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雍也第六

  • 論語 大學 中庸
  • (春秋)孔子著 辜鴻銘譯注
  • 5833字
  • 2021-11-20 22:03:26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辜譯】

有一次,孔子稱贊他的一位學生(冉雍,字仲弓)說:“這就是雍啊——他可以成為一代國君?!?

又有一次,那位學生(冉雍)問孔子對當代某位公眾人物(子桑伯子)的看法,孔子回答:“他是一個不錯的人,他很獨立?!?

“但是,”這位學生回答,“當一個人在自己的私生活*中顯得很獨立時,在社會生活中同他人打交道也可能會不近人情。但是,如果他在私生活中顯得很獨立,就像他在社會生活中那樣,那他是不是太過獨立了?”“是的,”孔子回答,“你說得很對?!?

(*擁有這種性格的人,會像大部分中國人在夏天層層剝掉衣服一樣,持續剖析自己。因此孔子被迫說道:“這種方式會使人忘記人與獸之間的差異?!保?

6-2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辜譯】

孔子祖國(魯國)的在位國君(魯哀公)問孔子,他認為他的哪個學生學識最淵博。

孔子回答:“有個叫顏回的學生。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從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他不幸英年早逝?,F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誰能稱得上有真才實學。”

6-3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濟富?!痹紴橹?,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辜譯】

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學生(公西華)奉命出使另一個國家,將母親留在家里無人照顧。后來,另一位學生(冉有)請孔子送給她一些糧食。孔子說,“就給她這么多吧!”并說出了一定數量(顯然并不多)。這位學生要求再多給點,孔子又多給了一些。最后這位學生送去的糧食比孔子答應的數量要多出許多。

孔子知道此事后,說:“這位老母的兒子(公西華)出使的時候,駕著由駿馬拉的漂亮馬車,穿著狐裘做的漂亮大衣。我認為,聰明高尚的人會把仁慈之心留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去幫助小康之家或富人?!?

還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原憲①)在孔子當魯國司寇時,被孔子任命為家中總管,孔子答應給他九百擔谷物做薪水。這位學生覺得太多了,不肯接受。

“不要推辭,”孔子對他說,“如果這些超過了你自己的需要,為什么不把剩下的那些分給你家鄉的親朋好友和父老鄉親呢?”

注釋

①原憲(前515-?),姓原名憲,字子思。春秋時宋國(今河南商丘)人??鬃拥茏樱组T“七十二賢”之一。一生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合流。孔子為魯國司寇時,曾做過孔子的家臣??鬃铀篮?,原憲回家隱居,茅屋瓦牖,粗茶淡飯,生活極為清苦。

6-4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辜譯】

孔子的一位學生(冉雍)的父親是個大壞人,孔子評論這位學生說:“有斑點的母牛產下的牛犢,如果給它提供良好的環境,盡管人們在祭祀時可能猶豫是否該使用這樣的牛犢做祭品,但對于神靈來說,這也是可以接受的。”

6-5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辜譯】

孔子祖國(魯國)的一位掌權大臣(季康子)問孔子,他的學生、勇猛的仲由能否在政府做官?!八@個人做事果斷,”孔子回答,“他在政府中做官,會有什么困難呢?”

這位大臣然后針對另一位學生(子貢)也問了相同的問題?!八莻€洞察一切的人,”孔子回答,“他在政府中做官,會有什么困難呢?”

然后,這位大臣又針對另一位學生(冉有)問了同樣的問題?!八诤芏喾矫娑加兴删?,”孔子回答,“他在政府中做官,會有什么困難呢?”

6-6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辜譯】

孔子評價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說:“他可以長時間在思想和行動上確實遵守純粹的道德規范。而對于其他人來說,最多只能做到一天或一個月?!?

6-7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辜譯】

孔子祖國(魯國)的一位掌權大臣(季孫氏)任命孔子的一位學生(閔損①)去一個重要城鎮做長官?!罢執嫖彝裱灾x絕吧,”這位學生對信使說,“如果您的主人再來邀請我,那我只能徹底離開這個國家了。”

注釋

①閔損(前536-前487),姓閔名損,字子騫,以字行,故又稱“閔子騫”。春秋時魯國人??鬃拥茏?,孔門“十哲”之一。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有“蘆衣順母”、“鞭打蘆花”的故事傳唱至今。在孔門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稱,尤以孝行超群聞名于世,后人評為“二十四孝”之一。

6-8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辜譯】

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學生(伯牛①)得了傳染病,孔子去看他。但是孔子沒有進屋,只是在窗外牽著病人的手,聽他說完臨終遺言。然后有人聽到孔子說:“我們就要失去他了。這是命中注定吧!”同時他又反復嘆息道:“啊,這么好的人竟然死于這種病!啊,這么好的人竟然死于這種??!”

