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文化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不同的文化下生活久了,不知不覺會對自己原有的觀念帶來很多改變。露薇在肯尼亞的生活也是如此。
這其中她感受最深的是對于小費的態度。
一開始會給小黑小費,只是尊重當地英國殖民文化影響留下來的習慣,但是小費本質上也是錢,是從自己錢包里付出去的成本,將其計入自己的花費,暗暗心疼。后來,她對于小費沒有那么算計了。
觸發這種變化的卻是她在國內時發生的一件事。
那時她回國休假,從清島租了一輛車開回家,出了機場就是機場立交橋,眼前幾條路分別通向不同的地方,露薇看了路標指示仍然茫然不知道怎么走。路口旁聚集著一群人,有摩托車,的士,還有站著的人,她向其中一個人打聽,那個人說:這樣吧,你給我5塊錢,我給你指清楚,保證你既省油又省時間。露薇一聽覺得不樂意了:我是東珠人,你也是東珠人,東珠人給人指個路怎么還帶要錢的。5塊錢不多,但是東珠人怎么能干這樣的事呢?那人看到露薇的表情,眼里露出不好意思的眼神,露薇正在想要不要去問別人,那個人馬上告訴她說,去杏林選走哪一條路,看到什么路標選哪一個車道等等。露薇心里感謝他,說了聲“謝謝”就走了。他指的路很對很詳細,而且她剛好會遇到問題的地方他都預說到了,露薇很順利地回到了家。
內羅畢空閑的時候,露薇忽然想起了這件事,這件事開始在她心里發作起來:為什么沒有給他5塊錢呢,他對于道路的熟悉不是一種能力嗎?他沒偷沒搶,他提供咨詢服務來掙錢,這有什么不對嗎?為什么東珠人就應該熱情豪爽,做了這樣的事情不要錢呢?才僅僅5塊錢啊,她每次給小黑的小費至少都要100先令,為什么她就不能給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東珠老鄉5塊錢,即使他不提供路面信息,就是開口跟她要,她能不給嗎?不要說5塊,就是10塊,20塊,他的信息幫助自己天黑之前順利到家,難道他的信息不值20塊錢嗎?
露薇被自己欠了人家的這5塊錢逼得心里很難受,那雙滿含了懇求和無奈的眼神一直在她眼前晃動。一天,露薇被這雙眼神折磨的實在受不了了,就對熊童講了出來。熊童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聽她說完,說:可能那個人那天很需要5塊錢去買個飯吃,或者想著回家的時候用這5塊錢給他女兒帶點什么呢。
露薇覺得自己難受的心里又被他悶插了一刀。
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愧疚,使得露薇在肯尼亞時對于小費的態度起了變化。
今天的中國人已經不習慣無理由地收錢,所以給錢的人即使想要給別人錢也要先找好理由和讓人無法拒絕的方式。小費雖然是平白地給別人錢,但是又不僅僅是給了他們一點錢,小費提供一個合理的方式表達善意,是一種從給予和被給予雙方都能舒服地互相明了的表達和接受善意的方式。
以前露薇手里的錢也不多,但是她盡力地給自己身邊的黑人一些錢。領悟到這一點后,露薇有意識地給黑人小費的頻率增加了,如果有人有困難,她也會盡力捐一些錢給他們。甚至有司機餓了沒錢吃飯也會來找露薇要錢買Samosa。
但是露薇擔心的事情也很快發生了。
一天,她正坐在車里出神,開車的司機Bali忽然開始跟她說話:露薇,我要開一個農場,租幾十畝地,種玉米種蔬菜,然后賣掉。
露薇說:好啊,這個主意不錯。
然后Bali問:你能不能給我投資,等我賣了糧食跟你一起分錢。
黑人騙錢講的故事就跟他們的紅土地一樣簡單樸實,一眼望穿到底。但是她不能揭穿他,因為黑人自己不認為他們存在這樣的欺騙。于是露薇問:你需要多少錢。Bali報出了一個露薇聽著也很沉重的數字。
露薇一本正經地說:這樣的投資都是有程序的,你要寫出計劃書,詳細地寫清楚市場調查結果,供需分析,風險預測以及利潤評估,等等,我要看看你的計劃怎么樣才能做決定。
Bali說好,他回去寫計劃書。
過了幾天,露薇再見到Bali,Bali還在重復地保證說:是的,我正在寫計劃書。
然后,再然后當然就沒有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