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媒藝苑文從:中國地名史話(修訂版)
- 徐兆奎 韓光輝
- 529字
- 2021-11-26 11:12:05
七、戰國秦圖中的地名
作為地名載體的地圖,在中國古代起源甚早。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東南放馬灘出土的繪在四塊松木板上的七幅地圖,是目前我國所存的最古的地圖,其繪制時間根據同時出土的竹簡所記,應在秦王政(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以前,距今已有2200多年。字體為秦篆,內容以河流為主,并有山脈、道路、關隘、聚落、森林等注記。其聚落注記外加方框。不過大都是一些小的地名,難以確定在今何地,有的字跡模糊,不易識別。根據其中有“邸”字,竹簡上也有“邸丞”字樣,有人認為應是后來的氐道,在今天水市西南與南部一帶①。也有人認為應是秦國天水放馬灘秦墓地圖絡縣(上絡)一帶的地圖②。圖中水系多在今渭水以南,大部屬于今嘉陵江上游水系。不過河流、道路與分水嶺都用單曲線表示,不易分辨。其方向為上北下南,與今天一致。七幅圖有六幅畫在木板兩側,其中一幅僅繪少許局部圖形,一幅圖為總圖,其余五幅則為分圖。有的圖不僅注明樹木種類,還記載采伐情況。圖中稱關隘為“閉”,有些地名難以猜測,但有些通名如奚谷(溪)谷、田、里等,至今仍在沿用。

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墨線圖
①曹婉如:《有關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的幾個問題》, 《文物》,1989年第12期。
②何雙全:《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初探》,《文物》,1989年第2期。