注釋

①伯牛(約前544-?),姓冉名耕,字伯牛,世稱“冉伯?!被颉叭阶印?。春秋時魯國人??鬃拥茏?,孔門“十哲”之一。為人質樸,擅長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因惡疾早逝。與弟冉雍、冉求皆在孔門“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

6-9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辜譯】

孔子談到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時說:“這個人多么富有英雄氣概啊!每天只吃一頓飯,喝一次水,住在全城最低矮的茅屋里面——沒有人能忍受這樣的艱苦,只有他依舊樂趣不減。這個人多么偉大呀!”

6-10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辜譯】

有一次,一位學生(冉有)對孔子說:“不是因為我不相信您教的東西,而是我需要花力氣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

孔子回答:“對于那些只想得到必要能力的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才會體現出這樣的期望。但是你不同——你從一開始就堅持這一點,給自己劃定了界限?!?

6-11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辜譯】

孔子對一位學生(子夏)說:“當你想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時,應當做一個聰明而高尚的人*,而不要做一個笨蛋?!?

(*“a humanist”文學上稱為“人文主義者”,現在這個詞用來指儒家或儒家思想。

“教育的目的,”夸美紐斯①說,“是教會學生去獲得作為人類所能獲得的必要方法。”)

注釋

①揚·阿姆斯·夸美紐斯(Comenius, Johann Amos,1592-1670),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并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后,被迫流亡國外數十年,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6-12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辜譯】

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學生(子游)被任命為一個重要城鎮的長官,孔子問他:“你有沒有成功地找到道德高尚的人做你的助手?”

“是的,”這位學生回答,“有一個人(澹臺滅明①)從來不會受個人私利的驅使,除非有緊急公務要處理,否則他絕不會去我家拜訪。”

注釋

①澹臺滅明(前512-?),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時魯國人??鬃拥茏?,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因相貌丑陋,孔子頗為嫌棄。澹臺滅明受到冷遇,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發奮求學,嚴謹修行。故孔子有“以貌取人,吾失之子羽”的說法。

6-13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辜譯】

孔子評價當時一位勇猛的知名公眾人物(孟之反①)時說:“他從不夸耀自己。有一次,他所在的軍隊打敗仗逃跑時,他殿后掩護;當他們接近部隊撤退的城門時,他鞭打戰馬,最后一個進了城門,然后若無其事地說:‘不是我勇敢才殿后的,你們看——是我的馬不肯跑呀!'”

注釋

①孟之反,名側,春秋時魯國大夫,以勇猛著稱。

6-14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辜譯】

談到當時兩位著名人物(祝鮀①和宋國公子朝②),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像祝鮀(他就像當代的悉尼·斯密斯③)那樣的智慧,也沒有像公子朝那樣的俊美容貌(他就像當代的切斯特·菲爾德勛爵④),那他在當今社會就寸步難行了?!?

注釋

①祝鮀:春秋時衛國大夫,因能言善辯而受到衛靈公重用。

②宋朝:春秋時宋國公子朝,以美貌而著稱,他的美貌曾引起大亂。據《左傳》記載,根,他身為衛國大夫,既受到衛靈公寵幸,又與衛靈公嫡母襄夫人宣姜和夫人南子有染。后來他和齊豹、北宮喜、褚師圃一同作亂,把靈公趕出衛國。后來靈公復國,宋朝逃亡晉,靈公卻又因為南子思念宋朝的緣故,再次把他召了回來。

③悉尼·斯密斯(Sydney Smith,1771-1845),英國作家、英國國教牧師。

④切斯特·菲爾德(Philip Stanhope,1755-1815),即菲利普·斯坦霍普,18-19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6-15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辜譯】

孔子說:“誰能不經過房門就能從房間出來呢?為什么人們不知道,如果不走我指出來的那條道路,是無法生活的呢?”*

(*沒有辦法,不走了?!臑槔∥模?

6-16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辜譯】

孔子說:“當人的自然品質戰勝了教育的成果,他們就是粗俗不堪的人。當教育的成果戰勝了人的自然品質,他們就會成為有文化修養的人。只有自然品質和教育成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看到真正聰明而有品德的人?!?

6-17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辜譯】

孔子說:“人是生來正直的,如果一個人不再正直,那么他能生存的機會就很渺茫了?!?

6-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辜譯】

孔子說:“了解不如喜歡,喜歡不如樂在其中。”*

(*這是道德家、哲學家和真正的宗教人士之間的認知差異。)

6-19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辜譯】

孔子說:“你可以給心智高于平均水平的人講解深奧的事情,而不可以給心智低于平均水平的人講這些事情?!?

6-20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省T唬骸叭收呦入y而后獲,可謂仁矣?!?

