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如春潮般漫涌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溫暖著催化著古老的中華大地,激勵著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自信基于明勢,基于自知自覺。

一個永恒的主題——我是誰?從哪里來?往何處去?

旁觀者未必皆清:外地人對廣西殷殷寄意,褒勉有加,而印象中某種偏狹、陳舊之處亦在所難免。

更重要的是廣西人自身如何認識廣西、看待廣西。

廣西落后嗎?廣西人蠻強嗎?廣西能進一步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嗎?漫長的歷史會給今日廣西之前進偉業(yè)提供更多的借鑒和動力嗎?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就需要我們從天地生人巨系統(tǒng)的角度對廣西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民族構成、歷史脈絡、物質創(chuàng)造、文化發(fā)展、人物事功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進而提煉推動廣西歷史發(fā)展的精神品質,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建構廣西人的文化自信。

廣西是人類難以生存的險惡之地、環(huán)境閉塞之區(qū)、邊遠不毛之域嗎?答案是否定的。早在距今80萬年前的右江河谷,廣西大地上的先民就創(chuàng)造了以“百色手斧”為標志的燦爛的舊石器文化,宣告廣西的先民曾經(jīng)走在同時期人類的前列。而300多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印證了廣西是中國早期古人類不間斷活動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先秦時期,廣西是西甌、駱越族群的分布地,在此后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西甌、駱越的后裔壯侗語民族都是廣西境內的土著,他們是廣西大地的早期開發(fā)者。橫亙在嶺南與中原地區(qū)的南嶺山地,從來沒有真正阻隔廣西與中原內地的交往,早在商周時期,廣西就已經(jīng)與中原發(fā)生了聯(lián)系。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后,廣西與中原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漢族移民逐漸遷入廣西,開啟了廣西“內地化”的歷史進程。

廣西長期生產力不發(fā)達、文化落后嗎?答案是否定的。廣西人勇于進取、善于創(chuàng)造,在物質文明建設上取得了許多超邁時代的成就。距今15000年前,廣西先民就燒制了夾砂灰黑色陶片,廣西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燒制陶器的地區(qū)之一;距今5000年前,廣西先民馴化栽培了粳稻和秈稻,廣西是中國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當商周時期中原地區(qū)迎來青銅文明的盛期時,廣西也有了自己的青銅冶鑄業(yè),并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發(fā)展到鼎盛階段,銅鼓成為廣西文化的標志性符號;2000多年前廣西開鑿的靈渠,是世界運河開鑿史上的一座豐碑,在設計、施工、用料等方面都創(chuàng)造了后人難以想象的奇跡;秦漢時期廣西的紡織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唐代的桂布、明代的郁林葛布、清代的壯錦是進獻朝廷的貢品;宋代廣西人首創(chuàng)銅綠釉瓷一次性高溫燒制技術,直接導致了陶瓷燒制工藝的變革;明代廣西的錫礦冶煉業(yè)獨步全國,錫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廣西文化不只是自然的山水,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勢頭強勁,從秦漢時期的播火傳薪到清代的異軍突起,走過了不斷追趕中原先進地區(qū)的歷程。自隋唐開始推行科舉取士制度以來,廣西共產生了十位狀元,其中有兩位“三元及第”,足以媲美內地發(fā)達地區(qū);廣西文學經(jīng)過唐、宋、明三代的發(fā)展,在清代詩歌創(chuàng)作、詞作及詞學理論、散文創(chuàng)作等方面都達到了傳統(tǒng)時代的繁榮階段,一些方面甚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廣西文化毫不封閉,而是具有開放包容的特征,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海洋文化、域外文化在此交融互鑒,使廣西文化充滿了朝氣與活力。

