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東線戰局——渡河
- 鐵十字烈火
- 北方雄師
- 2008字
- 2022-03-09 23:50:09
5月18日,基輔的俄軍兵力越來越少。
德奧聯軍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加快了進攻速度,想要盡快拿下基輔。
如果他們能夠放下心來仔細注意敵人的動向,那么就完全有機會把所有俄國人都為困在基輔。
可惜日耳曼人已經不再用正眼看待俄國人了,除了用火炮轟炸一遍陣地后,便沒有了其他的防范。
當天傍晚,奧匈軍隊成功取得了基輔。士兵們一夜狂歡,軍官們也給各地發送賀報。
其中有一份勝利電報就傳到了庫斯特那,庫斯特還好奇他們怎么打下來的,但沒有直接坦露,而是表示他的軍隊已經包圍了一部分烏克蘭的俄軍,奧匈主力可以趁機再次發動進攻。
奧匈帝國沒有聽取他的意見,繼續在基輔城歡鬧,侮辱當地的俄國人。
一直持續到了次日中午,德國人才發現他們并沒有完全包圍基輔周邊的俄軍,東面有一個巨大的缺口,許多人從那里跑出去了。
他們連忙把這個消息轉給了奧匈,想討一個說法。
奧匈高層也不知道為何東面會有個缺口,但也無心顧慮,召集起所有部隊,繼續發動進攻。
然而士兵們已無再戰的心思,聽到要上戰場能跑多遠跑多遠,雖然最后都給抓回來了。
軍官們意識到這種情況非常不利,想要糾正這個毛病,可也無濟于事,命令上要求他們立即發動進攻,沒有給一丁點休息時間。
無奈之下,奧匈軍隊慢慢吞吞開始集結,把兵力鋪滿在整個戰線上,同時在某一些重要地段緩慢集中兵力。
原定計劃是在5月19日的下午發動進攻,但看在士兵沒有作戰之心,東面凱末爾到底在干嘛,援兵跑哪去了他們也不知道,于是最終決定在20日發動進攻。
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奧匈高層還親自跟庫斯特確認了一下,保證他們必須會參加到戰斗當中。
然而不問不要緊,這一問才知道庫斯特他們根本沒有把進攻主力放在烏克蘭身上,這讓奧匈高層瞬間爆發,可考慮到還需要他的幫助,也只好吞下這口氣。
不過萬幸的是,他們征求到了凱末爾的同意,將會在他們發動進攻的時候強渡第聶伯河,形成真正的東西夾擊。
德奧土聯軍開始調整兵力,戰線主要由奧軍填充,西面將近400多公里長的地塊都由其負責。
北面的德軍為主要的突破力量,其所擁有的七萬兵力將成為打響戰役的第一槍。
東面第聶伯河區域則交由凱末爾所率領的土軍,負責遲滯俄軍的行動,以及配合盟軍的進攻。
交戰雙方苦苦等待,但同盟國軍隊在等時機,而俄軍在等死。
5月20日,第一聲槍聲在烏克蘭北面響起。
出乎人意料的是,發動進攻的并非是德軍,而是對面的俄國人。
雖然進攻很快就被粉碎,軍官也戰死沙場,但仍讓德國人對此刮目相看。
簡單處理了下俄軍尸體后,他們便向南進軍。
奧匈驚聞北面大作槍聲,意識到時機已到,六十萬大軍從多個方面進攻烏克蘭剩余地區。
剩余俄軍不過七萬人,無力抵抗如此兇狠的進攻,只能一退再退,最終除了第聶伯河一代的防線還尚完整外,大草原上便只有一直在逃竄的俄國人了。
其余兩邊打得十分熱鬧,可東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安寧祥和,除了每天隨便打出幾千枚炮彈外,凱末爾就不再進行任何軍事行動了。
一是他注重克里米亞,13萬軍隊有將近8萬都在克里米亞打仗。眼看很快就要拿下克里米亞,此時固然有同盟的請求,但也不會出動任何一個部隊去馳援。
二是他本就不愿去烏克蘭,畢竟就算打下來了烏克蘭也不可能是土耳其的,何必為此多花費兵力。
何況庫斯特要求他不要搞大動作,隨便打幾槍糊弄奧地利人就可以了。日后奧匈查下來,責任都由庫斯特來承擔。
有了上級的保證,凱末爾自然不可能往那派哪怕一個人,繼續安心打自己的克里米亞。
不過即使土軍一直在努力放水,可俄國人實在是不爭氣,挨幾輪炮士氣就近乎崩潰。
凱末爾只是讓兩百人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所攻打的乃是一個有一千六百多人俄軍駐守的橋頭堡。
人數差異如此大,按理說土軍必不可贏,可誰也沒想到,沒打出一槍,那些俄國人就自己伸出雙手走出戰壕。
但就算如此,仍有不少俄國人被殺,原因不是土耳其人素質低下,而是他們的面貌實在是太嚇人了,面黃肌瘦,全身骨頭都突出來了,就像鬼一樣,任憑誰都會感到后怕。
凱末爾見過幾名俄國戰俘后,便知道了俄軍內部的大致問題,但他沒有乘勝追擊,反而把自己的發現轉移給兩位盟友,讓他們趁機進攻,自己則繼續進攻克里米亞。
俄軍的問題傳到德奧聯軍手中后,他們便認為土軍已經打到烏克蘭縱深幾百公里處了,不然不可能得到這么詳細的資料。
于是他們滿懷信心,命令預備隊向第聶伯河進軍——那是烏克蘭俄軍最后所能固守的地方。
不過他們并不是正常行軍過去的,而是坐火車過去的。他們以為第聶伯河的側翼非常安全。
結果在半路上他們中了埋伏,連忙下了火車與俄國人打成一片。
事后他們才知道土軍根本沒有發動進攻,剛想將情報傳給上級,才發現無線電設施都已損壞。
失去了聯系的能力的他們只能固守在平原上,等待援兵救援。
好在這個預備隊有兩個師的規模,撐個三四天不是問題。
一直打到了5月22日,遠處傳來陣陣響聲,劃破天空直抵還在進攻的俄軍,炸死了一堆人。
整天吃土的奧軍指揮官聽到響聲十分激動,可聲音并非來自后方,這又讓他害怕。
可他往遠處一看,河對岸有著無數的木筏小舟,上面還掛著土耳其的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