【辜譯】

一位學生(樊遲)問怎樣才算是智慧。孔子回答:“了解一個人生活在人類社會的基本義務,內心敬畏世間的神靈,并遠離對神靈不敬的習慣。這樣就可以說是智慧了?!?

這位學生又問什么才是有道德的生活。孔子回答:“一個人想要過道德高尚的生活,首先必須意識到困難,并努力克服這些困難。這是道德生活的含義或檢驗的標準?!?

6-21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辜譯】

孔子說:“聰明的人欣賞水景時心情愉悅,高尚的人游覽山景時滿心歡喜。聰明的人活躍,高尚的人沉靜。聰明的人享受生活,高尚的人延年益壽。”

6-22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辜譯】

孔子在談到祖國(魯國)和鄰國(齊國)的政府狀態時說:“如果齊國*進行改革,它的政府就會和魯國的政府一樣出色。如果魯國進行改革,它就會有一個無可挑剔的完美政府?!?

(*英國人或許將法國比作古代的封建中國,在百姓的性格中以無所畏懼、不偏不倚及熱衷思考而著稱。但是在孔子的時代,卻灌輸了太多錯誤的自由思想??鬃拥淖鎳攪?,在古代中國來說,可能像英國或大不列顛一樣,百姓的性格以熱愛道德及情理而著稱,但是政治家和政府卻很難接受令國家發展更實用的思想。這兩個國家均位于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毗鄰大海。)

6-23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辜譯】

有一次,有人聽到孔子大聲說:“如果一個酒器不再是酒器的形狀,怎么能稱為酒器呢?怎么能稱為酒器呢?”*

(*倘若針對的是平日使用的一種器具,那么可能是用詞不當,對于很多事情來說,在孔子時代,若用某某主義和某某家來稱呼,也可能是用詞不當的緣故。)

6-24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辜譯】

有一次,一位學生(宰我)對孔子說:“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有人告訴他說有人掉進井里了,我猜他可能會立刻跳進井里救人吧?”

“他為什么這么做呢?”孔子回答,“聰明而道德高尚的人聽到后可能會立刻趕到現場,但不會一頭扎進井里去救人。他或許會被欺騙,但不可能被愚弄。”

6-25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辜譯】

孔子說:“道德高尚的人會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并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不會誤入歧途。”

6-26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辜譯】

有一次,孔子去見一位因生活毫無節制而聲名狼藉的王后(南子①),孔子的學生、勇猛的子路得知后非常生氣。于是孔子發誓道:“如果我去見她有什么邪惡的動機,就讓上天拋棄我吧!就讓上天永遠拋棄我吧!”

注釋

①南子,春秋時衛靈公夫人,原為宋國公主。美貌動于天下,但名聲不好,與衛靈公男寵公子朝相戀,后隨公子朝出走晉國??鬃拥叫l國時,曾拜見過她。

6-27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辜譯】

孔子說:“將道德情感的使用保持在完美的均衡狀態——這就是完美人生的最佳狀態。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能長期保持這種狀態。”

6-28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辜譯】

有一次,一位學生(子貢)對孔子說:“如果一個人為了人民的福祉而做了很多好事,而且這些事情確實能讓廣大百姓受益匪淺,那么您將如何評價這個人呢?他是不是可以稱為道德高尚的人?”

“為什么只是稱他為道德高尚的人呢?”孔子回答,“如果一定要給這個人一個稱謂,應當稱他為圣人。因為通過你所說的事跡來判斷,即便是古代帝王堯和舜*也會自愧不如。”

[*堯舜時代就好比中國歷史上族長統治的亞伯拉罕和以撒時代。

孟子在解釋他的教義的時候曾用過這些名字,他說:“一個人每天清晨很早起床,整日不停地勞作,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正義,那么他就是亞伯拉罕(舜)的兒子;另一個人清晨很早起床,也是整日不停地勞作,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不勞而獲,那么他就是大盜巴拉巴(盜跖)的兒子?!保?

6-29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辜譯】

孔子說:“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在形成自身道德品格的時候,結合了其他人的性格特征,在啟發自我的時候,開導了別人。如果能將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觀察如何看待事情和如何做事,這是獲得道德生活的一種很好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旬阳县| 定兴县| 错那县| 新巴尔虎右旗| 鹿邑县| 文登市| 偃师市| 河北省| 玛多县| 龙井市| 淮北市| 扎鲁特旗| 松溪县| 肇州县| 珲春市| 永顺县| 集安市| 娄底市| 南陵县| 含山县| 安溪县| 洪泽县| 长沙县| 滦南县| 新兴县| 确山县| 锡林郭勒盟| 临高县| 改则县| 惠水县| 于田县| 和龙市| 班戈县| SHOW| 岳西县|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林口县| 岳阳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