廣西人故步自封,土司意識濃厚,缺乏擔當精神,家國情懷淡薄嗎?答案是否定的。2000多年來,廣西人不僅具有守土觀念,更有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一旦身處其位,便勇于擔當、敢于任事,忠誠于國家,服務于人民,做出了廣西人應有的貢獻。北宋初恭城人周渭任監(jiān)察御史,公正嚴明,執(zhí)法如山,清正廉潔,其名聲不遜于北宋名臣包拯。明代柳州人張翀、藤縣人袁崇煥和清代全州人謝濟世、趙炳麟都是敢于擔當、挺身直言、不顧個人安危之能臣,充分體現(xiàn)了廣西人的狷介耿直。而宋代以來隨著廣西科舉中式之人不斷涌現(xiàn),在朝廷做官者日益增多,其中不乏身居中樞、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高官顯宦。從宋代的馮京,到明代的蔣冕和呂調陽,再到清代的謝賜履和陳宏謀等,都是一時名臣,而為封建朝廷所倚重。近現(xiàn)代一批杰出的廣西人物更是在軍政、文教等方面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廣西籍領袖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開創(chuàng)了太平天國的事業(yè);西林岑氏“一門三總督”崛起天南;清末馮子材、劉永福揚名抗法戰(zhàn)場;民國時期新舊桂系成為影響全國的軍政集團;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點燃了邊疆民族地區(qū)的革命火種,從這里走出了一批開國將領、革命元勛。20世紀廣西文教界的精英人物馬君武、陳柱、梁漱溟、馮振、王力、羅爾綱、梁羽生等人,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可以說,20世紀的廣西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奠定了廣西文化的新形象。如今廣西文學的“新桂軍”又以嶄新的姿態(tài)矗立于中國文學的舞臺,實現(xiàn)了邊緣的崛起。新時代的莫振高、黃大年,以他們畢生的心血,用愛和責任詮釋了振興教育、培育人才、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

廣西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的模范省區(qū),是因為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設置三郡后,廣西就穩(wěn)定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這是廣西長期保持對中央高度認同和邊疆安寧穩(wěn)定的歷史基因。自秦代以來的2000多年間,廣西始終走在與中央王朝相向運行的軌道上,雖然政治制度的“內地化”經(jīng)歷了較為漫長的過程,但是經(jīng)過明清時期的改土歸流,廣西終于在清代跟上了全國的步伐,成為內地十八省之一。廣西是多民族共同生息的邊疆地區(qū),這里不僅是秦漢時期百越系族群西甌、駱越及其后裔壯侗語民族的繁衍之地,也是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京族等外來族群的扎根之所,各民族共同構成了廣西這塊大地的主人。廣西各民族和諧相處、相互包容,形成了高度依存的民族關系,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創(chuàng)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物質文明成果,譜寫出中華民族百花園里的絢麗篇章。

廣西獨特的地理區(qū)位、復雜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多民族雜居共處的分布狀態(tài)、文化的多樣性和外來的挑戰(zhàn),使廣西人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精神品質,集中體現(xiàn)為愛國、團結、頑強、擔當、進取、刻苦、勇武。新時代廣西人在吸取傳統(tǒng)精神養(yǎng)分的基礎上,提煉出了十六字“廣西精神”,即“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爭先”,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廣西的人文內涵、民族素質、區(qū)域個性,為實現(xiàn)富民強桂新跨越和“兩個建成”的奮斗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希望本書能夠為廣西人、中國人乃至世界各國人民了解廣西提供基本的指引,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后能夠對廣西的自然人文、歷史文化和廣西人的精神特質有一個重新的審視。對廣西人而言,這固然是一個尋根因本、自信自強的心路歷程;而對外地人而言,則不妨當作“走進廣西”的一次心理體驗。讓我們共同走向廣西,走進廣西人的精神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安宁市| 西昌市| 伊通| 十堰市| 磴口县| 江北区| 宝山区| 斗六市| 丹棱县| 寻乌县| 若尔盖县| 东海县| 苍山县| 桐柏县| 南宁市| 长寿区| 千阳县| 专栏| 乳源| 绥宁县| 三台县| 勃利县| 新疆| 广昌县| 文成县| 赤峰市| 兴文县| 饶河县| 哈巴河县| 麻城市| 格尔木市| 光泽县| 寻甸| 南漳县| 江陵县| 潼关县| 鹤岗市| 临沂市| 兴山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