
和一線大城市一樣,在燎陽城的任何一個角落里都可以肆意享用4G網絡帶來的方便快捷。然而當你在BJ吃著三十八元一碗的牛肉面時,燎陽城老面館里十八元一碗的牛肉拉面也足以讓人流連難舍。清早,當你擠著地鐵,吞著快餐或開車堵在高架橋上為上班遲到著急擔心時,燎陽城里的上班族卻可以邊鍛煉邊徒步,或騎在山地自行車上輕松地趕往工作單位。不是這里的人不拼搏、不奮斗。而是燎陽這座城太小了。小到老兩口同時出發,一人購物,一人觀光,佳樂媽在附近的超市挑了黃瓜揀菠菜,問完價錢比新鮮,碰到熟人又東拉西扯了一大堆,排隊結完帳回到家時,家樂爸也已經乘坐繞城公交車環游小城一周到家了。
說到公交,這里的公交卻有大約二十多條線路穿梭于城鄉,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高鐵,高速公路也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可以來趟說走就走,想哪兒就去哪兒的旅行。當然是在保證兜里人民幣足足的前提之下。交通運輸的便利帶動了當地市場的多元和商品的豐富。
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交通便利、物質豐富;低消費、慢節奏。這就是燎陽這座小城市的優越。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正悄悄地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一種安穩與滿足。然而,陽光總有照不到的地方。在安穩滿足的背面,“蒙昧”正浮動著,“不安”在焦灼著……
燎陽城二十里外,有座叫“連家峪”的小村子。村子東邊地勢較高,一座座灰瓦土墻的老房子順著越往東越高的地勢,橫七豎八的爬滿了東坡。遠遠望去就像一件破損不堪的鎧甲被丟在了古戰場上。村里人習慣叫這兒為“東頭上”。現在“東頭上”基本沒有什么人居住了。只有一些村里的養殖戶在自家的舊院子里養著雞呀,羊呀的。有幾家飼養大戶干脆把鄰居們的老房子也租了下來,通過改造,成了規模較大的養殖專業場所。
從“東頭上”往后山一直走,有一段陡直的坡道。爬上坡,令人吃驚的是,一對石刻的神獸屹立在道路的兩邊。一只神獸的頭已不知去向,是什么時候開始神獸就丟了頭呢?村里人誰也說不清。另一只神獸雖然有頭,但經過歲月的風吹日灼,面目早已模糊難辨了。有人說這對神獸是老虎,也有人說是獅子,還有人說是人面獸身。但可以確定的是,村里老人們說這后山曾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姓連,曾在某個朝代貴為宰相。兩頭神獸就是為宰相墳守墓的??涩F在誰也不知道這古墓究竟在哪里,倒是這個傳說一代一代傳到了現在。
現如今,連家峪的村民們沒有人關心東頭山上宰相墓的傳說,也許那個傳說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大家更關心的是“南坪子”上的新房子誰家的更高大上;誰家在政府的扶持下接進了“太陽能光伏發電”馬上就快脫貧呀;誰家兒子買了“本田雅閣”開回了村;誰家在遼陽城買了帶電梯的樓房搬城里住了……與破舊的“東頭上”相比,村子南邊地勢低緩平坦的“南坪子”處處煥發著新農村的生機。
一排排漂亮的房子圍繞在村委會大院的四周。村委會是一棟兩層十來開間的紅頂小洋樓。院子很大,村里人有什么大事小事都匯聚到這個院子里來商討,那也是村子最熱鬧的時候。村委會正前方是村里的文化廣場,廣場兩邊還有一家理發店,兩家小商店。
村子西邊河岸對面是一片果園。燎陽城里賣到十五元一斤的大杏子就產自這兒。這種杏子個頭大,水分足,杏肉豐厚綿軟,杏核兒又特別小。沒有到過這兒的人常錯把它當作桃子。也正是這個原因連家峪的杏子在當地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