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東漢的都城、州與屬國

東漢建都于洛陽,以長安為西都,劉秀興起于南陽郡宛縣,以南陽作為南都,因而又有了三都的稱號。洛陽位于周代成周的位置,北為邙山,南有洛水,地勢北高南低。據《后漢書》引《晉元康地道記》記載,洛陽“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呈長方形。城有十二門,東為上東門、中東門、禾毛門,南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津門,西為廣陽門、雍門、上西門,北為夏門、谷門。城內有二十四條街,將城市分割為多個里市。市包括金市、馬市和羊市等。宮殿主要有北宮和南宮,相距約一里,由復道連通。東北隅有太倉、武庫。

東漢郡國名稱大體恢復西漢舊制,不過也有一些變動與增減。開國初期,由于戰亂以后人口銳減,所以郡國并減較大,后來又逐漸增置,與西漢相比,值得重視的有以下各點:

西漢的十三個刺史州僅是監察區,不是郡上的一級政區。后漢,特別是在黃巾起義階段,朝廷不派刺史而派權位很高的官員去坐鎮某地,主管并處理州內的政務,稱為州牧,而不稱刺史,這樣牧即成了郡上一級的行政長官,從而形成了州、郡、縣的三級政區體系。

東漢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刺史部,可是又讓首都所在的司隸校尉部與州平行,所以西漢、東漢都保持有十三部的名稱。十三部因演變成為國家一級正式政區,都有了固定的治所。州也成為一級政區的通名。

司隸校尉部,治都城洛陽

豫州刺史部,治沛國譙縣

兗州刺史部,治山陽郡昌邑縣

冀州刺史部,治常山國高邑縣

徐州刺史部,治東海郡郯縣

青州刺史部,治齊國臨淄縣

荊州刺史部,治武陵郡漢壽縣

揚州刺史部,治九江郡歷陽縣

益州刺史部,治廣漢郡洛縣

涼州刺史部,治漢陽郡隴縣

并州刺史部,治太原郡晉陽縣

幽州刺史部,治廣陽郡薊縣

交州刺史部,治交趾郡龍編縣

前、后漢時王國、侯國變動較大,撤建有所不同,有的名稱改變,有的境域調整。值得注意的是東漢還有公國的設置,例如汝南郡有宋公國(在今安徽界首市東北),東郡有衛公國(在今河南清豐縣東南),實際上它們都和侯國轄境相似。

西漢時在邊疆地區設有屬國都尉,大體與郡同級。東漢安帝時在邊境地區設立了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及遼東六個屬國,其下大都領有縣或城,地位與郡相似,這和西漢不同。

西域與中原的聯系在王莽時一度中斷,東漢時經過班超、班勇父子的銳意經營、聯系,得以恢復。班勇還寫了《西域傳》一文。當時取道于今吐魯番盆地的北線日趨重要,比西出陽關沙害較少,班勇曾任西域長史,有可能那時西域都護府已易名為西域長史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罗山县| 东乡县| 科尔| 西吉县| 新乐市| 金湖县| 亳州市| 荣成市| 诸城市| 三明市| 宜都市| 祁阳县| 广德县| 临夏县| 方城县| 临清市| 专栏| 桑日县| 高要市| 乐平市| 锡林郭勒盟| 巴林右旗| 康乐县| 株洲县| 收藏| 新昌县| 兴隆县| 贵州省| 南宫市| 九龙坡区| 密云县| 承德县| 磐石市| 扶绥县| 南开区| 盘锦市| 连平县| 滦平县| 宝山区|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